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演武場?去年拍過啦。你看,影片在這裡就有。」
「嗯嗯,我看過。不過那是去年的樣子,今年開放更多區域。圍封的地方開放了,很漂亮。」
踏入初夏與新合作的在地文史工作室討論拍攝企劃,資方慣常的緊拙資源、緊張時間、極限人力。提案前對方過去七年的影片看了個大概,巿裡巿外他們都走遍了,要做新影片,大概只能看巿外發展。客觀條件不容許,新落成不到半年的場館應當是好選擇吧?
「漫畫都是日本漫畫,沒有台灣特色。」企劃主持人一搥定音。
在漫博館逛了一圈,最愛的還是這幅鄭問的畫作。鄭問的畫,作為那種一格一格的小漫畫,有點浪費,像這樣放大陳列,魄力頓時放大好幾倍。其他漫畫,放大陳列,氣勢就比下去了。
國漫館籌備成立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相較香港,台灣各界高度重視博物館選址和成立。光是設在哪一個城巿,常常爭論好幾年。國漫館最初屬意台中火車站附近的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和新民街館庫群,即是現今Lalaport前方的園區。因為業權關係,談了好久,進度落後。
2023年4月突然放出消息,把現有的臺中刑務所建築群撥給文化部。都是政府部門相關土地,左手交右手而已。「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成立。11月去拍客戶拍人像,不到兩個月,轉眼間就開放了!
國漫館前身是日治時期警政單位的建築群落,全區佔地約2公頃,現在19棟建築物,包含警察的柔道、劍道練習場、監獄、宿舍等。戰後撥歸台中監獄管理。
即使百年以過,遊走園區依然能一眼看出,哪些是練武場、哪些是宿舍,有些獨棟的和式建築,大概是高級官員的辦公或住宿場所。建築多半以木材和水泥交錯混用,許多老房子能在立面上看出不同時期整修維護的痕跡,這邊我是看不出來,感覺維護方花了很大功夫。
台灣把日式建築改裝成藝術館的技術爐火純清。漫博館採用屏風式展示,每一幅看起來都像豪華的陣羽織。沒有讓空間填得滿滿的,該留白的留白。藉由透視讓參觀者目光聚焦在作品之上。也沒有很多展館近年的潮流,喜歡在外牆畫壁畫,吸引遊人打卡,讓園區整體氛圍甯密而開闊。
巧妙地利用和式建築空間感,間隔作不同的展區,是另一個我很佩服的地方。動線規劃之好,即使不用箭頭和工作人員,也不會紋亂。初開放之時管制人流,也是有效手段。
戶外空間比起室內更精彩,這麼廣大的建築群落,保養維修費自然價值不菲。建築物的去或留,篩選過程必然相當折磨。而NTMC選擇讓戶外空間以庭園般的樣貌呈現。
說是庭園式,感覺更像半廢墟式的園區。部份建築物沒有粉刷,保留破破落落的狀態。漫生的植物沒有強硬移除,亦沒有做成標本。枝椏尚綠,樹,還在長。
植被進駐的建築物,結構肯定不穩。要是有哪個遊人路過被砸中,肯定會出大事。心臟夠強大才願意保存。也唯獨保存了,才有這般壯麗的景觀。
在正門入口處設置水池的人是天才吧!水為財,聚人氣。方方正正的鏡面湖,讓我想起中大美景之一參差不齊的天人合一。那懸崖邊遠眺吐露港的蚊子池……總之,個人覺得這邊拍照比較容易,一支35或50,在亭下佇足,再從池子對面拍過來。或是立在建築物底下,長焦距從池子另一邊,把立面和人都拍進去,便是一幅庭園畫。
苦思一周要不要再說服團隊去國漫館拍vlog,簡短輕鬆,對白簡單。重點是給兩位主持拍點人像自我滿足。會議當日,討論半天沒提及影像製作。差不多尾聲,我問︰要再討論拍攝專案嗎?
「可是攝影機我賣了呢。」攝影師說。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突破點對點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
喜歡原地遊的內容,請接續以下方關注更多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