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一)天天問我,周四要不要練繩結?說我需要「特訓」。
我答∶我週二東海攀岩,週三烏日橋練繩索。
週四再練下去,我需要的不是「特訓」了,我需要的是「離職」了。
天天很貼心,他幫我擬了一個很鼓勵人的規劃。
他說∶你不用離職,每天早課、中課、晚課,按表操練,就可以了。
我心想...,時間確實像牙膏一樣,再擠一擠,總是有的。
但我好久,沒躺沙發追劇了,也好久沒跟朋友聚餐了....。
我需要休息。
後來我拒絕了週四練繩結。
想想自己的「滿負荷」狀態,我想感謝一些夥伴。
我知道他們跟我一樣,生活呈現「忙碌」的高速運作。
但在這種情形下,他們依舊願意為團隊,多一分付出。
這顯得,特別珍貴。
例如小柯,裝備負責人。
公裝的關係,他總是要提早抵達上課現場。
課後,公裝的清點、保管、整理、清潔等,都是要花心力的。
絕不是大家幫忙搬上車,裝備就會自動乾淨、自動歸位。
除此之外,白毛山隘勇線,他還煎了香腸、干貝。
麗陽岩場,則帶了滷味、冰鎮飲料、老婆的愛心餅乾...。
因為小柯的引領風潮。
後來,亭君、可欣在麗陽岩場,也比照辦理,還升級,加了牛排。
自此,C組成立了「廚房組」。
聽說,汶水溪過夜,要好好大幹一場。
好,感謝就先到這邊,我要「反省」一下自己。
昨天(4/21),二水國中下課時,我去拿背包。
天天跟我耳語,他說,他搞定了廚房組,本周六開吃。
我的第一反應,不是開心。
而是,廚房這事我做不來,天天也認為我做不來。
所以,他沒有找我處理。
我是,就此樂得輕鬆嗎?
我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
而是一個Shock。
我的價值觀,在那個當下,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幾週以來的「滴水」,在這一刻「穿石」了。
我意識到,我過去的爬山,是「比較」沒有團隊概念的。
我一直引以自豪的爬山型態,出現了鬆動。
這裡,要先說明一下,我過往是怎麼爬山的?
客觀條件來講,我的日常生活,沒有一個朋友在爬山。
主觀條件則是,我的個性獨來獨往。
這導致,我經常獨攀,先是谷關七雄,後來奇萊主北、大小劍等。
只要可以A進A出的百岳傳統路線,我都自己開車去。
後來,我開始跟陌生人組團縱走。
走著走著,從一個人都不認識,到後來,認識了幾個「縱走咖」。
我們常常一團16個人出去,搭了14頂帳篷。
沒有公裝、沒有公糧、沒有揹工,都是單獨的「全自理」。
我跟這種團出去,只求一件事。
晚上進營地要點名,發現「我不見了」,幫我叫救援。
我跟這些夥伴,因為相同的登山理念,而聚在一起。
甚麼理念?
小事不幫忙,大事才出手。
大事就不解釋了,我說一下小事。
例如,早上甩外帳雨水,各甩各的。
例如,取水,四公升或八公升,其實都是一趟功夫,但各取各的。
我們不會開口。
就算開口,通常是「我幫你取」,而不是「幫我取」。
這也導致,我幾乎不會接受夥伴的食物。
我知道,縱使是一塊巧克力,也是夥伴辛苦揹上來的。
正因為有這樣的「登山基因」。
導致,當我吃夥伴食物時,特別敏感。
我能記得,我何時何地,從別人那裏得到食物,得到別人勞務付出。
我誠心感謝。
我沒有要「否定」我過往的登山型態。
我只是發現,中搜、C組,展現了另一種可能。
適合的人、適合的團隊,是可以進行更多合作的。
而我,能不能長出「合作」的能力?
成為一個「雙插頭」,這邊可以插,那邊也可以插?
我努力著。
這天,是天天說要繩索特訓的日子。
我珍惜著小鬼架繩的機會,所以出現了。
我先看著天天練確保,似乎有點懂了....。
但事實證明,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當我4/21,在獨木橋時幫可欣確保時。
教練看了我的收繩動作,馬上喊停。
要高空的可欣,先自我確保,然後對我指導了一番...。
我的確保動作,總計有三位教練手把手「調教」過了。
每次調教,都有「微幅」的進步。
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另外,今早起床前,我居然在夢中,練習了右手往下拉的收繩動作。
夢醒之後,害怕忘記,趕緊在床上,又練了幾下。
現在則是,邊打字,邊比劃比劃。
夢中練,好像還不錯,不知道,可不可夢中練繩結。
這樣我就有了早課、中課、晚課和夢課。
接著,我上繩,開始練普魯士上攀、ATC下降、過繩結。
居然進步了20分鐘,現在「只要」26分。
然後,我聽到小玉說他退步了,心中一陣竊喜。
原來,這是會退步的。
內心湧起一股壞壞的想法∶
那些天資聰穎的夥伴,你們最好都不要練,等著讓我超車吧!
驕傲似乎來得太快,我瞬間被打臉....。
我上攀完後,開始在旁邊練繩結。
小鬼很熱心的幫我複習,他喊一個繩結,我打一個。
我不會或不熟,馬上指導,就這樣 10分鐘過去了。
他喊了一個 「才教過」的繩結,我忘了。
是多難的繩結嗎?沒有,只是桶結而已。
執行長在旁邊看了,哭笑不得。
開口說話了。
「文章寫這麼順...繩結,怎麼一直打結?」
「上天果然是公平的。」
我聽了,很無奈,不知道該回應什麼...。
但,等一下,這不是這一part的重點。
這一part的重點還沒到,在後頭。
執行長又補了一句。
「要像我這樣,又會繩結,又會寫文章的,真的是......世間少有。」
最後四個字 ,執行長慢了一些,才吐了出來。
我正低頭跟繩結奮戰。
一瞬間,不知道,自己聽到了什麼。
抬頭看了一下,發現一種不協調的表情。
基於尊重,我也呈現了一種不協調的表情。
感謝Peter每次的溫馨接送情。
我們在車上,總是對中搜的組織、文化、課程內容等。
有許多深刻的交流。
昨天課程裡,教練說,現場的所有教練,都是中搜出來的。
都是我們某一期的學長姐。
而在我們之後,也會有21期、22期的學弟妹...。
我突然聯想到,我之前寫過「大團隊」的那一段文字。
沒錯,我是正在融入一個大團隊。
但這個大團隊,其實是有門檻的。
往小的說,與組員去爬山。
往中的說,回來當助教。
往大的說,真的去搜救。
如果我的本職學能不達標,我根本無法融入。
甚至,我自己就會主動離開了。
當然離開,不代表一無所獲。
中搜在我身上種下的「登山安全教育」種子。
它依舊會發芽、會長大,然後讓我去影響他人。
但我希望,可以更長久的待在,中搜這個大團隊。
結論∶好好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