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太多人批評新上映的白雪公主,因此也勸退了我。
因此,我沒有打算看新上映的電影,這篇也不是電影心得文。我只是想以負評所提出的想法,來表達出,如果我是童話故事版白雪公主的編劇,想改編新版的白雪公主,我會如何改編。如果我想要改編白雪公主,第一個大刀闊斧想要描述的角色就是壞皇后。
從壞皇后的故事線,我以女性角度來看,我認為壞皇后有嚴重的容貌焦慮。
若我是編劇,我會加重皇后的背景線,讓皇后從小就是個醜女,因為容貌醜陋而在成長過程中被迫承受各種容貌羞辱的同時,她還看著表姊妹、朋友因為天生貌美,而擁有她從未得過的美女福利,進而導致年幼時期的壞皇后對於美貌逐漸抱有偏激的執著。
認為一生都是被醜陋容貌所拖累,對追求變美的行徑無比執著,成為壞皇后一生寫照。
在魔法的童話故事裡,她躲在森林裡哭泣,遇到一個擁有改變容貌能力的魔法師,一個手筆,讓她成為世界第一美人。
改頭換面的壞皇后,從此人生走向康莊大道,享受各種美人福利。
由於美名遠播,也讓她有機會讓國王娶她為繼后,人生從此走上巔峰。
因變得貌美而成為皇后,自性爆棚,她成為美麗的奴僕,對於維持變美的方式擁有無比的執著。
有一天,朝臣獻上魔鏡,魔鏡可以答覆她任何問題。
壞皇后向魔鏡問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世上最美麗的女人是誰,魔鏡回答是妳,壞皇后心滿意足。
數年過去,再美的容顏終究會老去。
壞皇后逐漸感受到國王對她的恩寵漸弛,臉上開始出現第一條細紋,頂上青絲摻雜了第一根白髮,她心慌地再次詢問魔鏡,她仍是世上最美麗的女人嗎?
魔鏡告訴她,世上最美麗的女人是白雪公主。
壞皇后的腦中世界崩壞了。
她開始想起了童年時期所經歷的容貌羞辱,開始擔心國王不再愛她,會廢后另娶新后,她擔心所有因變得貌美而獲得的一切都會隨之遠去。
她開始歇斯底里,變得不自信,也同時嫉妒從出生就有美貌和高貴身分的白雪公主,恨不得毀了白雪公主。
為什麼我會加重皇后焦慮呢?
我認為一個足夠自信的人,是不會不斷詢問別人自己是不是第一。
有自信(甚至自戀)認為自己超美的人,根本不需要再三向他人尋找認同。
因為自己不信任自己,無法再內心尋求認同,才會不斷再外追問,尋找認同和肯定。
這也是會說真話的魔鏡必然存在。(因為臣子奴僕都是順從權威,不會說真話。)
我認為,迪士尼最大的敗筆是,把白雪公主真人版電影中魔鏡的審美項目加上“內在美”、“善良”,以圓上選角爭議。
而且從負面影評中得知,電影並沒有在白雪公主的善良、內在美有超出觀眾預期的刻劃。
如果我是編劇,我設定的魔鏡選美條件之一則會加上“自信”。
有自信的女人最美。
這也是我認為比較符合當代價值觀,也是最符合敍事論述。
壞皇后由於變美後獲得絕大利益,她自信爆棚,因此一開始魔鏡覺得壞皇后是最美的。
最後,為什麼魔鏡改了答案,則是因為壞皇后出現初老症狀,不可抗拒的變老,使得壞皇后出現容貌焦慮,她的不自信,才把第一美人的寶座讓出。
如果我是編劇,壞皇后的思路從知道白雪公主才是魔鏡認定的第一美人開始,才真正變成心狠的“壞皇后”。
在白雪公主過往的視角來說,壞皇后是個相處融洽、中規中矩的好人,因此她輕而相信壞皇后是出於憐愛,才給她一顆蘋果。
(在這個時機點,又安排國王病逝。)
沒想到它竟是一顆毒蘋果,讓白雪公主失去美貌,剛好喪父的她,也被壞皇后褫奪公主稱號,扔棄在森林,才遇上七個小矮人。
如果我是編劇,我這段安排的原因,一是不想把壞皇后寫得很死板的壞,二是想安排壞皇后因為童年遭遇,認為白雪公主的一切不過是由於出身高貴,享盡寵愛,沒有體驗過真正的人世冷暖,因此白雪公主無論是自信或善良,都只是因為沒有遇到壞人才能保持。
所以,壞皇后只想搶走一切,如果白雪公主沒有美貌,也沒有公主身分,白雪公主還是魔鏡認定的第一美人嗎?
贏過一個死人,有什麼光榮呢?
不選擇毒死白雪公主,不是因為仁慈,也不是虛偽的劇情需要,而是壞皇后深知,失去容貌,對一個正值荳蔻年華的少女是更加無比殘忍的事。
面醜的白雪公主如同傳統的童話故事,與七個小矮人相處融洽,即使也同樣經歷過容貌羞辱,但她有七個小夥伴,她也有從小被教導好的修養與良好的心性,不認為容貌成為她人生的阻礙。
她和七個小矮人幫助許多人,雖然很多人初見白雪公主都覺得她長得醜陋,但由於受其幫助,與感受到白雪公主良好的教養和發自內心的善良純真,也紛紛不自覺認定白雪公主是他們見過最美的人類。
因此,同時在皇宮裡再重新詢問一次魔鏡相同問題的皇后,又再次得到相同答案的皇后再度崩潰了。
為什麼白雪公主外貌變得如此醜陋,她卻得到世上最美女人的頭銜。
由於皇后發問了,魔鏡只好回答了。
白雪公主的美,不在外表。
白雪公主變醜了,但她仍保有自信。
白雪公主變得不再尊貴,但她不自卑。
她從不被外表綑綁自己,堅持自己所做的正道,發自內心幫助她想幫助的人,她可以和任何人做朋友,也可以兩肋插刀為鄉民仗義。
魔鏡的選美標準,除了自信,還有聲望。
初見變醜的白雪公主,沒人覺得她美,但深知白雪公主的內在為人後,沒有覺得她醜。
因此,白雪公主被稱為世上第一美人,當之無愧。
如果我是編劇,我會讓壞皇后的結尾是放棄對外在容貌的追求,以及從容面對不可抗逆的年華老去。
白雪公主只是她羨慕的人生樣版。
誰不想一出生就和白雪公主一樣,外掛開好開滿呢?
奈何,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平庸的。
接納自己回歸平庸,不再享有天下第一,對於曾經在巔峰狀態的壞皇后而言,其實是很大的人生課題。
同時,我認為大部分戲裡的反派,才是真正人心的投射。
就算是個長相平庸的女孩,也曾希望自己是公認美人,更希望自己永遠不會老去,也不會有年輕妹妹取代自己。
如果我是編劇,我的故事著墨會放在壞皇后的容貌焦慮,深度執著後選擇放下,她和白雪公主認錯,給白雪公主解藥,讓白雪公主恢復皎好容貌,並且把國家統治權還給她。
她也不再詢問魔鏡,也不在向外尋找認同。
真正的自信和自我認同都是靠著不斷學習成長,更加認識自己,而變得認同自己。
如果我是白雪公主的編劇,我會這樣寫故事。但是會有觀眾會想看嗎?我也挺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