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該不該買投資型保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raw-image


我人生中第一個買的保單就是投資型保單,屬於「變額萬能壽險」,擁有壽險保障,也可以投資基金,當初會想買這個保單的出發點很單純也很愚蠢,因為每年綜合所得稅有2萬4千元保險抵稅額,為了用到這個額度而去買保險,但又不想保險費白白浪費掉,所以選了投資型保單,希望自己繳出去的錢還可以到基金裡做投資,累積更多報酬回來。


當時買的投資型保單概念是,我每個月扣繳5千元保費,這5千元在扣除險保險成本與管理費用後,會投入你所選擇的幾檔基金,由於是每個月扣繳,有點像是定期買進的概念,年繳6萬擁有200萬的壽險保障還可以投資基金,似乎一舉兩得。


但是,該檔投資型保單的內扣費用,第一年是所繳保費的70%,第二年是60%,逐年降低,也就是說我第一年繳的6萬元保費,只有1萬8千元是投入基金當中,內扣保費總共要扣7年才會停止。你說,那7年之後所繳的保費就是百分之百進入基金投資了吧? 如果離世後這些投資價值與保障都視同保險理賠可以免稅,聽起來還可以接受,只要繳費超過7年10年就好,事情看起來就是這麼的美滿。


幾年後某天,認識了另一位保險業者,他知道我有買投資型保單,他問了我,你知道投資型保單會內扣保險成本嗎?


咦,這是甚麼意思,不是前面7年已經都扣完了嗎? 後來上網查詢研究,才發現原來壽險費用是自動從基金淨值裡扣除的,如果沒有繼續繳保費進去,或是投資報酬率不夠高,我的保單價值是可能變越來越少,甚至扣到歸零後保單自動失效。這可是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啊,怎麼會有歸零這種事?


後來了解,到了65歲以上的壽險保險成本很高,以我當時投保的200萬壽險為例,當時計算後發現保險成本一年要內扣3萬多元,如果到75歲以上更是每年超過8萬元,如果基金績效不好的話,到70-80歲的時候確實有可能被扣完歸零。了解這些當初保險業務沒有解釋清楚的內容之後,過兩年就決定解約,即使已經繳費了7年,最後退回的保費比已繳保費少了10萬元,真的是花了一筆10萬元學費上了一門課。


吃了一次虧之後,我才開始花時間在網路上了解保險,詢問保險業務員,請他幫忙分析我的需求,過去10年來因需求改變,對保險的了解更深,也陸續有做了一些保單上的調整,補上了更多過去不認為是風險的風險,讓自己在存退休金的路上可以減輕許多風險。


以下有幾個保險觀念要與各位分享: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4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雨果生活理財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我們知道投資要有本金,除了槓桿借貸或有人贈與以外,本金通常就來自本業賺來的收入,本業收入高的人,只要能省著點花,通常都能留下還不錯的本金進行投資,但是,大部分人都會將重點放在如何獲得更好的投資報酬率。 我過去曾提過,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投資方式是投資自己,反應在本業收入的提升上,風險是最低的,
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段落寫到,小學時蔑視和破壞規則的指數和40年後的收入成正比,這項指標是除了受教育年數和智商外,對收入影響最大的因素。你認同嗎? 心理學期刊的一項調查表示,研究者用MAGRIP個性量表測量了當時小六學生們的智商、個性、成績與生活水準,比如你是否認為要坐學生應該做的事、你是否
滿常在網路上,不管是Facebook粉絲團或是理財論壇看到討論報酬率的事情,也常常看到比較某些ETF彼此之間的表現優劣。我認為,如果你是用指數型商品做資產配置來準備退休金的人,這些報酬率你完全都不需要在意,你只要在意這個世界是否有持續在發展進步。 不管你的投資帳上每個月每年的報酬率有多高,
相信很多人會同意,賺錢是辛苦的,但有時存錢比賺錢更加辛苦,手上有一筆餘錢,看到想買的東西總是要天人交戰,到底要買下來犒賞自己,還是存下來為未來做準備,說是為了存退休金,但計畫跟意外不知道何者先來,還是先滿足自己好了? 很多人有類似的心聲,我知道越早開始存錢,我每個月須要存下的金額就可以比較
頻頻高漲的房價讓越來越多人吃不消,房屋成交價到底是由誰決定的?當然是市場買賣雙方決定的,但是這個房價又以甚麼當作合理的參考標準呢?實價登錄嗎? 在沒有實價登錄之前,買方與賣方對於合理的房屋價格較無參考資訊,通常只能探聽附近有成交的房價,當作每坪單價的參考值,因為大家的認知差距不同,這也讓買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我們知道投資要有本金,除了槓桿借貸或有人贈與以外,本金通常就來自本業賺來的收入,本業收入高的人,只要能省著點花,通常都能留下還不錯的本金進行投資,但是,大部分人都會將重點放在如何獲得更好的投資報酬率。 我過去曾提過,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投資方式是投資自己,反應在本業收入的提升上,風險是最低的,
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段落寫到,小學時蔑視和破壞規則的指數和40年後的收入成正比,這項指標是除了受教育年數和智商外,對收入影響最大的因素。你認同嗎? 心理學期刊的一項調查表示,研究者用MAGRIP個性量表測量了當時小六學生們的智商、個性、成績與生活水準,比如你是否認為要坐學生應該做的事、你是否
滿常在網路上,不管是Facebook粉絲團或是理財論壇看到討論報酬率的事情,也常常看到比較某些ETF彼此之間的表現優劣。我認為,如果你是用指數型商品做資產配置來準備退休金的人,這些報酬率你完全都不需要在意,你只要在意這個世界是否有持續在發展進步。 不管你的投資帳上每個月每年的報酬率有多高,
相信很多人會同意,賺錢是辛苦的,但有時存錢比賺錢更加辛苦,手上有一筆餘錢,看到想買的東西總是要天人交戰,到底要買下來犒賞自己,還是存下來為未來做準備,說是為了存退休金,但計畫跟意外不知道何者先來,還是先滿足自己好了? 很多人有類似的心聲,我知道越早開始存錢,我每個月須要存下的金額就可以比較
頻頻高漲的房價讓越來越多人吃不消,房屋成交價到底是由誰決定的?當然是市場買賣雙方決定的,但是這個房價又以甚麼當作合理的參考標準呢?實價登錄嗎? 在沒有實價登錄之前,買方與賣方對於合理的房屋價格較無參考資訊,通常只能探聽附近有成交的房價,當作每坪單價的參考值,因為大家的認知差距不同,這也讓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投資理財,如同選擇人生的航向,每一步都需要審慎。當我們站在理財的十字路口,手中握著不多不少的資金,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此時,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便成了首要之務。 如何在眾多選擇中找到那款既不冒險過大,又不失增值機會的產品?這正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
Thumbnail
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規避風險是必要的,不只是投資上的風險,還有身體健康狀況也是一種風險,任何一種嚴重的疾病都很可能會造成你的收入中斷,或減少你每年可以投資的金額。 而在所有保險類別中,最容易第一個被想到的就是死亡理賠型的保險,有分為意外險與壽險,所謂的意外險指的是,當死亡的原因是因為意外所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利變型終身壽險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在何種情況下適合購買此保單。包括保障類型、儲蓄增值、回饋金的啟動標準和給付方法,並提出購買此保單前應該考量的三個重要事項。此外,還指出哪些人不適合購買此類保單。
年輕的時候買過儲蓄險,在懵懵懂懂下存完6年。(太長的話可以直接從第3點開始看) 發現錢沒有變多,反倒被通膨吃掉一些,心得還是很多人說的保險歸保險、理財歸理財才是正途。 1.儲蓄險的優缺點。 優點:強迫儲蓄、鎖住利率、死掉有死亡理賠金。 缺點:解約會賠錢、死亡理賠金不多、期滿才開始有利息。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宥爸~ 保險算是人生中一種很重要的資產配置 但是常常聽到的投資型保單 到底可不可以買呢??? 今天宥爸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投資型保單到底值不值得買 宥爸在年輕的時候買過一張20年期變額投資型保單 一開始還很正常 後來我發現這張不只要繳20年 而是帳戶裡面必須要有錢 扣
1️⃣ 搞懂你買了什麼投資商品? 有好心人帶你投資理財入門是幸福的,但大多數人不是。 我也踩過坑,知道自己的愚蠢。 簡單寫一下我認為基礎中的基礎。 你買這支股票或ETF,你是看中它哪一個優點? 何時配股配息? 往年表現如何? 買ETF的話⋯⋯成分股是那些? 編制規則是什麼?內扣費用
這幾天看到的新聞, 覺得這個新聞最離譜了, 坦白講我是一個很有保險觀念的人, 我18歲就幫自己保了一個保險, 後來不夠又多多少少增加了1點, 我覺得這個政府的想法真的很奇怪, 大家投保就是要分散風險,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面, 就像投資一樣不要把全部的錢壓在一個股票或者是一個基金身
Thumbnail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Thumbnail
在人生中面臨各種未知風險時,保險是一種重要的退路。然而,保險的選擇需要仔細考慮,不要因一時衝動而買下貴重的保單。文章提醒了人們不要花太多錢在保險上,保障、保費、理財的個別重要性需要分清楚,選擇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險。這樣的選擇能夠真正轉嫁人生中的各種未知風險。
Thumbnail
保險、房子和投資是人生資產配置的三大要素,保險和投資都需按照個人需求和生活階段來調整,並應該將保險和投資分開。這篇會為您介紹一下不同的險種,讓保險新手也能一目瞭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投資理財,如同選擇人生的航向,每一步都需要審慎。當我們站在理財的十字路口,手中握著不多不少的資金,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此時,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便成了首要之務。 如何在眾多選擇中找到那款既不冒險過大,又不失增值機會的產品?這正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
Thumbnail
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規避風險是必要的,不只是投資上的風險,還有身體健康狀況也是一種風險,任何一種嚴重的疾病都很可能會造成你的收入中斷,或減少你每年可以投資的金額。 而在所有保險類別中,最容易第一個被想到的就是死亡理賠型的保險,有分為意外險與壽險,所謂的意外險指的是,當死亡的原因是因為意外所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利變型終身壽險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在何種情況下適合購買此保單。包括保障類型、儲蓄增值、回饋金的啟動標準和給付方法,並提出購買此保單前應該考量的三個重要事項。此外,還指出哪些人不適合購買此類保單。
年輕的時候買過儲蓄險,在懵懵懂懂下存完6年。(太長的話可以直接從第3點開始看) 發現錢沒有變多,反倒被通膨吃掉一些,心得還是很多人說的保險歸保險、理財歸理財才是正途。 1.儲蓄險的優缺點。 優點:強迫儲蓄、鎖住利率、死掉有死亡理賠金。 缺點:解約會賠錢、死亡理賠金不多、期滿才開始有利息。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宥爸~ 保險算是人生中一種很重要的資產配置 但是常常聽到的投資型保單 到底可不可以買呢??? 今天宥爸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投資型保單到底值不值得買 宥爸在年輕的時候買過一張20年期變額投資型保單 一開始還很正常 後來我發現這張不只要繳20年 而是帳戶裡面必須要有錢 扣
1️⃣ 搞懂你買了什麼投資商品? 有好心人帶你投資理財入門是幸福的,但大多數人不是。 我也踩過坑,知道自己的愚蠢。 簡單寫一下我認為基礎中的基礎。 你買這支股票或ETF,你是看中它哪一個優點? 何時配股配息? 往年表現如何? 買ETF的話⋯⋯成分股是那些? 編制規則是什麼?內扣費用
這幾天看到的新聞, 覺得這個新聞最離譜了, 坦白講我是一個很有保險觀念的人, 我18歲就幫自己保了一個保險, 後來不夠又多多少少增加了1點, 我覺得這個政府的想法真的很奇怪, 大家投保就是要分散風險,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面, 就像投資一樣不要把全部的錢壓在一個股票或者是一個基金身
Thumbnail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Thumbnail
在人生中面臨各種未知風險時,保險是一種重要的退路。然而,保險的選擇需要仔細考慮,不要因一時衝動而買下貴重的保單。文章提醒了人們不要花太多錢在保險上,保障、保費、理財的個別重要性需要分清楚,選擇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險。這樣的選擇能夠真正轉嫁人生中的各種未知風險。
Thumbnail
保險、房子和投資是人生資產配置的三大要素,保險和投資都需按照個人需求和生活階段來調整,並應該將保險和投資分開。這篇會為您介紹一下不同的險種,讓保險新手也能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