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都是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生活中,處處都是我們執著的痕跡,那些執著都深入習氣的紋理形成了習慣,所以我們看不見,看在其他家人眼中卻都是滿滿的執著、滿滿的自以為是。


比如,餐桌除了碗盤,其餘不相干的東西不能放。比如,晾衣服要有順序,長褲長衫要排前面,短褲短衫排後面。比如,先生覺得枕頭套一個星期洗一次,太太堅持兩天洗一次。比如,孩子覺得先吃點心再寫功課,家長覺得要先寫功課再吃點心。比如,兒子覺得功課保持中上就可以,家長覺得至少要排進前五名。掌權的人用自己的執著指揮人事,權力薄弱的人無力反抗,權力失衡的最終結果就是各走各的、各過各的,彼此埋怨。


生活中,幾乎所有鎖事都沾有我們的執著,對家人的執著、對自己的執著,也常因這些談不攏的執著而壞了家庭氣氛,親子夫妻關係倍受考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尺度的鬆緊就是我們執著的程度,給人多一寸地好站立,執著就相對淡一寸;不給人立錐之地,那便是暴風等級的執著,足以活埋親情和理性。


有一些家長說,我不執著了,小孩的成績是好是壞,他們開心就好,然而課後輔導卻又一科一科排得滿滿。也有太太說,我都不在乎了,先生要幾點回家就幾點回家,然而又在隔天早上準備早餐的時候故意漏掉先生。先生惱羞成怒,兩人在餐桌上又吵起來,孩子見識兩人的執著比誰都深。


修心即是去我執,想透看透,只要深知每一件事情都有前因後果,能探得來龍去脈,我們就會真正放下、真的不執著。隨順因緣、心不隨境轉,把持一念善,任由逆境違緣來訪皆不動如山。


#去我執

#戒貪慾

#斷無明

avatar-img
51會員
1.2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時候看卡通,結尾都是王子跟公主從此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幸福的結局深深印烙在小朋友的心裡,長大後以為只要找到心愛的人,每個人都能跟愛人攜手相伴到老。老智者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帶了一本帳冊和一本功課,帳冊就是債務,功課就是考驗,生活中,越想得到的東西,包括感情,通常都是債務的化身,也是功課的原型。
有一個男子,心地善良、工作勤奮又孝順,是父母眼中有責任肯上進的乖孩子。可是再乖巧再認真,也是免不了要接受考驗,能不能通過考驗,一切都看自己。男子說自己犯了兩個錯誤,第一,貪婪。第二,財露白。但是他又說自己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所以跌倒的時候還能再站起來,把痛苦的記憶從心中拔除。 男子高中畢業學習木
孩子如果在功能健全的家庭長大,爸爸媽媽的愛不缺席,生活和求學一路順遂,撇除家境和功課好壞,能在這樣圓滿的家庭長大算是相當有福氣的。父母給的愛很理所當然,所以孩子無法想像家中只有阿公或是阿嬤一人隔代教養的愛有多微薄、弱不禁風。這樣子的孩子,沒有強而有力的依靠,走歪路或許是常態。 有一位國小退休老
有一對夫妻經常用自家貨車載身障輔具給需要的家庭使用,也包括載回收物。有一天,這對夫妻的鄰居忍不住問了男人,「你好歹也是開店的頭家,生意做得不錯,有需要這樣四處撿垃圾,有缺這麼大嗎?」男子笑了笑這樣說,「有人在路上灑鈔票,路過當然要加減撿。改天我約你一起來撿。」鄰居金剛丈二摸不著這句話的意思,搔搔頭走
有一男子,住在中部山區,童年跟同學到溪邊釣魚、釣青蛙、電魚,把釣來的水族拿回家宰殺幫全家人加菜。那時家家戶戶普遍貧窮,桌上能有一道葷食就足以讓全家人開心一個晚上。男子養成放學後到溪邊抓魚抓蝦抓泥鰍的習慣,山中無歲月,不知不覺男孩就就長成大人了。 男子四十歲時因為身體不舒服到醫院檢查,檢查出結腸
從前有一位生意人,半夜趕著進城辦事,於是叫小廝將驢車拉出來準備出門。驢子跑得很快,就在即將進城,天也快亮的時候,這隻驢一口氣喘不上,跪趴在地死了。生意人只好下車半走半跑趕路,終於在預定的時間把要事辦妥。 回程路上,生意人投宿在一間旅舍,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那隻驢來到跟前跟他道歉,「主人,這一趟
小時候看卡通,結尾都是王子跟公主從此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幸福的結局深深印烙在小朋友的心裡,長大後以為只要找到心愛的人,每個人都能跟愛人攜手相伴到老。老智者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帶了一本帳冊和一本功課,帳冊就是債務,功課就是考驗,生活中,越想得到的東西,包括感情,通常都是債務的化身,也是功課的原型。
有一個男子,心地善良、工作勤奮又孝順,是父母眼中有責任肯上進的乖孩子。可是再乖巧再認真,也是免不了要接受考驗,能不能通過考驗,一切都看自己。男子說自己犯了兩個錯誤,第一,貪婪。第二,財露白。但是他又說自己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所以跌倒的時候還能再站起來,把痛苦的記憶從心中拔除。 男子高中畢業學習木
孩子如果在功能健全的家庭長大,爸爸媽媽的愛不缺席,生活和求學一路順遂,撇除家境和功課好壞,能在這樣圓滿的家庭長大算是相當有福氣的。父母給的愛很理所當然,所以孩子無法想像家中只有阿公或是阿嬤一人隔代教養的愛有多微薄、弱不禁風。這樣子的孩子,沒有強而有力的依靠,走歪路或許是常態。 有一位國小退休老
有一對夫妻經常用自家貨車載身障輔具給需要的家庭使用,也包括載回收物。有一天,這對夫妻的鄰居忍不住問了男人,「你好歹也是開店的頭家,生意做得不錯,有需要這樣四處撿垃圾,有缺這麼大嗎?」男子笑了笑這樣說,「有人在路上灑鈔票,路過當然要加減撿。改天我約你一起來撿。」鄰居金剛丈二摸不著這句話的意思,搔搔頭走
有一男子,住在中部山區,童年跟同學到溪邊釣魚、釣青蛙、電魚,把釣來的水族拿回家宰殺幫全家人加菜。那時家家戶戶普遍貧窮,桌上能有一道葷食就足以讓全家人開心一個晚上。男子養成放學後到溪邊抓魚抓蝦抓泥鰍的習慣,山中無歲月,不知不覺男孩就就長成大人了。 男子四十歲時因為身體不舒服到醫院檢查,檢查出結腸
從前有一位生意人,半夜趕著進城辦事,於是叫小廝將驢車拉出來準備出門。驢子跑得很快,就在即將進城,天也快亮的時候,這隻驢一口氣喘不上,跪趴在地死了。生意人只好下車半走半跑趕路,終於在預定的時間把要事辦妥。 回程路上,生意人投宿在一間旅舍,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那隻驢來到跟前跟他道歉,「主人,這一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規條 個人 規則 專案 規矩 組織 字為人寫 識為人學 身為人煦 心為人偕 有人奮鬥的一次 就不敢在實在了 因為怕重蹈覆轍 怕利益的糾結 讓勤奮失去了意義 那工作讓人忘記了初心 我們啊……不能忘記互助合作的美好
Thumbnail
家庭與職場是我們最為看重,也最影響我們情緒與身心的社會情境。沒有人可以完全擺脫關係、迴避生存的課題,家庭與職場的人際關係、相處議題,還有如何應對及處理,都是我們日常的經歷、日常的壓力。但你有發覺嗎?從小到大有多少「慣性」的信念和反應,始終支配著你?讓你受困於內心的糾結和自責,又讓你看不到自己⋯
Thumbnail
每天要持續一件事情真的很難,就算只是甩乾牙刷或鞋子歸位,這類不太影響主線任務的小事,學會另個人的習慣卻如此簡單。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 長輩們的掌控欲、威權和觀念,往往會被他們視為傳承的必要,或者用更好的說法來說,是灌輸的必要。 我們時常聽到,原生家庭的觀念會影響或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彷彿是一種「複製與貼上」。 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小,我就是家族中的異類。父母常常認為我頭腦有問題
貼標籤是否是一種我們再也不想認識他人,而執行的殘忍行動? 我覺得是,而且執行的方向是對內(家庭)而非對外,內/外有什麼差異? 記得還小時,對於父親也有類似的心情,覺得為什麼對外人那麼好?願意花很多時間去與之交談,卻不願意多花時間與自己家人相處,此時我想我大概知道為甚麼..... 外面的人無論如何從
Thumbnail
你知道,雜物和人一樣,也是「愛群聚」的物種嗎? 環顧家中環境,一定會發現幾個雜物的固定聚集地:例如衣櫃旁的椅子上,總有幾件已穿過但還不髒的衣服;玄關櫃上堆著信件和廣告傳單;書桌的某個角落「暫放」著一些不知道該往哪收拾的小東西。 雜物們一旦有了固定的聚集地,每當你手上有一件使用完畢,卻懶得歸位的物
Thumbnail
首先,為什麼我們會執著?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們認為這件事情最好的,所以我們執著要事情按照我們所想的那樣發生、發展
每個人針對某件特定的事物往往都有其處理方法與模式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規條 個人 規則 專案 規矩 組織 字為人寫 識為人學 身為人煦 心為人偕 有人奮鬥的一次 就不敢在實在了 因為怕重蹈覆轍 怕利益的糾結 讓勤奮失去了意義 那工作讓人忘記了初心 我們啊……不能忘記互助合作的美好
Thumbnail
家庭與職場是我們最為看重,也最影響我們情緒與身心的社會情境。沒有人可以完全擺脫關係、迴避生存的課題,家庭與職場的人際關係、相處議題,還有如何應對及處理,都是我們日常的經歷、日常的壓力。但你有發覺嗎?從小到大有多少「慣性」的信念和反應,始終支配著你?讓你受困於內心的糾結和自責,又讓你看不到自己⋯
Thumbnail
每天要持續一件事情真的很難,就算只是甩乾牙刷或鞋子歸位,這類不太影響主線任務的小事,學會另個人的習慣卻如此簡單。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 長輩們的掌控欲、威權和觀念,往往會被他們視為傳承的必要,或者用更好的說法來說,是灌輸的必要。 我們時常聽到,原生家庭的觀念會影響或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彷彿是一種「複製與貼上」。 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小,我就是家族中的異類。父母常常認為我頭腦有問題
貼標籤是否是一種我們再也不想認識他人,而執行的殘忍行動? 我覺得是,而且執行的方向是對內(家庭)而非對外,內/外有什麼差異? 記得還小時,對於父親也有類似的心情,覺得為什麼對外人那麼好?願意花很多時間去與之交談,卻不願意多花時間與自己家人相處,此時我想我大概知道為甚麼..... 外面的人無論如何從
Thumbnail
你知道,雜物和人一樣,也是「愛群聚」的物種嗎? 環顧家中環境,一定會發現幾個雜物的固定聚集地:例如衣櫃旁的椅子上,總有幾件已穿過但還不髒的衣服;玄關櫃上堆著信件和廣告傳單;書桌的某個角落「暫放」著一些不知道該往哪收拾的小東西。 雜物們一旦有了固定的聚集地,每當你手上有一件使用完畢,卻懶得歸位的物
Thumbnail
首先,為什麼我們會執著?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們認為這件事情最好的,所以我們執著要事情按照我們所想的那樣發生、發展
每個人針對某件特定的事物往往都有其處理方法與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