銀杏(Ginkgo biloba)的優雅從它的葉子開始,藏在葉脈裡。
兩條細長的葉脈,就像兩條河一樣,從葉基出發,穿過葉柄,然後不斷分叉,發散成緻密的紋理。 最終,每條葉脈都會鋪滿半個葉片。
這些葉片十分特別,葉上很少有紋理會發生聯結。 以至於沒有人會認不出這是一棵銀杏。 相較於其它植物,鑑定一棵銀杏的難度就小得多。 即便是在化石記錄中,它們也很難被忽略。 更何況在過去2億年的時間裡,它一直倔強地保持著原有的模樣。
銀杏似乎有一種本領,它雖然是雌雄異株,異交繁殖,基因變異豐富,但在形態上卻很少變化,陷入一種發展靜滯的狀態。
看起來有點自相矛盾。
像這種跨越了巨大的地質時期,而形態卻沒有發生較大改變的物種,我們稱它為「活化石」。 如銀杏、水杉、蠍鱟……等。
銀杏是植物學上的異類,在蘇鐵類、銀杏類、松柏類和買麻藤類,這些現存裸子植物的四大支系中,它是唯一的一個孤支。 整個銀杏綱只有現生銀杏這一種。 但在恐龍時代,銀杏家族的多元性卻也曾站上巔峰過。
如果演化是一條流經時間的長河,溯河而上,除了現生銀杏,沿途我們會最先看到約5600萬年前古近紀的鐵線蕨型銀杏;接著是約1.21億年前白堊 紀的無柄銀杏;約1.7億年前的中侏羅紀,義馬銀杏也曾在地球上欣欣向榮過。 它們都是銀杏屬的成員,相似的外觀,即便是跨越億萬年,你也能輕易把它現生銀杏掛上鉤。
如果再往前追溯,可以看到,目前公認可靠的銀杏類化石記錄存在於早二疊紀,距今約2.7億年。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沒有任何一種現存的植物有著如此深刻的史前與現代史的交織。 億萬年來,我們的星球一直在變化,而銀杏則向我們展示了其卓絕的適應能力。 它曾到達南方大陸,也曾一度挺進過北極。
但是,大約1億年前,隨著被子植物的接管地球,銀杏受到衝擊,化石開始明顯減少。
隨後的恐龍滅絕時期無疑又是創傷。 之後銀杏的演化發展更是一路式微。 最終,第四紀大冰期的來臨給了它重重一擊,北方大陸的銀杏幾乎完全覆滅。 只有在中國西南、中南部和東部一些潮濕的亞熱帶和暖溫帶森林中才有一部分倖存了下來。 這些森林成了銀杏的「避難所」。
銀杏也從過去的分佈甚廣,物種甚多,變成了現在僅存的一種,孤孑地生活在這些避難所中。 在未來可見的歲月裡,亦漸走向絕滅的道路。 這種形單影只,且有絕滅風險的「活化石」,我們把它叫做「孑遺植物」。
然而與許多樹木不同的是,銀杏邀天之幸,在人類的幫助下實現了復興。 它獨特的葉形和紋理功不可沒。
秋日暖陽低垂,銀杏金黃色的葉片掛滿梢頭。 它的葉柄纖長,風吹時葉片光芒閃爍,如同振翅欲飛的黃粉蝶般燦爛奪目。 寺廟裡的銀杏老而不朽,古老的枝幹長滿了鐘乳石一般的樹瘤。 這些樹瘤接觸地面後,就可以重新發芽,長成新的樹幹。
在天南地北的城市裡,同樣的金黃色鋪滿了遊人腳下不同的道路。 僅僅花了百年左右的時間,銀杏就又回到了百萬年前它曾經消失的地方。
但是,在銀杏的那些避難所裡,在浙江的天目山,在重慶的金佛山,在這些草木豐茂之地,銀杏卻越來越少。
雖然植物的盛衰自有邏輯,但現在,邏輯掌握在人類手中。
我們把野生的銀杏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野生銀杏只存在於中國,現在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銀杏,歸根究底都是從中國,從以天目山為代表的野生族群出去的。 它們或許都出自同一個苗圃,同樣一個或幾個親本,是基因單一的人工複製品。
而對於野生的銀杏來說,它們的遺傳多樣性依然是比較高的。 雖然外觀看上去發展靜滯,但它們的基因仍不斷地進化。 它們的族群,也依然能夠有效地回應氣候的變化。
在每一個春天,銀杏的雄株都會選擇在一個乾燥溫暖的日子裡,把自己的花粉隨風散去。
而雌株也會在幼小的胚珠頂端生出一個閃閃發光的液滴,即傳粉滴。 這樣能更有助於抓住路過的花粉粒。
這些花粉粒會生出帶鞭毛的精子,這是一個古老的標誌,在種子植物中只有銀杏和蘇鐵的精子具有鞭毛。
這些螺旋排列的鞭毛精力充沛地擺動著游向卵細胞,看起來充滿活力。
你們也喜歡這樣獨一無二的銀杏嗎?在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吧!
追蹤及訂閱出版專題 【植物分享平台】,分享獨特罕見的植物品種, 讓我們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吧!訂閱Premium 每月方案(NT$50)
追蹤及訂閱出版專題【奇趣塊根植物養植全集】,收錄人氣塊根植物品種。僅針對愛好塊根植物的朋友。一次購買NT$300, 永久閱讀!
Blog網站連結 【JYY植物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