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場域都存在的貧富差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社會上每個領域、情境都處處有不平等所在

而這些不平等是由差距、拉鋸所導致的

各領域的各方面都一定會出現貧富差距

此指的「貧富」不僅僅是資源獲取的稀少罕有與充分富足之分而已

還更可能包含個人的吸收程度

在若干領域上得到的資源以及被分配到的教育、民生、工作、自由等等元素

必定會有人獲取的太少

或明明有這個能力卻得不到相應的結果

諸如此類的不平等都是來源於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牽扯所造成的不公平

人們會先入為主的挾帶自己主觀意識的判斷來操持、進行事務

當某些人太過篤定、武斷的認為事情就應該這樣發展、或者認為他自己認為的是對的話

就會造成其他人心裡不平衡、感覺被剝削、被忽略、被低估

甚至將自己本來原有的權力巧取豪奪、榨乾殆盡

讓許多不適配的人站在比自己更高的位置上

而那些有能力、有程度、遠遠超過他們所想像的人

卻得不到相應的資源與待遇

甚至連最終的成效結果都沒有辦法按照他相應的能力程度來分配、給予

這樣就極為可惜

而又不僅僅是只能用可惜來形容

而是已經演變成一種矛盾、衝突的問題浮現

必須要疾速解決

沒辦法解決也要盡可能改善

每個領域都有貧富差距

不是只有經濟、社會、社經背景、地位上面的分化與分配不均而已

更可能套用在任何的情景之下

只要是多人之間的互相糾葛、交纏

可能就會產生不公平的結果

那些程度、能力好的人被分配到程度相對差勁、低劣的對象

或得到相對低下的資源「罔用」的時候

可能就會受制於對方的表現

而被拖下水

到最後跟著一起爛

這不是他的錯

沒辦法進步也不是個體願意的

但就是在這種逼不得已、不得不的情境之下

無法非常順暢流利的讓自己有進步的空間與機會

因為所能使用的資源與環境現況本來就很差了

被周遭的人事物洗染、沖刷

有時候不是只要光靠努力、認真、用心、拼命

就能讓自己有提升進步的空間

絕對沒那麼簡單、單純

這還要跟周遭環境、背景脈絡全局、大觀、諦視的來一起看

才能明瞭知曉

而那些程度也許沒那麼好的人

遇到比自己稍微強或強很多的對手

或者獲取相對優渥的的資源

就能迅速提升自己自身的能力

而那些已經是頂尖的人

若取得的資源是多的、優渥的

本來就已經是富有了

就會「好的只會越來越好、壞的只會越來越壞」

到最後成為M型社會

沒有中產階級

形成斷層、斷崖式的級距

整體而言不公平、不平均

導致許多在底層的人想要爬升

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他們會萬念俱灰、頹喪耍廢、不想努力認真

只想癱軟沉淪在那邊

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並不是他們生性懶惰、好吃懶做、沒有任何能量與動力進行學習或工作

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進步

而是環境就是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沒有先天的優良條件

他們不是沒有想過努力、認真

沒有人不想要讓自己進步

但他們有了幾次慘痛的嘗試經驗之後

認知到再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挽回自己的劣勢

嘗試無果

也沒有辦法改變自己所處的位置

甚至還越來越往下掉之後

就乾脆停留佇在原地、隨遇而安

什麼事也不做

反正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結果還是一樣

養成了這種被動無能、無為軟弱的天性

這是日積月累、久而久之所形成的一種結果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每個人都是為自己著想的

誰不想要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提升臻至拔尖美好境界

但是現實告訴他們可能沒有那麼簡單

這不是「比別人多花幾倍的力氣就能達到」的事

在這裡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完全不成道理、也不合用

因為這就是他們的命運

有時候所處的環境中所獲取的資源、遭遇碰觸到的人事物與社會背景

會間接或直接的影響大部分比例的自己將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以及自我的能力到底有多高

這其實某方面都已經註定好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entzeur(aka 邱胤瑋)的沙龍
9會員
840內容數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2024/06/14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2024/06/14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2024/06/10
「萬事起頭難」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2024/06/10
「萬事起頭難」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2024/06/09
每個人在若干時刻都能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
2024/06/09
每個人在若干時刻都能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那些能翻身的貧民,其實在統計上是極少數,事實上,更多的窮人,他們因為被貧窮逼到沒有時間學習,最後就只能階級固化、世代輪迴。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追求什麼富裕?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做什麼扶貧工作? 要肯定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的奮鬥,但輿論如果藉機將貧窮的狀態當成雞湯,那就把個案的價值和意義帶偏了
Thumbnail
那些能翻身的貧民,其實在統計上是極少數,事實上,更多的窮人,他們因為被貧窮逼到沒有時間學習,最後就只能階級固化、世代輪迴。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追求什麼富裕?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做什麼扶貧工作? 要肯定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的奮鬥,但輿論如果藉機將貧窮的狀態當成雞湯,那就把個案的價值和意義帶偏了
Thumbnail
瞭解社會的慣習與不同的生長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並且如何運用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身體、語言溝通、心理七種資本逆轉階層。
Thumbnail
瞭解社會的慣習與不同的生長環境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並且如何運用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身體、語言溝通、心理七種資本逆轉階層。
Thumbnail
## 窮人與富人之間的不同 ### 第一部份:出身環境 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首先體現在他們的出身環境。窮人通常出生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這些家庭可能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教育資源有限,生活環境惡劣。這些因素使得窮人從小便面臨各種挑戰,例如營養不良、健康問題,以及缺乏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
Thumbnail
## 窮人與富人之間的不同 ### 第一部份:出身環境 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首先體現在他們的出身環境。窮人通常出生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這些家庭可能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教育資源有限,生活環境惡劣。這些因素使得窮人從小便面臨各種挑戰,例如營養不良、健康問題,以及缺乏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貧富差距越大的國家造成的社會地位焦慮感就會更大 也就是"社會評價威脅" 以台灣人為例常見的就是以高學歷和財力才定義社會階級 當無法達到社會定義的成功標準,就會焦慮自己是底層階級的程度 2019年全球有憂慮人口是3.5億,2024年已經超過10億 以統計先進的國家比例數字,精神疾病比例越
Thumbnail
貧富差距越大的國家造成的社會地位焦慮感就會更大 也就是"社會評價威脅" 以台灣人為例常見的就是以高學歷和財力才定義社會階級 當無法達到社會定義的成功標準,就會焦慮自己是底層階級的程度 2019年全球有憂慮人口是3.5億,2024年已經超過10億 以統計先進的國家比例數字,精神疾病比例越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貧窮的本質,分析了貧窮的因子,並強調了理財教育的重要性。理財知識的提升對未來收入增加和生活質量提升有著直接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貧窮的本質,分析了貧窮的因子,並強調了理財教育的重要性。理財知識的提升對未來收入增加和生活質量提升有著直接的影響。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