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慾望城市,是在我17歲的那年,無庸置疑那時的我,還只是個渴望迅速長大的高中生,憧憬著“長大後”的生活,有一個喜歡的工作,一群可以喝酒、吃早午餐的姐妹、一段又一段瘋狂且不須負責的感情,也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在這些過客中,遇到一個屬於自己的 “Mr’BIG”。
記得17歲的我最想成為凱莉,聰明、有趣、自信且美麗,但20的我,才驚覺我慢慢在成為莎曼莎,在這個步調快速,速食愛情氾濫的時代,我開始壓根不相信愛情、不信任男人、獨立卻總帶點嬌氣,表面上流連往返在不同的關係中,實質卻滿是孤獨,相信我在的這個城市,沒有所謂的 “Mr’BIG”。
23歲的那年,隻身南下工作的我,或許是過於孤單,在這樣的狀態下,遇到了R,天真的以為我found it,以為我終於遇到了我的BIG,似乎開始慢慢有夏綠蒂的影子,開始計劃三四年後的婚姻,但這樣的衝動戀愛,也在往後的日常中浮現許多問題,但我依然以為婚姻是一切問題、一切不確定的解藥,盲目的相信自己能改變眼前的他,天真浪漫的小公主又活在我心中一次了,當然這最終又是以失敗收場,典型的”夏綠蒂戀愛“。
在果斷地離開R後,在酒吧偶然的一次相遇,我遇到一個同樣暫離台北來工作的另一個他 S,我們聊天、我們開玩笑、我們乾杯,起初,我們都認為我們是兩條平行線,這些不過只是在異地遇到同鄉人的認同感,但漸漸,隨著一次又一次的乾杯,我盡開始將這幾年累積的不安、寂寞,在不同的夜晚傾訴給他。這時的我,防備心重的的像是米蘭達,將這層關係視為短暫的疏通管道,偶爾我們上床、我們談心,但我們從不談愛,彷彿兩人都有個默契,不跨越這條隱藏的線,就能暫時擁有這樣的和平。
一年後回到台北,這個老是被人戲說“台北沒有愛情”的城市,跟1998年的紐約,似乎是一樣的,在每個瘋狂的夜晚,總會留下幾場瘋狂的戲碼,諷刺的是,我跟凱莉一樣,知道S還不是我的BIG,但卻也答應了這段關係,且越陷越深,凱莉在感情中變愚笨的模樣,也應證在我身上,沒錯,我又踏入了一段需要確認的關係。
在朋友圈善於傾聽的我,也成了朋友們的感情告解室,那天和朋友喝了幾杯白酒,吃了披薩後,她躺在我旁邊,我忍不住問她,妳單身了28年,沒有想過要找一個伴嗎,她微微的停了一下,嘆了一小口氣,「當然會呀」她淡淡的說。我記得,她從不玩交友軟體,在每個夜晚結束也總是隻身叫台車回家,「但我覺得我還沒準備好,讓另一個人進入我的生活。」她又補了這句。
換我陷入沈思,這樣一個幽默、工作能力強、外在條件不差的女生,寧願放棄無謂的交友、聊天,只為了等待一個好的時機、對的人出現,「這樣妳很虧欸 都沒玩到」我笑著說,誰知道呢,其實我心中滿是漣漪,原來在我深處的這個世界,還有這樣的人活著,她寧願花時間力氣,愛她自己、愛她身邊的朋友,後來的她帶點醉意的跟我說,「我不能接受自己需要時刻跟人報備,也不能了解妳們將口中的我,轉變成我們,是什麼感覺。」
我愣了一下,發現我也成了那些“我們群”,不知道何時開始,我的出發點逐漸不再以我出發,是“我跟S“,朋友約喝酒,我總是回「我們不確定喔 再看看」,但保有的我自己呢,去了哪裡?真的有辦法兼顧”我“與另一半嗎。
我不確定,呼應劇中的那句經典 “I couldn’t help but wonder…”,忍不著想問,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有辦法改變在感情內的我嗎。
#慾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