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哲學跨域理論與實作」課程的第一份個人作業,要來介紹一個我很喜歡YouTube頻道,這個頻道叫做「壽司坦丁 Sociostanding」。
「壽司坦丁」是一個將社會科學研究論文轉譯成白話易懂的語音/文字影片的跨平台頻道。除了YouTube之外,也有以Podcast的形式發佈在各大串流平台上,甚至也開設了Medium的文字部落格,正好把本次作業列舉的三種推廣形式都包辦了下來。
用最輕鬆的方式,接收國際上最有趣的社會科學研究新發現。
一般講到學術論文,就讓人想起白紙黑字又洋洋灑灑的千字文,搭配難懂的迴歸線圖,給人一種閱讀起來耗時又費神的印象。因此壽司坦丁的頻道,就是要幫我們把這些生硬艱澀的社會科學論文,其中所包含的論點、研究數據等,濃縮再製成一段10~20分鐘的影音內容。雖然在如今短影音當道的資訊環境裡,或許稱不上「快速有效」,但是考量到知識含量的密度、嚴謹程度,我認為仍然是一個高CP值的科普頻道。
壽司坦丁的影片主題涵蓋社會科學的不同面向,從嚴肅的性別、階級問題與民粹政治,到貼近生活的約砲文化、宗教信仰等議題;只要有足夠的學術材料作來源,壽司坦丁就能製作成影片,帶領觀眾們一窺最新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
在「台灣女人最命苦?」的影片中,介紹了社會學家Arlie Hochshild提出的「第二輪班」(the second shift)概念,並輔以牛津大學社會學教授主導的跨國研究,指出台灣女性的總工時數(職場+家務勞動),不僅在東亞國家(台、日、韓、中)裡數一數二,甚至可能是OECD已開發國家裡最長的。
以「停滯的性別革命」破題,給出簡單明瞭的說明,讓觀眾可以對學術討論先有基本認識;再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佐證現象確實存在,並在結論帶出其對今日社會的影響(低婚/生育率),以及可能的解方(解構父權體制)。
壽司坦丁的影片結構,就像一場極短的TED演講:開場與主題緊密承接,結論也明確不拖泥帶水。觀眾們是否同意影片裡的觀點或解方是其次,至少看完這部影片後,我們應該都能理解壽司坦丁想介紹的理論與立場;最後當然還有拿捏得當的知識尺度,讓影片觀賞起來不會有過多負擔,達成良好的議題轉譯效果。
儘管內容扎實有料,壽司坦丁的影片氛圍卻十分弛緩放鬆。這可能要歸功於講者富有磁性的嗓音,不過度使用音樂渲染情緒,以及中版節奏的語速。一支YouTube影片同時也可以當成Podcast聆聽,在閒暇時刻打開來播放,同時可以繼續做著自己的事情,對我來說是非常舒適又愜意的知識補給方式。
當然,這僅是我個人主觀的感受,實際的體驗如何有待讀者自己探索;希望透過本文能夠挑起讀者的興趣,一起來支持這樣優質的影音內容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