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單車踏查雙北, 重新認識家鄉。

2024/03/2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專訪「老貓」陳穎青

與一般自行車旅遊書不同,《探路臺北⸺大臺北公路車深度旅行》的作者「老貓」陳穎青,以主題來決定騎車路線,在「整個臺北都是我的博物館」的架構與概念下,運用單車踏查,走讀雙北,進而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

本期特別邀請老貓,分享他如何在騎車的過程中, 發現臺北城的興起,淡水河的史詩,觀音山的風水,及大臺北的歲時、風水與自然,展開不一樣的單車之旅,同時也為讀者推薦他心目中的新北必騎路線。

撰文= 駱亭伶‧圖片提供=陳穎青、時報出版(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50期,Cover Story|新北文化漫遊 )

觀音山的天乙路風水視野俱佳。

觀音山的天乙路風水視野俱佳。

受訪者簡介:陳穎青

曾任貓頭鷹出版社(城邦集團)社長,「自然珍藏系列」及「貓頭鷹書房」等書系主編,多次榮獲金鼎獎及媒體年度好書獎。以筆名老貓在部落格「老貓學出版」書寫出版產業觀察及工作心得,並集結出版。現經營「內容推進實驗室」,用數位世界的角度,繼續思索知識產業的現況與未來。

退休後,開始踩踏運動單車,一點一滴認識家鄉,於臉書成立「周周來騎車:公路車老手與新手的社團」協助新手車友愛上單車。

---

Q1. 你騎單車已經11年,請分享大概騎了多久,開始享受騎車這件事?

一開始純粹是健康因素,有一次下班途中,腳下突然踩空,整個人跌坐在地,竟站不起來,現在大家很熟悉這叫做肌少症,給我一個強烈的警訊。起先是走路上下班,後來改成騎Ubike,再換小折,騎了兩年換公路車,然後就騎到現在。

騎車除了當成運動,我覺得比起跑步,騎車對於擴大自已的生活圈有很大的價值。剛開始一樣先騎河濱,再來就嘗試騎緩坡,騎到山頂看見美麗風光,發現古人講的「登高望遠」果然是真理。而且騎車可激發潛能,騎任何路線第一次都很痛苦,第二次以後痛苦程度減少,慢慢感受到體能進步,會很有成就感,想挑戰更困難的目標,讓人覺得是一件有趣的事。

還記得第一次騎上的緩坡是崇德街,山頂是個三岔路口,往東可去木柵動物園,往北可到通往南港中研院,下去就到六張犁。沿路有回教公墓,入口處有塊石碑,上面刻著回教掃墓準則,讓我非常震驚。上頭寫著:既不能擺鮮花素果,也不准向亡者祈求任何事情,所有一般華人在清明掃墓做的事都不准,在這片荒山野地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文化重擊。

那算是一個啟示。相對於大家都騎的路線,我喜歡騎岔路,一騎過去,在山路上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以前沒見過的動物、植物、地質與宗教文化等,有無窮無盡的題材等著我去挖掘,騎車對我來說,成為一個探索人文地理和自然史的工具。

北54 鄉道視角與古康熙地圖相仿,可遠眺關渡大橋、淡水河和臺北101,欣賞山水臺北城真實風貌。

北54 鄉道視角與古康熙地圖相仿,可遠眺關渡大橋、淡水河和臺北101,欣賞山水臺北城真實風貌。


淡水河是臺北的起家河

Q2. 騎車後,你對雙北都有了更深的認識,「整個臺北都是我的博物館」的概念很有意思,請談談你的發現。

首先我注意到汐止、新店、三峽、鶯歌……臺北十二個老街,為何全部都在河濱?才知道在臺北盆地的開發史裡,整個淡水河水系扮演的角色太重要了。因為淡水河延伸進入臺北盆地的丘陵地帶,所有山產、物產、礦產, 甚至黃金,都可以透過水利航運輸送到下游碼頭,下游碼頭就開始繁榮了。像三峽、鶯歌是地區型碼頭,早期的新莊,後來的艋舺、大稻埕則是盆地型碼頭,而最大的出口碼頭就是河口的淡水,所以後來清朝在此設立徵稅海關。

除了出口的物產資源,進口的布匹、瓷器等也要靠淡水河,它就是臺北盆地的交通大動脈,更使得大臺北的發展不再侷限於農業區。在臺灣,西部平原大部分的地方發展多以農業為主,臺北盆地早期雖也是以稻米、甘蔗為主,但因有淡水河,山區也成為生產地,茶葉、染布的大菁和開採樟腦等,都變成另外一種資源。但其他西部平原地區,雖也有丘陵的山林物產,卻因河水湍急且乾濕季明顯,夏天才能通航,只能吃半年飯的行業就很難興盛。

淡水河是全臺唯一一條一年365天都可保持航運暢通的內陸水系,而生產腹地擴大,使臺北經濟富裕的條件逐漸超過中南部,當時税收已占臺灣一半以上,清代的沈葆禎因此認為臺北應該要直接建府。所以說,是淡水河決定了臺北為何會成為首都,它天生就有其條件,風水確實很重要。對我來說是從騎車開始,將一個個問題, 重新在歷史脈絡中將線索裡串起來,最終才明白一切都不是偶然。

 

老貓騎車走讀帶導覽,退休生活多采多姿。( 攝影= 莊漢銓)

老貓騎車走讀帶導覽,退休生活多采多姿。( 攝影= 莊漢銓)


騎車讓人在心靈上易與古人連結

另一方面, 在大臺北地區騎車是一個非常獨特的體驗, 因為周圍都是山,想離開臺北盆地,就得開始爬山,開車油門一踩就過去,但是騎車有身體上的感受,很容易跟開發臺北的先民有所連結。當時全靠人力或牛車,山區丘陵地帶有許許多多的茶路、米路和煤礦古道,都是從前挑夫所走的路線。有些古道現在變成了馬路,有些古道會有階梯段落,機車沒法走,但公路車可以扛下去,所以書中有些騎車路線,會忽然有一段扛車路線。

俯瞰整個地區的視野,不管從風水、軍事、宗教或農產經濟的角度,騎車讓人對古人說的山川形勢更有感覺, 因為是自己一步一腳印去驗證,不同於一般遊山玩水, 在心靈上也更容易跟古人的想法連結與貼近。我也在從觀音山眺望淡水河和臺北市區時,有種在看清朝古地圖的感覺,因而決定要從臺北盆地開發史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確立了書寫的主軸架構。

忠孝碼頭。

忠孝碼頭。

 

Q3. 這本書你寫了三年,對觀音山有很多啟發,談談中間的轉折。

騎車前七年多只是遊山玩水的心態,但我會很有意識地看地圖,好奇岔路可以通到哪裡,下次就試一試,到處去鑽。到了第七年尾巴,才隱隱約約對寫書有一種感覺。尤其我騎公路車到觀音山,發現大家的目標都是觀音山遊客中心,雖然是制高點,卻很失望,它的視野被山遮住,看不到太廣的地方。

後來書中有一章寫大臺北公路車最佳俯瞰點,是因為我覺得騎車不應只是騎上去就馬上下山,總希望能找到一個視野開闊、舒展身心的地方,值得待上一個多小時, 等心情暢快了再滑下來。我就在半山腰的產業道路上和鄉道繞來繞去,發現觀音山上有好多墳墓區。

它給我的啟發是華人講究風水,如果被山擋住了,風和水就流不進來。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左右有護山,後面有靠山,前面還要有較矮、不能擋住視線的案山;水能帶財,但若是直衝,大水會衝倒龍王廟,只有迂迴的過來,繞過案山,就可以讓財富在你這裡留久一點。

所以風水寶地,相對視野也好,觀音山整個視野,就是淡水河、基隆河一路蜿蜒流過來,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墓葬區。我騎車在觀音山的山腰繞,反而發現了非常多視野開闊的地點,有的在墳墓區,有的就在山路旁邊。尤其北54鄉道,是非常精彩的一條,它是從觀音山下來的一條山脊,就開在山脊側邊上,沿路騎下來,整個臺北盆地的視野一覽無遺,完全無遮擋。

騎了觀音山,我才終於心裡有一點感受,在這個之前,常有人說你看了很多風景,文筆也不錯,應該寫書,但是我一直找不到一個立論主軸,寫書到底是為了說什麼?直到騎了觀音山我才有一點領悟。

騎車一步一腳的踩踏驗證,更易與古人的想法連結。(攝影= 莊漢銓)

騎車一步一腳的踩踏驗證,更易與古人的想法連結。(攝影= 莊漢銓)


Q4. 書中提到,新北有舉世少見的淡水河岸三百公里河濱綠地單車道,請為讀者推薦新北必騎的路線。

我每次帶團一定會跟新手說,騎河濱時,大部分的過河橋樑都有引道可以騎上去,因為汽車不能隨意停靠,橋樑架高的視野是單車族看風景的特權,所以不要覺得爬坡辛苦,它的樂趣跟只是在河濱騎車不一樣。過橋到對岸,都市景色的感受很不一樣,比如在大稻埕看對岸是三重,到了三重那一邊去看過來有臺北101、新光三越等,視野更為開闊。

另外我覺得河濱最好騎的一段是從三重旁邊的忠孝碼頭,往北沿著淡水河的左岸一路騎,經過蘆州和五股濕地,最後會到關渡的對岸八里,有一個現在叫做獅子頭的山水匯集活動區。從那裡望向臺北盆地,會看到整個淡水河水系最開闊的水域,是由淡水河、基隆河,還有幾個觀音山支流匯集而成,簡直像一片汪洋大海。市區遠處有101尖塔和高樓形成的天際線,視野極好。然後人車可一起搭渡輪到對岸,騎到淡水漁人碼頭,體力還不錯的話,還可以沿著淡水、紅樹林騎回來。

第二條路線推薦可從木柵動物園沿著景美溪旁一路騎,約半小時就可以到深坑,停下來吃個豆腐。很多人以為深坑在山裡頭,很偏僻,但是你問老街的人:深坑舊碼頭在哪裡?會發現它其實也是昔日集散運輸茶葉的水路碼頭。

第三條是五潭繞圈。從河濱騎車到碧潭是新手基本路線,但只要延伸繞一點路,就可以騎到青潭、灣潭、直潭和塗潭。碧潭有全國唯一的人力擺渡,坐船渡河,進入灣潭,可欣賞新北少數還保留農村色彩的田園風光。爬上金龍路可俯瞰供應雙北五百萬人飲水的直潭淨水廠,從塗潭到小粗坑路的小粗坑發電廠,是日治時代興建的臺灣的第一座水力發電。雖然行程有三段路超陡坡,不過只要下來推車一小段,就可以爬上高點,享受暢快下滑的滋味了。

第四條推薦是從南港騎到汐止,再從汐止往南,有一條進入山區的汐碇路,那段是我看過新北樹蔭最繁茂的山路,車子少,且坡度不陡,兩旁的樹蔭讓夏天騎車非常舒服,最後可騎到紀念1952 年鹿窟事件的紀念碑。

 

Q5. 你是資深出版人,退休後展開騎車、寫書及經營社群單車社團的第二人生,為自己帶來的收穫與改變是什麼?

退休後騎車帶給我的重大轉變是,我意識到現代文明的養成訓練太強調知識技能,不管是學校體系或上班後的各種學習開發,全部鎖定大腦,我們很少去思考自己的身體狀態,往往是離開學校後,才因某種因素自己再去努力鍛鍊。

我們從小到大很少意識到身體的強壯對大腦是有影響的。因為騎車,我發現身心合一,並不只是哲學或修煉的意境,其實當身體健康時,精神狀態也會改善。很多精神科醫師都會建議病患,足夠的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產生腦內啡,讓人更有幸福感。

此外,騎車的好處還有跟著車隊騎車,社群生活會很豐富;如果是個人騎車,事前要做功課,要自己認路、找路,騎車時打開雷達,努力觀測周遭,辨認地形地物,大腦處於亢奮狀態會重新活化,刺激到以前較少刺激到的神經元,換句話說,就不會太快衰老,許多朋友都說,退休後我反而比以前更年輕了。


《新北市文化》季刊 50期

《新北市文化》季刊 50期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年6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紙本刊物免費索取,請洽新北市化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