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四年三月十九日聯合電子報新聞:
美國參議員葛理漢(Lindsey Graham)十八日訪問基輔,呼籲烏克蘭國會議員迅速通過動員法,徵召更多公民入伍,同時嚴厲質疑二十七歲以下男子豁免參軍的規定。……這是葛理漢二月突然轉而反對六百億美元的烏克蘭援助包裹方案後,首度出訪基輔。儘管美國眾議院仍然無法就此達成共識,他仍呼籲烏方迅速展開立法行動。他告訴記者,「我希望那些符合服役資格的人入伍,我不敢相信年齡定在二十七歲。你們是在為自己的生命而戰,所以你們應該服役,而不是爭執二十五歲或二十七歲」。……葛理漢自二○二二年已多次造訪烏克蘭,並不斷倡導提供更多援助,卻在二月改變了立場,投票反對急需的援助包裹方案,稱前總統川普「堅定不移」反對,更願意以貸款包裹方案協商這類援助,此次出訪基輔也推動了此一作法。
這則新聞的情境,放在台灣,好像大家也很熟悉:美國給台灣的資源,主要放在軍備,而不是外交承認,不是貿易條約,不是科技投資。就算是給軍備要台灣成為刺蝟島,也不是全然免費,大部分是軍火銷售,肥了美國軍火商,瘦了台灣百姓荷包。當然,台灣為了在中國大陸的武嚇下求自保,不得不「結合理念相同國家」而「屈尊」美國,實為地緣政治大國霸權下的不得已的苟且者,再想長自己志氣卻很難。
新聞帶出熟悉的情境,不只是軍售,還有台灣服兵役條件。好好的兵役四個月,突然變成一年,除了台灣政府主觀的備戰,更脫不了客觀的「影武者」指導,一而再、再而三催促台灣領導者要「自立自強」,強化軍力。經過指點再三,執政者冒著選票的流失危險,硬是說自己決定了兵役延長。當然,也要靠台灣支持執政權力的「名嘴們」搧風點火,說得好像是台灣為了自己而戰而必須延長兵役。美國議員對烏克蘭明目張膽的點撥,難道不會在對台灣的暗地指導上嗎?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這諺語,正坐實了台灣與烏克蘭的處境。如前所述,在地緣政治下,弱小國家只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是那句話:「If You’re Not at the Table, You’re on the Menu.」此時談到國格的尊嚴,是不切實際的。執政者可把國家尊嚴義正嚴辭說得頭頭是道,但各種看在百姓眼中的外交國防內政民生卻非如此。我們要自由,要民主,我們不要獨裁,不要專制;但同時我們也要國家自主,國格尊嚴,不要屈膝擺尾,不要唯命是從。如何在目前的處境中求得平衡,實是執政者要負責用智慧來達成,小老百姓只有吃瓜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