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車來回新北的老梅實小,花了將近四小時的車程(很值得)就是為了去看信義主任的差異化教學。
說課時,信義主任細心地描述這班孩子彼此的差異(有蠻大的落差),但信義主任很貼心地做了兩個結構上的差異化教學:
1. 透過差異化分組,一堂課有四組學習節奏。例如:
2. 每個人都有專屬的學習單(每一張都有個人的名字與內容)。例如:將學生個人在均一的錯題截圖下來放在學習單裡。
信義主任做了兩個很有意義的導入:
🙋🏻♂️課中老師除了在前面擔任駐點客服幫學生解決學習單的問題,也會進行巡視即時協助需要幫助的孩子。
💪🏻有些孩子雖然身體不適,也會盡可能地做下去(可以是因為很多老師在看吧😅),有的還有自己小本本,紀錄計算的過程。
🚀有些孩子在技能任務完成的比較快,也會自己去進「技能進展」找到可以繼續挑戰的知識點!為了就是達成自己的精熟目標。下課時,還不太想離開啊!
一堂課絕對沒有完美的,可能會看到討論組的孩子不太清楚如何「有效討論」,更需要鷹架或討論技巧的奠基。
但不完美的課程,其實就是老師和學生離開舒適圈的樣子,需要智慧、勇氣與愛心兼具。
就像信義主任說的:「門檻很高!」
但就算這只是這群孩子初次嘗試這樣的差異化教學,仍然可以看到每個孩子都盡可能地投入學習。
差異化教學是一種「體貼」的教學法,
信義主任也是一位「體貼」的老師,
同理孩子的需求,
為他們創造成長的機會與環境🧡
提早到逛了校園一下,可以直接從球場溜滑梯到遊樂場耶!好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