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前塵,盡是可恥的過往。
這本書的主要構成是:一名叫大庭葉藏的角色在三部手札中自述他委靡、墮落、受盡折磨的人生經歷。並於前言與後記中,以另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對大庭葉藏這個角色下了"瘋子"的評論。
與其說這本書是太宰治的人生告白,我更傾向於理解為:他僅只是想表達一種假想的觀點—活在罪惡感與恥辱中的人。畢竟他在心境上已經達到超越大庭葉藏這個角色的層次、對大庭葉藏做了評論。只不過太宰治的角色刻畫太過細膩,讓人忍不住猜想這或許就是他的親身經歷。
對人類,我始終心懷恐懼,膽戰心驚。...我總將煩惱埋藏在心中,一味掩飾我的憂鬱和敏感。
大庭葉藏從小便無法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再加上過於敏感的性格。讓他對不了解的人類心生恐懼。想方設法討好他人,只是為了不受傷。
自我否定的思考方式根深蒂固,讓大庭葉藏無法反抗他人、拒絕他人、甚至是對他人感到憤怒。
這世上有形形色色的不幸之人,不,就算說全是不幸之人也絕不誇張。然而,他們的不幸可以正大光明的向世人提出抗議,而世人也能輕易了解他們的抗議,並寄予同情。可是我的不幸,全是出於自己的罪惡...
縱使大庭葉藏是個極為頹廢的人物,卻不令人討厭,因為他毫無保留地坦白自己的醜陋。或許這是一種偏頗又病態的信念,但起碼他承認咎由自取。我認為這已經是他對自己人生負責任的方式了。
罪的反義詞是什麼?...感覺從一個人回答這題目的答案中,就能完全了解他的一切。
罪所攜帶的強烈負面印象,讓一般人在想像罪的反義詞時會尋找一個帶有正面象徵意義的事物。但大庭葉藏的生命中,所有事物都只關係到痛苦與羞恥。於是得出"罪的反義詞是罰"這個結論。罪是自己對世界的迫害;罰是世界對自己的迫害。
現在的我,稱不上幸福,也算不上不幸。只是一切都將就此流逝。
世上沒有任何事物能讓大庭葉藏感到快樂,他的痛苦彷彿永無止境。直到最後,他感覺得到的一切,只剩下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