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該學習深刻的理解自己,好好愛自己。
學會愛自己是我近幾年的課題,所以幾乎每次寫作時候,
都會看到愛自己的元素在裏頭。
看文章前,搭配這首歌一起看吧~
有一天我很深刻的意識到自己,
有忽略自己感受的行為,
是一種後知後覺,並帶有遲鈍的狀態。
那是一種,
我以為我不在乎,
卻在某個細節裡看見自己的在意,
才突然發現:「欸!原來我是在乎的。」
那為什麼當初沒有表達出來呢?
或者當下沒有理解到自己的感受呢?
先謝謝自己,
透過生活的細節與互動慢慢看見自己。
沒有像以前一樣內耗的責怪當下沒有理解到自己,
為什麼沒有馬上說出來,而是:「原來我是這樣想的啊!
原來在乎啊!那就去說吧~
每個人都有他喜好的點,我們不需要一樣。
每段關係需要深度,就必定會接觸到比較深層的彼此。」
我不想強迫自己去接受無法接受的事,
我只想認真的看待自己的感受與表達,
我不認為表達一定要被認同,
但如果不願意為自己發聲,
或試圖讓人理解你的想法,
那只會越來越沈默,讓人越來越不理解你在想什麼。
當然生活瘋子也很多,當語言不再是彼此理解對方管道,
嘗試過各種方式,或許就該理解,即使我們明白彼此運作不同,
而頻率不合情況下,離開也是一種方式。
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人,包含自己,
在當下壓抑了自己的想法,
看似不在乎,卻在每個生活的細節裡,
不斷地重複訴說那些已經過去的事情,
確實在他記憶裡很深刻,
可是人卻沒辦法隨著人事物離開後而過去。
是你與自己過不去,不停與自己內耗。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裝作不在意的顧全大局?
如果有更好作法,為什麼不去找一個更好方式解決眼前問題?
如果無解,那斷捨離是不是一種選擇?
為什麼最後都只選擇跟自己過不去?
因為自己比較好欺負嗎?
自己的身心就比較好被任意的忽略嗎?
這是一種評論自己不作為與憤慨自己的不夠勇敢,
所以才說深度理解自己,有很多層面,
其中一件事只是為了接受現在的自己,
包容自己在當下無所作為也沒關係,
以及別再把不適合人事物擺在身邊。
經歷過一段人事物,能在當下學會並開始練習,那就太好了。
人面對一件不擅長的事情,總是需要點時間去理解與學習。
最近才感受到自己的記憶短暫,
過去了就過去,我是真的忘了,
因為我們一直在向前,而記憶不斷地再覆蓋著。
而有些事情看似忘了,卻在某個重複的事件中,
重新再次體驗當時感受,身體的情緒一直記得那個當下。
讓我理解到,好多階段的我,沒被好好理解與接受。
我們都該好好擁抱那個不被接受的自己,
我們以為大局或大愛勢必得先犧牲自己,
但如果這樣的犧牲只是在消滅自己的存在,
或者委屈自己、壓抑自己,我認為這是一種對自己的傷害。
我們不需要一下就跨很大一步,我們可以一小步一小步的走,
跟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成長,讓身心一致情況下,不至於分裂。
如果我有了情緒,
卻否認自己不應該產生情緒,
要求自己是一個成熟的大人,
要去理解別人的苦與難處,
而我卻從未為自己設想過,
那好像是一種滿腹委屈的討厭自己,
不願意去理解自己,反而重視他人,
自相矛盾與自己內耗的狀態。
而那種重視也並非真實,
因為你忽略內心的聲音。
實質上成熟也只面對真實的自己,並非壓抑,
也許可以更有層次的處理人事物,我們一步一步地長大就好。
甚至現在的我不覺得憤怒是壞事,它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需要善用。
畢竟一切都是鏡子會反射,如果你真實的明白自己。
真實的你就是如此,
人有多種樣貌,面對不同人事物有不同層次與狀態行為,
甚至有高低起伏的情況,沒有人能一直站在巔峰。
所謂的穩定,依然也會進進退退的。
情緒的每個樣貌都是你,
好壞也只是人類的定義,
接受本來真面目,不是放縱的攻擊,告訴別人我就是如此,
而是理解面對真實自己的聲音,
我無法做到大局,但我用我現在所理解的方式去表達情緒。
雖然一路走來,覺得過往投射有些沉重,
一邊放下過去包袱,一邊為自己包紮傷口,
一邊體驗著新的生活,一邊面對過去的自己,
我不能否認過去的我堆疊成現在的我,他確實存在,
而我想做的事情是將這一切融合,沒有好壞,只是經歷與解讀需要一再重新詮釋。
每個階段都是一個新的自己,因為擁有了更豐富體驗與角度,用更多的愛去看待一切。
無論過去發生什麼事情,
我們都請從現在開始練習改變吧~
請讓我們繼續走下去吧!
好好休息也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