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機,已是現代人的常態。等公車時滑手機打發時間,吃飯前先拍照打卡,就連睡覺前也要先刷一下社交軟體才能安心入睡。許多人會說:「這是正常使用!我都有控管時間!」但是真的如此嗎?從剛拿到手機還會規畫使用時間,到後來會無意識的點開手機查看訊息通知。不知不覺,手機已把我們的生活侵蝕得一乾二淨......
要做到成功脫離手機的掌控,首先就要提到自律,而自律又是什麼?有人說:「自律就是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也有人說:「自律就是對自己的生活負責。」還有人說:「自律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關於自律的看法,大家眾說紛紜。
那到底誰是對的?答案是:大家都沒有錯。自律在每個人身上形式本來就會不同,見解自然也不會一樣,對我而言,自律就是愛。好好自律,才有精力愛自己,才有多餘的力氣,去愛別人。
自律不是想做什麼才去做,而是要做什麼就去做了。為了完成一個目標,縱使過程辛苦,卻還是一步步完成。我想,這就是自律。
或許會有人說:「我不需要自律啊!現在的生活就很規律了!」可是要知道,規律並不等於自律。暑假作業都拖到最後一天才寫,報告都拖到最後一刻才趕,雖然很規律,也都有完成任務,但這並不是自律,而在時間壓迫下完成的工作,品質也並不會好。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是在逃避,遇到不想做的事就搬出藉口,讓自己的罪惡感減輕,下次遇到問題時又再找藉口,陷入惡性循環。只是他們不敢承認,或許是怕認清現實後回不去吧!不敢面對明知道自己應該要先做好工作卻無法脫離,讓自己沉淪的「兇手」。
但這樣逃避下去只會更糟糕,唯有直面問題,開始「自律」,掌控好自己時間,從根本下手,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想要自律首先要有好的環境,不管是內在還是外在,只有把自身的狀態處理好才能專心的自律。舉例來說:如果你想認真唸書,但桌子卻雜亂無章,豈不是很容易分心?把桌子整理好了才能真正專心唸書。
只有好的環境是不夠的,還需要自我監督,督促自己完成目標,除了自己監督,尋求外在幫助也是一種方法,透過別人提醒或許會讓自己更有動力,也比較不容易偷懶。
切割目標也是自律重要的一環,目標太大很容易讓人打退堂鼓,但如果把大目標切成小目標後看起來是不是就沒那麼困難了?而每當完成一個小目標後給自己一個小獎勵也是重要的,可是要記住,得到獎勵是因為你努力了,而不是因為你目標達成得漂亮。
有了上述的條件剩下的就是持之以恆了,把自律變成習慣很困難但卻非常重要,不讓他變成習慣很容易又會被打回原形。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但讓一個好習慣消失卻不用一個禮拜,許多人說自律剛開始最難,殊不知能堅持下去的人才是少之又少。
最初的我其實也是一隻鴕鳥,不敢面對現實,不斷地騙自己其實跟手機相處得很好,直到我參與了一場實驗:把手機交給老師停用一個禮拜。
當下的我其實很猶豫,畢竟手機對我們的生活無比重要,通訊、娛樂、紀錄,通通都要用到手機。以至於我交出手機時甚至是哭著交出去的,當下我才清楚地認知到,我其實早已被手機「綁架」了。
剛開始當然是非常不習慣,想把筆記拍下來,手伸進口袋才想起手機已經不在身邊,想跟同學聯絡也無法透過手機,只能另尋他法,甚至腦海裡一直思考會不會漏接什麼重要訊息……
有壞處當然也有好處,好處就是:我的時間明顯變多了。原本被手機吃掉的時間因為手機的消失而悄悄浮現,先前需要花費兩個小時的事現在只需要一小時,做事的品質也明顯變高,而這些體會都是因為實驗才發現的。
而也因為那一個星期,讓我抓回了原本用手機的步調,學會了如何在生活和手機中取得平衡。
雖然手機容易讓我們失去自我,但也不是說完全不能用手機,只是偶爾要適度審視自己的使用狀況,思考自己是否被手機綁架,也讓生活喘口氣,不要過度社交讓自己疲乏。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自律,自律不僅是愛自己,也是愛別人的一種表現。
作者介紹
莊雨涵,高一亮孩。
平平無奇,臉蛋平凡、文筆平凡、生活平凡,運氣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