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著作的版權若在遠流,就能撼動金庸的地位嗎?
avatar-img
天心居

倪匡著作的版權若在遠流,就能撼動金庸的地位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加入了「倪學同學研究會」,看了一些對倪匡小說的藏書和版本分享。

其中有一則帖文談到臺灣各版本的倪匡小說封面,內容大概是說遠景版封面最好,其後皇冠出版的封面次之,最後風雲出版的封面又次之。

raw-image

帖文下有一個留言談到:「遠流用心塑造金庸武俠成華人世界的經典,還有影視改編加持,長期保持熱度。倪匡科幻可惜了」。版主王錚回覆道:「如果倪老的版權也在遠流,我相信一定比現在的情況要好得多」。

raw-image

這牽涉到金庸與倪匡的評價與影響問題。論到遠流出版社,應該只限於臺灣地區,因為金庸小說在香港全部交由明河社出版,而倪匡前期的衛斯理系列至今仍由明窗出版社出版,後期衛斯理系列版權(1991年後出版的作品)則由勤+緣出版社持有。以時間而言,後期衛斯理系列作品出版時,金庸早已成名,因此可以不論。

回到上述留言,金庸作品長期保持熱度,倪匡科幻則不然,王錚面對這個現象,間接承認某程度上是因為版權不在遠流。問題是倪匡熱度比不上金庸的現象不止在臺灣出現,香港也是如此,明河社和明窗都是明報旗下出版部門,對金庸和倪匡的作品也是一路再版又再版,並沒有絕版。顯然地,金熱倪冷的情況與版權誰屬關係不大,反而應該與小說內容有關。

單說我看過的衛斯理和木蘭花,以冒險居多,愛情不是主線,歷史不是重點,可能有點懸疑吧,沒有愛情線和脫離歷史脈絡的作品,很難和金庸相提並論。何況金庸寫愛情有愛情,要歷史有歷史,能化用文學和文化典故(雖然不一定用得對,但至少騙倒大部份外行人),要艷情更有艷情。倪匡自然絕不是一無是處,但實難撼動金庸的地位,因此金熱倪冷似乎是很難改變的結果,並非單純版權或出版社的問題。


2024.3.28

avatar-img
天心居
30會員
945內容數
曾在書山當看官,屢沉酒海作醉鬼。 蘭臺覓路入淨土,息交絕游是深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今天在圖書館裡找到一本沒有出版日期的《少林演義》,由大東書局出版,署名少餘生⋯⋯
趙煥亭《奇俠精忠傳》第四十四回寫到楊遇春到了一處村落⋯⋯
單田芳評書《童林傳》到第四十回(即全書五分之一)才真正的打死人,算是武俠小說之中比較不嗜殺⋯⋯
在慕容美《情天俠義傳》中提到:「在蒲城的豪紳,為了防止災民逃荒入境,重金禮聘了黃龍山骷髏教的教主史艷文做護城統帶⋯⋯
Youtube頻道「我是蓋文」介紹了一個金光布袋戲人物,名叫「遙星公子」別小樓,全身頗華麗的素白衣服⋯⋯
趙煥亭的批語中往往道出作者深意,這段感嘆尤其深刻⋯⋯
今天在圖書館裡找到一本沒有出版日期的《少林演義》,由大東書局出版,署名少餘生⋯⋯
趙煥亭《奇俠精忠傳》第四十四回寫到楊遇春到了一處村落⋯⋯
單田芳評書《童林傳》到第四十回(即全書五分之一)才真正的打死人,算是武俠小說之中比較不嗜殺⋯⋯
在慕容美《情天俠義傳》中提到:「在蒲城的豪紳,為了防止災民逃荒入境,重金禮聘了黃龍山骷髏教的教主史艷文做護城統帶⋯⋯
Youtube頻道「我是蓋文」介紹了一個金光布袋戲人物,名叫「遙星公子」別小樓,全身頗華麗的素白衣服⋯⋯
趙煥亭的批語中往往道出作者深意,這段感嘆尤其深刻⋯⋯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倪老的書,絕對是令人手不釋卷,想一話接一話,一本接一本讀下去的。讀得不多,是我才疏學淺。也可能,注定我只跟《頭髮》有緣。
有一次下課,師母正巧離座,她放在桌上的那本書,封面說不出的怪誕:一男一女臉色慘白、凝重,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我,上面還有一隻沒有臉孔的紙猴,看似在跳躍--這個封面,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恐懼。桌旁的書櫃上,排列了整整齊齊二、三十本封面畫風近似的書,上面寫著「科幻小說/倪匡著」。
倪老的書,絕對是令人手不釋卷,想一話接一話,一本接一本讀下去的。讀得不多,是我才疏學淺。也可能,注定我只跟《頭髮》有緣。
有一次下課,師母正巧離座,她放在桌上的那本書,封面說不出的怪誕:一男一女臉色慘白、凝重,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我,上面還有一隻沒有臉孔的紙猴,看似在跳躍--這個封面,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恐懼。桌旁的書櫃上,排列了整整齊齊二、三十本封面畫風近似的書,上面寫著「科幻小說/倪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