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多情的《莎莉》,找愛的人生,錯置的時空

2024/04/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劇情

電影《莎莉》講述的是一位從小失親的姊姊惠君(劉品言飾),從小努力養雞、做農事,一手養大弟弟(陳柏宏飾),四十歲左右因為尚未結婚,被姪女慫恿後,開始上交友軟體尋找真愛的故事。

多重困境的中年,找愛的人生前半段回望

一位中年,但是長年奉獻給家庭,沒有自己人生的女性,該怎麼找愛?該怎麼認識自己?又該怎麼表達自己?在這樣的疑問下,惠君帶著保守,但又希望突破自己的一切,踏上了找尋人生的路途。但是這中間卻充滿了矛盾、困惑、失望、破碎,還有⋯⋯一些幸福。

在角色設定上,在農村長大的惠君是保守的。她認為自己就如同姑姑所說的,「應該要找個對象、應該要結婚」;也在弟弟要結婚時,因為生肖屬虎,所以默默接受(既使有點不甘願),答應不會出現在弟弟的婚禮上,還遵循命理師的意見,把房間讓給弟弟。

她的守規矩與任命,還出現在當地地的未婚妻,在市場參與活動、穿得比較清涼時,她會疑問的好奇弟弟為何可以接受?此外,姪女與父親(惠君的哥哥)再婚的對象處不來,所以逃回農村家裡時,她會阻攔姪女做太過冒險的事情,甚至告訴她應該要「回家」。

惠君的循規蹈矩,讓她過的富足但卻有些抑鬱,有苦不敢說,有怒不敢言,面對哥哥與姑姑的強勢,更是不大會回覆太多自己的情緒。唯有弟弟比較貼心,會在她失落時,承接她的情緒。

電影鋪陳至此,中後段接到惠君開始使用交友軟體,逐漸陷入與一位法國男子的線上熱戀,並將男子所陳述的一切,視為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她開始打扮自己、去買油畫掛在家裡(以及樹上)、拍火熱照片傳給對方,還有為雞舍漆上新的藍綠色。

惠君vs.Sally,還有藍綠色

當惠君打開交友軟體時,她就成了那個別人稱羨,過著夢幻中台灣田園生活的妙齡女子。藍綠色,是導演設定這個時期Sally的顏色,也許是象徵著法國巴黎「Tiffany藍」的小巧、可愛但又高貴的巧思。

但現實中,她在網路上交友成功的消息,卻被鄰居與姑姑質問:「你會英文嗎?」「你會不會被騙?」,甚至她最親愛的弟弟也問:「他知道你只是養雞的嗎?」Sally很難過,既使她學了英文,還是擺脫不了心裡的陰影:孤單。她害怕孤單,所以去學英文、認識新朋友,就算冒著被騙的風險,也想要把三十萬提領出來,幫處她對話中那位白馬王子Martin。

Tiffany藍的Sally,最終要面對颱風般的暴風雨。就在她躲在房間的日子裡,雞舍倒了、很多隻親愛的雞掛了,就如同她的心也快死了。但是追尋自己的心願,讓她還是帶著三十萬到了巴黎。

可愛的設定卻悖離台灣社會的真實情景

我喜歡這部電影中導演對於人在追求愛情時,會想賭上一切、奮不顧身的渴求,因為在這些受騙的人背後,也藏有許多對愛、追尋自己的渴望。更喜歡導演用詼諧與幽默的方式,表達一些「土土的、但卻又可愛」的農村生活。

但令人詫異的,之於我對農村的了解,莎莉的背景設定有些奇怪。首先,當代一位在農村如果真的失親的女子,她要養活弟弟妹妹的方式,一定是會接到社會的相關支持,此外,小的養雞場以及農作,幾乎是最苦、需要最多勞力的工作,這位女子的工作,應該要是7-11、火鍋店、市區的燒烤店、服務業等最缺工、勞力最廉價但卻最彈性的工作,才能兼顧家庭、生活和學業。

再者,如果真的是養雞,那她要經營的、透過親戚支持而能繼續的,必定也是大型的養雞場,籠飼的那種,那才有辦法獲利,要不然就是跟我接觸過的農漁村青年一樣,要來個創生啊!如此才能真的支持家庭。要不然女主角的人生不管是「惠君」或「莎莉」都只是導演的幻想,並無法呼應一個是真實而苦澀、另一個是幻想但是虛無的兩面人生。

導演對於女主角的設定,更近乎1960年代的台灣,而非當代2020年代的社會。要把1960年代的女主角送到交友軟體上,整個走向更像是科幻電影,但實際上又不是。況且,這樣的設定,只是在賣弄農村的風情,就如同網路交友男性看待Sally的「田園風光」,卻無法落地生根。無法生根卻又要講一位「台灣女性的成長故事」,那何不把故事直接搬到台北打工的女子即可?這樣的背景只是利用農村看似純樸的外表,而深化觀眾對於「鄉下」的刻板印象?

再況且,一個無法落地的劇本設定,也會牽扯著劇本如何處理「女性的情感」,這樣錯置的背景設定,讓Sally顯得是一位「都會女子」。因為一位真正在農工階級、需要擔負家庭的女性,相反的,也如前所述,她可能很早就要到都市掙錢,或透過嫁娶所以有「更多可能」。如果真的獨身,對她而言,那會是個「實際的選擇」,這才是生活扎實、現實,但又充滿希望的選擇邏輯。就像是如果Sally那麼多年的獨身,到底是什麼?只是為了家庭?那個社會背後對於獨身的原因,才是讓她「必須要追求自己」的因素。但可惜的,我們在劇本中看不到。



內容總結
莎莉
3
/5
0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