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病理科(檢驗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臨床病理科(檢驗科)

一、主要內容:

1.就是照表定的時間上課,蠻固定的在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排課,而且排的有點滿,有種回到醫學院的錯覺。內容是介紹臨床病理科的業務範圍,基本上包括未來會開的各種檢驗單:大部分抽血、各種體液的檢驗及細菌培養,還有血庫也是臨床病理科的範圍。這裡實習還是走馬看花,簽到有概念而已,未來遇到不知道的,還是要繼續問繼續學,不太可能什麼都記得。

2.這個科別的主治和住院醫師在做什麼,老實說我實習時無法理解,那時候遇到的學長表示,處理的行政事項較多,類似公務員的概念。


二、經驗與心得分享

1.在臨床病理科特別有印象的一堂課,就是和同學互相練習抽血,熟練之後再去臨床病理科的櫃台,直接幫病人抽血。

在教室拿同學練過好幾次,好像沒成功抽完兩管血過,總是在過程中針頭莫名的跑掉......真的到了抽血櫃檯,雖然心裡直打鼓,不過病人來了,也只好硬著頭皮上陣了。

第一個抽血的是外院的醫檢師姐姐,一坐下來她就敏銳地發現,櫃檯的看起來是個新手。後來在我一陣忙活,找血管找的一頭霧水的時候,甚至自己幫自己找血管,還用指甲幫我做記號......好不容易打到血管,接試管的時候,一個手抖針就跑掉了。失敗就只好找學長求援,畢竟打太多針,對病人實在不太好意思。

第二個來了一個,血管比我還粗的職業軍人。打針前我心想,這再打不到也太扯了吧!血管是打到了,不過我有明顯感受到,他被打的很痛......只是他還是忍住讓我抽完,於是也成為我第一個成功抽完血的病人!

之所以寫很多,是因為這是我開始實習以來,第一次面對真實的病人,執行侵入性技術。萬事起頭難,有第一次才有之後的無數次,但後面的時期,可能已經沒有第一次來的印象深刻。

2.另外要提的是,每個人狀況都不同,盡量避免和別人比較,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就好。不同醫學生實習的科別不同,累積起來的經驗技能都不一樣,互相分享交流很好,但不需要因為比較而感到焦慮。要知道永遠都有人會學的更快更好,無謂的比較,只會帶來痛苦而且對成長沒有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冗員進化史
3會員
9內容數
整理實習醫學生時期丟在臉書上的廢文,重新消化整理成比較有條理的東西。目的是希望幫助還沒進醫院的醫學生,能大概知道未來兩年的實習醫學生要幹嘛、可能會遇到什麼障礙,也分享一些經驗跟心得,希望能扮演到“路燈”的角色,幫助大家比較不會跌倒,也能少走一些彎路。
冗員進化史的其他內容
2024/07/16
本文主要介紹了醫學生在開刀房打雜的工作內容和日常生活,以及在骨科實習的經驗和心得分享。這將有助於讀者瞭解醫學生的實際工作內容和學習環境。
Thumbnail
2024/07/16
本文主要介紹了醫學生在開刀房打雜的工作內容和日常生活,以及在骨科實習的經驗和心得分享。這將有助於讀者瞭解醫學生的實際工作內容和學習環境。
Thumbnail
2024/05/10
本文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的經驗,包括學習節奏、技能種類、門診學習以及經驗心得。醫學生在臨床學習中遇到的挑戰和心態調整也得到了詳細描述。
Thumbnail
2024/05/10
本文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的經驗,包括學習節奏、技能種類、門診學習以及經驗心得。醫學生在臨床學習中遇到的挑戰和心態調整也得到了詳細描述。
Thumbnail
2024/04/23
分享醫學生在一般外科實習的經驗和心得,包括在實習中學到的技能和遇到的挑戰。
Thumbnail
2024/04/23
分享醫學生在一般外科實習的經驗和心得,包括在實習中學到的技能和遇到的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隨著醫檢師分科化,除了病理醫檢師,有細胞醫檢師的證照求職時可以加分喔!
Thumbnail
隨著醫檢師分科化,除了病理醫檢師,有細胞醫檢師的證照求職時可以加分喔!
Thumbnail
醫檢師除了在抽血櫃檯抽血比較會接觸到一般民眾,其餘大多在檢驗科室內忙碌。醫院工作一樣要輪三班、感染風險也不會比較低,依現在的景氣,不斜槓好難生存啊...
Thumbnail
醫檢師除了在抽血櫃檯抽血比較會接觸到一般民眾,其餘大多在檢驗科室內忙碌。醫院工作一樣要輪三班、感染風險也不會比較低,依現在的景氣,不斜槓好難生存啊...
Thumbnail
想了一陣子,決定把醫檢師實習日誌的漫畫慢慢整理上來。 畫工根本黑歷史,所以我其實很想重畫,希望可以把之前實習的科室慢慢補完。 只是現在可以畫畫的時間不多,所以進展非常、非常緩慢,一方面也希望快一點完成,畢竟離開臨床真的太久太久了,現在儀器和檢驗方法進展很快,跟我實習的時候又有很多不一樣了。 最
Thumbnail
想了一陣子,決定把醫檢師實習日誌的漫畫慢慢整理上來。 畫工根本黑歷史,所以我其實很想重畫,希望可以把之前實習的科室慢慢補完。 只是現在可以畫畫的時間不多,所以進展非常、非常緩慢,一方面也希望快一點完成,畢竟離開臨床真的太久太久了,現在儀器和檢驗方法進展很快,跟我實習的時候又有很多不一樣了。 最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的經驗,包括學習節奏、技能種類、門診學習以及經驗心得。醫學生在臨床學習中遇到的挑戰和心態調整也得到了詳細描述。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的經驗,包括學習節奏、技能種類、門診學習以及經驗心得。醫學生在臨床學習中遇到的挑戰和心態調整也得到了詳細描述。
Thumbnail
在急診的生涯中,看過千百種患者後,我覺得急診很多時刻都是在搶快,所以問診馬上就要有答案,才能更快速的檢傷跟分類,讓醫師馬上有第一手資料,這就是急診的生態。但有時候太多患者會有千百種無解的問題,所以我把情況列一下。
Thumbnail
在急診的生涯中,看過千百種患者後,我覺得急診很多時刻都是在搶快,所以問診馬上就要有答案,才能更快速的檢傷跟分類,讓醫師馬上有第一手資料,這就是急診的生態。但有時候太多患者會有千百種無解的問題,所以我把情況列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家庭醫學科實習期間的主要內容及經驗心得。在實習期間,醫學生主要進行報告作業、自主學習和觀摩學習,並分享了自己在病房探訪病人、與病人家屬溝通的經驗。作者認為在舒適的生活環境中學習得相對較少,心得也會比較減少。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家庭醫學科實習期間的主要內容及經驗心得。在實習期間,醫學生主要進行報告作業、自主學習和觀摩學習,並分享了自己在病房探訪病人、與病人家屬溝通的經驗。作者認為在舒適的生活環境中學習得相對較少,心得也會比較減少。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包括跟隨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看病人、打primary care病人的病歷和學習精神科相關主題的過程。作者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分享了在精神科實習中的錯失與學習經驗。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臨床學習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包括跟隨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看病人、打primary care病人的病歷和學習精神科相關主題的過程。作者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分享了在精神科實習中的錯失與學習經驗。
Thumbnail
介紹臨床病理科的業務範圍,實習內容及經驗心得分享,並強調個人經歷與成長,以及醫學生在不同科別實習的獨特性。
Thumbnail
介紹臨床病理科的業務範圍,實習內容及經驗心得分享,並強調個人經歷與成長,以及醫學生在不同科別實習的獨特性。
Thumbnail
本文分享放射科實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課程安排和業務範圍,並提供了進醫院實習的經驗與心得分享,讓讀者更瞭解放射科實習的概況和需注意之事項。
Thumbnail
本文分享放射科實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課程安排和業務範圍,並提供了進醫院實習的經驗與心得分享,讓讀者更瞭解放射科實習的概況和需注意之事項。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