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到餐桌 讓孩子認識真正的食物

2024/03/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食農教育成為各國關心的議題

「食農教育」一詞源自於日本,也簡稱食育。依據台灣農業推廣學會在2016年提出的定義是:

「食農教育」是一種強調親手做的體驗教育,學習經由親自參與農產品從生產、處理,至烹調之完整的過程,發展出簡單的耕食技能。在此過程中,亦培養學習者了解食物來源,增進食物的選擇能力,並促進健康習慣的養成。另外,透過農耕的勞動體驗,可培養學習者對食物,生產者和環境的尊重與感恩,並激發其生命韌性和堅毅性格。

為了面對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食農教育也是各國關心的議題。2015年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世界博覽會,就以「潤養大地,澤給蒼生」(Feeding the planet,Energy for Life)為主題,強調每個民眾應該擁有獲得健康、安全和足夠食品的權力。

在生活中認識真正的食物

全台各地都有許多知名夜市,許多人逛夜市主要目的是去吃各種小吃,但是夜市裏非常便宜又好吃的食物,大都是高糖、高鹽、高油脂。小小一碗紅豆芋圓,熱量就等於一碗半的飯;人手一杯的珍珠奶茶,更是等於一碗飯加上二匙的油,更麻煩的是其中加的奶精並不是奶,而是脂肪,大多是那種大自然不存在、人工製造出來的反式脂肪,也是造成血管堵塞最大的罪魁禍首。

在人類數十萬年的演化過程中,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在大草原中以狩獵與採集為生,人沒有交通工具無法長途跋踄,又沒有冰箱等儲貯裝備,從大自然中獲得油脂與鹽的機會是很不容易的,因此人類的求生本能會讓我們一有機會獲得油與鹽時就會覺得很好吃,拚命補充,對於熱量也是如此。加上科技的進步,我們已經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輕而易舉大量製造食品添加物,而我們也吃進了遠遠超過對自己有益的數量,造成許多慢性病與各種癌症。

這些年來,台灣也有很多學校或機構推動食農教育,有的學校老師帶孩子種菜或烹調食物,有些農會或農場則提供農地或設備,辦食農活動讓親子一起來參加,認識自己的土地,也認識真正的食物,知道食物來之不易,就不會輕易浪費。

除了學校社區推動食農教育之外,每個家庭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說盡量在家用餐,假日全家人都有空時,一起上傳統市場買菜、一起動手烹調;煮菜時少用調味料,盡量保持食材的原貌與原味,結合應節的特殊食物傳承飲食文化,在愉快的用餐氣氛當中,珍惜並感恩食物。

食農教育就是要認識「真正的食物」,也就是可以確定它們本來的樣子,也就是從土地裏長出來的樣子。在這個容易造假的時代,飲食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食農教育就是要認識「真正的食物」,也就是可以確定它們本來的樣子,也就是從土地裏長出來的樣子。在這個容易造假的時代,飲食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哪!

食農教育就是要認識「真正的食物」,也就是可以確定它們本來的樣子,也就是從土地裏長出來的樣子。在這個容易造假的時代,飲食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哪!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