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碌於工作、生活、學習,
也不小心的遺失了規律的生活,
偶然與朋友對話,開啟想寫這篇文章的念頭。
關於焦慮啊!
是每個年齡層、不同階段都會發生的事情。
看不到未來,無法活在當下,
回頭看向過去,貌似一事無成?
那...
你認為什麼才是成就?
想必每個人答案都不同吧?別人答案會是你的嗎?
如果不是,那為什麼既定的成就,會成為你的目標呢?
如果不知道,就請好好地寫下每一個答案,去選擇你最有感覺的開始執行吧。
看向未來,是為了提早規劃,預防性的準備,
而不是給予自己更多焦慮,產生無法前進的不安。
20、30、40、50,每個年齡層都有其框架所在,
也許是現代的社群發展,我們更容易看到每個人過得光鮮亮麗的一面,
無法擺脫比較,或者是,某個年齡層就該達成什麼樣模樣的既定印象。
你會是特例嗎?
我覺得這個世代,是真的有可能成為特例,
畢竟現在跟過去的工作模式是真的很不一樣,
而當特例的數量變多,成為一個比例的存在,也許就變成新世代的常態。
我大概26、27歲時就常聽到職場上的同事說
:「30歲的工作要逐漸穩定或知道要什麼。」
當時的我不以為然,為什麼要受限於年齡的框架,決定你在某個年齡層要達成某件事。
等我到30歲的時候,又再度聽見相同的聲音:
「你已經30了,30歲的你無法再重來。你應該知道自己要什麼。」
現在的我理解,我理解到的是,人們所使用的文字、說話方式,
受限於時間、地點或經歷,只能簡短的描述,便無法說更多為什麼我這樣想,
彼此的工作、生活、價值觀等大大小小的事情與細節無法更深度的互相傳遞。
他有他的人生困頓與經驗;你有你的人生困頓與經驗。
因為無法理解,所以不懂得為什麼這樣說,
如果當時的我懂得問更多,為什麼你會這樣想?會這樣覺得?你經歷過什麼樣人生?
彼此更願意分享、傾聽彼此的價值觀,我們會不會更尊重,以及理解對方所思所想?
如果我們價值觀本來就不同,就選擇你覺得有價值的東西拿走吧!剩下的還給對方。
我常說,
因為成長背景、經歷不同,我們的認知一定不會相同,
多說一點、多問一點去理解對方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才是溝通的目的。
對話是互動性的、是深度的,
當你只是一股的腦想說,沒有理解到對方的狀態,傾聽對方想說的話。
每次的人際關係都在學習停下來,好好察覺怎麼樣對話方式才是適合彼此的。
為什麼跟有些人對話是舒服的?因為懂得給予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互相消耗。
當我們無法同理、尊重、停下來傾聽,
那這場對話,從頭到尾都只是單向溝通,
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我們不在同一條線上。
這世代的資訊很快、很多,
每個人都有發言權,都有他的人生歷練想分享,
而你呢?你足夠了解自己是誰嗎?
你知道自己是個會受到他人影響的人?還是不會?
你焦慮的聲音是來自外在,還是你的內在也認同這件事情?
沒有人可以影響你,只有你認同了他,他才能夠影響到你。
當你焦慮的時候,找回自己的6個行動點:
所有的開始,都必須先認識自己,有些時候是因為對自身不夠理解,才受到外界的價值觀抨擊,撇除一些人生歷程的投射。
可以先從自我對話開始,或者透過其他管道、工具認識自己,舉凡人類圖、占星、紫微斗數、八字、靈性數字、塔羅牌,看久了就會發現相同關鍵字會一直跳出來。受限於金錢,就先從網路上或圖書館...等免費資源去找。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照顧自己。
恐懼可以是提醒自身要注意的事情,也可以是摧毀動力的產物,取決於你怎麼用、怎麼想。過好每一天是基本的,一點一滴的積少成多,也能成為穩定你的來源。
用文字寫下自己的焦慮來源,想想其他相反的事情,想想你可以創造的東西,以及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當你面臨未知的事情時,請教別人,或者是閱讀書籍,網路搜尋Google、ChatGPT、YT...等,各式各樣資源,你身邊朋友也是你的資訊來源。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找到與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夥伴,甚至是一群人,前進起來會更有動力。
感恩自己是健康,且吃、住無虞,會讓你更珍惜自己所擁有,而非看見自己所沒有。
文字終究無法表達更深的智慧,
有時候你的以為,並非是真實,
你沒問的、沒寫到、沒說的,都可能是其中一部分。
這就是為什麼經典只寫對話,有些事情需要真實去體驗才知道。
當你這樣理解,
有時候也會放下一些執著。
有些破碎是為了完整自己;
有些痛苦是為了讓你清醒;
不破不立。
新時代的來臨,
有些訊息的來源背後充滿混亂、焦慮,你找到穩定自己的方式了嗎?
還是隨著更加混亂?去篩選到你面前的資訊也是很重要的唷!
#自我探索 #自我成長 #轉念 #自我療癒
#療癒 #靈性成長 #焦慮 #混亂 #情緒 #自我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