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心得)《尋找湯德章》認同的混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湯德章是誰?湯德章在哪裡?湯德章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老實說,如果不是前陣子公民募資搶救湯德章故居的新聞,湯德章對我來說,就只有去台南經過圓環時,朋友會提起的一個名字其他的我可能一無所知。

所以這部電影,應該就是給我這種對湯德章有點印象,但其實毫不知情的民眾看的吧!《尋找湯德章》顧名思義是找尋湯德章的身世,他們從研究湯的記者楊淑芬開始,跟著她走進檔案館、校園,以及《中華日報》的藏報地點,和我們一起認識湯德章的家庭、成長,還有被退校的原因。接著也透過台南在地文史工作者,以及莉莉冰果室的老闆李文雄等人,認識湯的不同人生階段。

In Search of a Mixed Identity

混亂,是湯生長的背景,所以電影英文名字才會叫「In Search of a Mixed Identity」,這是電影最開場的疑問:湯德章的名字更改過好幾次,從新居德章、林德章、坂井德章,到湯德章。1907年出生的他,媽媽是台灣人,爸爸是日本警察。父親出乎家庭意料的到台灣來,還取了當時並非歡迎的結婚對象,一位台灣老婆,最後死於焦吧哖事件。而湯似乎從小就背負著這種混雜、異文化、又有悲劇性質的人生課題。

然而,他的生長又非常異常的激勵人心。湯從一位遊手好閒的小混混,到了警察,又當了少數台灣人才能成就的警部補,最後還成了律師。他急公好義,為被欺壓的人爭取權益。誰是被欺壓的人?我想,對於湯而言,在混亂的認同下,就是被體制看不到的人,而不一定是哪種民族,而在那個時代下,是台灣人被欺壓。

然後他的故事,就斷在228。

跟很多那時代的菁英一樣,都斷在228。

之前工作時查詢228的資料,我時常在想,如果那些人活下來了,台灣真的會不一樣嗎?那又會是什麼樣子?但是他們那時的社經地位,許多活下來的人,也都被國民黨賜予了好位置,而成為黨國體制的一環。在那個政權不穩定的時期,應該誰都沒有定論,哪種特質條件,不會被殺害,所以才會恐懼。

如數家珍的家族記憶

一部傳記電影,最好是由拍攝者本人站在螢幕前,跟大家說說話,交代自己的生平來由。不過,湯德章過世那麼久,紀錄片用大量的歷史資料、照片,還有研究者與親人的訪談,讓湯德章站在大家面前。

做過文史資料或影片就知道,照片與資料的授權,真是個大麻煩,因為製作者要經過一大堆的授權程序,才能製作最後的成品。看到紀錄片用了那麼多歷史資料,深感製作程序的繁複(我猜想啦)。但那些也正是影片非常珍貴的一部分,過往許多尚未出土、可以認識湯德章的資料,都在影片中展出。

另外,導演拍攝時,把鏡頭放在湯德章的姪女陳銀面前好近好近好近,剛開始看時很壓迫,但是看久了,總覺得有點親切。可以感受到劇組很開心姪女終於願意受訪。然後他們講著湯的許多小故事,一則又一則,像是如數家珍一樣,開口就停不下來。你可以感受到,大家都很喜歡他,導演也是。

英雄背後的混雜

許多人會用「可惜」,但我總覺得以他們的情懷來說,他們覺得更可惜的,應該是自己的死亡,會加深了他所關愛人民的恐懼,那才是真的可惜,而且令靈魂深深的難過。養子湯聰模在影片最後,說他要希望可以再住進差點要被賣掉重建的老家,但他似乎等不到了。看完這部電影,令我感到很難過。

然而,我還是很喜歡它。電影好好的梳理湯德章的身世,使我更理解這位平時會不小心就被某些刻板印象奉為英雄的人物,過去其實大半部分的人生,都在找尋自己的認同,他並不會如神話一樣,從頭到尾都堅定地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所以愛台灣,相反的,正是因為經過追尋,從低層到高層,從台灣到日本,每一步他都用力去看,所以才成了那個時代的台灣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llow L的沙龍
4會員
25內容數
大家好,歡迎來到Willow的沙龍。這裡有我的呢喃與生活大小事心得感想,歡迎各位留下你的想法,或者也閱讀過、看過這些電影書籍的想法,或者碰到相同人事物的看法。
Willow L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3
*發明現代印刷術的古騰堡先生,到底是不是外星人呢?他是不是獲得外星指點所以突然有靈感要把原本很難的木板印刷大幅提升其速率。不!他也許不是外星人,但一定多少跟酒有關。 *劇作家超偉大,推進了全世界的印刷歷史!!不要小看寫劇本的人,為了省錢,可以製造世界厲害的發明!!
Thumbnail
2025/03/13
*發明現代印刷術的古騰堡先生,到底是不是外星人呢?他是不是獲得外星指點所以突然有靈感要把原本很難的木板印刷大幅提升其速率。不!他也許不是外星人,但一定多少跟酒有關。 *劇作家超偉大,推進了全世界的印刷歷史!!不要小看寫劇本的人,為了省錢,可以製造世界厲害的發明!!
Thumbnail
2025/02/26
法蘭克福通訊博物館(Museum für Kommunikation Frankfurt)專門展示通訊技術的發展,從古代信件傳遞、郵政系統到現代電信與數位通訊。館內收藏郵差制服、郵箱、早期電話、電報機與無線電設備,並設有互動展區,讓訪客體驗技術變遷。此外,博物館定期舉辦特展,探討科技如何影響社會。
Thumbnail
2025/02/26
法蘭克福通訊博物館(Museum für Kommunikation Frankfurt)專門展示通訊技術的發展,從古代信件傳遞、郵政系統到現代電信與數位通訊。館內收藏郵差制服、郵箱、早期電話、電報機與無線電設備,並設有互動展區,讓訪客體驗技術變遷。此外,博物館定期舉辦特展,探討科技如何影響社會。
Thumbnail
2024/07/18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2024/07/18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許倬(ㄓㄨㄛˊ)雲:中研院院士,1930年生,1949年國共內戰來台。台大歷史系學士、碩士,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台大歷史系教授、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1.現在世界全球性的問題: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於是無所適從,尤其今天網絡媒體,每人彼此影響,但是難得有人「自
Thumbnail
許倬(ㄓㄨㄛˊ)雲:中研院院士,1930年生,1949年國共內戰來台。台大歷史系學士、碩士,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台大歷史系教授、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1.現在世界全球性的問題: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於是無所適從,尤其今天網絡媒體,每人彼此影響,但是難得有人「自
Thumbnail
有鑑於帳號的文章主題過於分散,似乎還是有必要建立架構和統一風格。接下來,我將系統性地整理幾位文學作家和作品分析,就從比較簡單易讀的開始。第一篇將為台灣文壇早期的著名作家朱西甯。 為什麼是朱西甯?除了對浪漫年代的深深迷戀,能順便聊聊朱家和鄉土文學也是原因之一。
Thumbnail
有鑑於帳號的文章主題過於分散,似乎還是有必要建立架構和統一風格。接下來,我將系統性地整理幾位文學作家和作品分析,就從比較簡單易讀的開始。第一篇將為台灣文壇早期的著名作家朱西甯。 為什麼是朱西甯?除了對浪漫年代的深深迷戀,能順便聊聊朱家和鄉土文學也是原因之一。
Thumbnail
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Thumbnail
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學在1970年代興起,和當時政治社會環境脫不了關係。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學在1970年代興起,和當時政治社會環境脫不了關係。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漢寶德教授的回憶錄以豐富的內容介紹了他在不同背景下的成長歷程和專業生涯,作為建設台灣的貢獻。文章表達了他的豐富人生和對建築的熱情。
Thumbnail
漢寶德教授的回憶錄以豐富的內容介紹了他在不同背景下的成長歷程和專業生涯,作為建設台灣的貢獻。文章表達了他的豐富人生和對建築的熱情。
Thumbnail
湯德章是誰?湯德章在哪裡?湯德章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尋找湯德章》是認識日治時期台灣人故事,以及如何與「混亂」時期相處的好故事。
Thumbnail
湯德章是誰?湯德章在哪裡?湯德章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尋找湯德章》是認識日治時期台灣人故事,以及如何與「混亂」時期相處的好故事。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隨感雜評;這期有湯唯勇奪大獎的電影、米其林美食、以及總統文稿寫手。
Thumbnail
隨感雜評;這期有湯唯勇奪大獎的電影、米其林美食、以及總統文稿寫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