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十朝(首部曲及貳部曲)

閱讀∣十朝(首部曲及貳部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作者高容擅長以優美精練的文字,架構出龐大交錯的情節,布局深遠具邏輯性,畫面生動如影劇,在情理中寫出創新,在驚奇中散發著人文哲思,令人掩卷之後,仍回味不已。2013年,以豐富奇想、開闊深刻的內容,出版130萬字魔幻武俠鉅作《殘天闋》。2015年,以考究的史學,融合玄幻武俠,推出95萬字古典優雅的《武唐》。2019年,以嚴謹的編年史蹟、磅礴大氣的五代十國為背景,推出73萬字《十朝》首部曲《隱龍》。2022年,以恢弘壯麗的群雄爭霸場景,重塑五代十國史觀,推出120萬字《十朝》貳部曲《奇道》。


摘錄自內容簡介

十朝宰相馮道精彩的一生,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五代十國史!史上最爭議、最滑稽、最顛覆英雄的主角馮道,歷經十二位驕橫帝王仍穩居宰相,生前受萬民愛戴,死後卻落下罵名!

少年馮道出生於唐末亂世,飽讀詩書,一心只願高中科舉,實現經世濟民的理想。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遇見幾大藩鎮高手押解一位神祕貴人,欲前往長安。他挺身而出、仗義相助,因而得到大唐皇帝代代相傳的寶物「安天下」秘笈,從此踏上五代十國的征途,以一介文人之身,智鬥暴君悍將、安治百年亂世……

本書以考據紮實、豐富奇想的內容,獨到的史觀、玄奇的武俠、環環相扣的計中計,引領讀者重新認識五代十國被遺忘的豪雄,宛如武俠版的三國演義。


心得

我覺得十朝比較像是歷史小說,講述唐朝末年五代十國的故事,那是個藩鎮割據爭戰連年的時代,很像大家所熟悉的漢朝末年,中央權力勢弱,地方各個豪強爭霸,為了自身、家族、團體,亦或者是理想,開啟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生存在其中的市井小民,只能任人宰割,甚至家破人亡,卻不曾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身影。

書中的主角馮道,歷史上確有其人,他獨特之處在走馬燈式的歷代官場中浮沉周旋,進退自如,身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中間還夾著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相二十多年,始終屹立不倒,被稱為官場「不倒翁」。在武人當道、帝王更迭頻繁的五代十國,他從政52年,效力12位君主。在歷史評價中大多是認為其毫無風骨,輕易變節,但是作者高容卻從不一樣的角度出發,故事中的馮道擁有寬憫正直的心,面對逆境仍幽默泰然,其心繫百姓,認為朝代及君王更替乃是大勢所趨,他能做的就是為百姓維持正常生活,而不是狹隘忠於某個朝代或君王。

書裡也大量引用杜甫詩句,其詩以可以說是當時的社會寫實,記錄著唐朝由盛而衰情形,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貧富差距的生活,「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戰爭發生的景況。讓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我們,看到一點點它的樣子,也許會對戰爭有更多及更深的思考。


avatar-img
稻田旁的沙龍
84會員
105內容數
紀錄生活的點點滴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稻田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章探討了希思兄弟合著的暢銷書《你可以改變別人》,以及書中提出的三大重點來引導行為改變的策略,包括如何掌控理智面、觸動情感面及打造環境面。透過實際案例,作者分享了這些方法在生活和組織中的應用,並提供實用的行動建議和改變心態的見解,讓讀者能夠輕鬆地引導他人達成期望的行為改變。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在不同場合中改善你的說話能力,並提高你的影響力。作者分享了建立高勝率的社交策略、四種溝通類型等方法,並提到如何說出不傷人的真心話,值得學習。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本文章探討了希思兄弟合著的暢銷書《你可以改變別人》,以及書中提出的三大重點來引導行為改變的策略,包括如何掌控理智面、觸動情感面及打造環境面。透過實際案例,作者分享了這些方法在生活和組織中的應用,並提供實用的行動建議和改變心態的見解,讓讀者能夠輕鬆地引導他人達成期望的行為改變。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在不同場合中改善你的說話能力,並提高你的影響力。作者分享了建立高勝率的社交策略、四種溝通類型等方法,並提到如何說出不傷人的真心話,值得學習。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