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44|網站 vs 社群 vs 電子報⋯⋯選誰當起家厝?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閱讀筆耕,目前和 雨果.Hugo 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每週一上午六點迎接創作美好時光。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瓦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從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使用我們的折扣碼「IMOYU92」,額外享 92 折優惠!
raw-image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上個禮拜我們公布 創作者經濟 IMO 第二季營運規劃,很高興迎來 3 位「Matters 嗜讀者」分別是 旅讀從心icebee321GGBear 鬆餅兔 大大。

打個比方,未來,他們將扮演「智子」的角色(按:科幻小說《三體》系列中的高科技探測者),持續推薦 Matters 站上好文。


本週焦點

🔸 蘋果新款 iPad Pro 廣告「Crush!」
🔸 剛開始網路寫作,究竟應該把文章發在哪裡?
🔸 這個社群年代,做網站是不是沒用了?
🔸 寫電子報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 出版已死?訂閱制已死?
🔸 在美國科技業不景氣下求職 — 怎麼找到隱藏版的工作機會
🔹 為誰再活一次
🔹 無數個被雪藏的真相
🔧 採去中心化技術的類 Notion 筆記工具 Anytype
🔧 對 RSS 的看法討論串
🌍 Pantera 合夥人:我們為什麼投資 TON 網路
🌍 2024 幣圈術語大全:GM、HODL、FOMO、LFG 是什麼意思?
💪 網站是你的「第三道門」(主編後記)


❏ 蘋果新款 iPad Pro 廣告「Crush!」

閱讀筆耕 🙋 IMO:壓縮 vs 壓碎

大家明白 Apple 想表達的是新款 iPad Pro 融合各種創作工具於一身,把它們「壓縮」到史上最薄的一片板子裡,但表達方式太粗暴,目光被「壓碎」一切給吸走。

以讀書為例,我喜歡數位閱讀沒錯,但如果今天投放給我的電子書閱讀器廣告,是以摧毀、淘汰紙本書做為施力點,我不會買帳。其他創作工具也是一樣。


剛開始網路寫作,究竟應該把文章發在哪裡? by 加恩

如果你的寫作重心是「服務」或「商品」,那適合做 SEO 和網站。通常這類文章非常具體,且後續馬上要轉單或收集 email 名單(信用卡比較、報稅細節、床墊評比、不沾鍋評測、肩頸痠痛解法⋯⋯)。

但若重心是經營個人影響力,要呈現出「你這個人」的聲音,寫的主題是像「我在快速建構 SaaS 矽團隊學到的七項心法」,那適合在社群上寫作。

󠀠美國網路寫手 Nicholas Cole 認為個人網站不重要,你只要社群就好;但台灣也有一派寫作者認為個人網站就是名片,你應該讓人有馬上認識你的地方。我自己是偏向前者。最重要的永遠是自己寫作實力的累積,寫作以外的事情,能少做就少做。 

這個社群年代,做網站是不是沒用了? by Frank

在這個年頭,網站本身就是不自帶流量的,所以需要你透過別的行銷管道(例如 Facebook 導流、SEO、下廣告)「替網站注入流量」。

是否需要網站,我認為跟商業模式跟階段有關⋯⋯我覺得你可以看看自己的領域內尊敬的同行,他有沒有網站、他怎麼運用網站幫助自己的生意?

現在是一個短平快的年代⋯⋯就像薛西弗斯一樣,產內容、被消費、被遺忘,日復一日的循環,滾石上山。而網站有很大的價值在於(日後容易查找)「可取得性」與「累積性」。

做網站,不做 SEO 就太可惜了!你完成了一篇內容,消費者很在意,Google 還會送你流量,不是很划算嗎?

閱讀筆耕 🙋 IMO:對抗單點風險

讀完兩篇我有一個收束,相信許多人也同意,就是社群可以為網站導流,而網站又可以把社群內容做有系統(高度自主性)的收納,收納令我想到「儲存」的話題。

對於創作者來說,從之前的探路客、隨意窩 Xuite日誌、Potato Media 不玩了,這些屬於平台方的「關站風險」,到近期統神(張嘉航)因失言風波導致被下架的「被消失風險」,這些是另一層在社群平台發文所要注意的面向。

題外話,2022 年 10 月,知名饒舌歌手 Kayne West 因爭議性言論,被金融巨頭摩根大通預告要關閉銀行帳戶,給他一個月期限「搬家」;而 YouTube(以及其他社群平台)要查封你的帳號可是猝不及防的,不會給你「打包行李」的緩衝期。

所以我的想法是「不要」只要社群就好,這種公開存放的地方要多一點(你可以專精於某一個平台為主力),對抗單點風險。
 

旅讀從心🙋🏼‍IMO:要衝流量也要兼顧受眾的需求

岔題,我聯想到「餐廳是否需要網站」的話題。現在已經很多人找餐廳是用 FB/IG 搜尋完直接存取,但我這個老派的人,還是習慣看看有沒有官方網站。

餐廳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希望顧客能到場消費,先透過網路(搜尋引擎或社交媒體)上的文章或是照片吸引顧客;接下來,如果受眾能方便地找到餐廳進一步資訊(如地址、地圖、菜單、營業時間⋯⋯),才更容易完成最後一哩路。

但常發現文章或 FB/IG 圖文呈現的不見得如此詳盡,因此同意餐廳可以多方在社群經營(甚至請網紅發業配文),不過最終目的是希望顧客能到場消費的話,能有個固定的家(網站或 Landing Page),提供有系統、完整的須知,會更好。


寫電子報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by 海總理

  1. 寫讓讀者會想要分享的內容(主題 → 寫給誰 → 所以他們可以⋯⋯)
  2. 直接在社群分享完整內容
  3. 在社群多次分享不同段落的電子報精華
  4. 連結真的是其次

閱讀筆耕 🙋 IMO:所以我們可以⋯⋯

關於 1 的「所以他們可以⋯⋯」也可以反過來用,就是身為讀者的我們,在閱讀一個文本的時候,要帶著解決問題的意識,不妨問問自己「所以我們可以⋯⋯」就能讀得更聚焦、更起勁。

而 3 是我特別 Highlight 的部分,因為這是創經 IMO 電子報欠缺的弱項,這個「內容再製」的經營要領不是從零開始,不會太費力,所以我們可以馬上實踐


出版已死?訂閱制已死? by Mindy Huang

  • 持續推出新誘因才能增加訂閱數

過程中我不斷推出新的誘因,例如每月一文章、送小物,總之要不斷吸引還沒訂閱的人訂閱,不能只靠剛開始推出的回饋吸引大家。

  • 只要持續創作,基本盤不會走

過程中,有人會走,但大部分人會留。除非你越寫越偏,或是品質變差,要不然訂閱制不太容易歸零。但切記,你要比所有人都還要求你自己。

  • 靠訂閱制維生的寫作者,要有跨平台的能力

「新訂閱者」是經營關鍵,所以要活得好,你得多角化經營自己。你可以是寫作+演講,也可以是寫作+短影音,又或者是寫作+Podcast,總之你需要有別的表演形式讓自己被新的受眾看見。

雨果・Hugo 🙋 IMO:打造寫作風格?

經營訂閱制如同經營一家店,促銷方案(新誘因)、固定時間營業(持續創作)及多角化經營(跨平台能力),都是能讓店面生意興隆的方式,這樣看起來似乎都是可控因素居多,但其實內文也點出以寫作維生的現實層面:個人特質

寫作維生是很吃個人特質的。

要嘛寫得超厲害,大家怕錯過你的每篇文章,

要嘛你的主題是剛需,大家非看不可,

要嘛賣肝狂寫,薄利多銷,

不管是哪一條路,都不容易。

遑論你要三者並行,才有可能靠這條路大富大貴。

如何打造具有個人特質的寫作風格?這需要靠海量寫作才有可能形塑出鮮明的個人寫作風格


在美國科技業不景氣下求職 — 怎麼找到隱藏版的工作機會 by Andy Hsu

於是我在接下來幾週的時間,我在作品集網站做了一頁我對他們產品功能的設計提案+為什麼他們應該雇用我。在做足功課、寫好 email 後寄給 CEO Gagan。還記得那時候發出 email 時心跳很快!

⋯⋯在信中毛遂自薦是一回事,能夠拿出實際的例子又是另一回事。當時我在做這個 side project 是一個能夠替我的能力說話的一項證明。與其向別人說你能夠為他們做什麼,不如先做了、秀給他們看,再來自我推薦

閱讀筆耕 🙋 IMO:第三道門

如果找到一間心儀的公司(通常會是新創公司),除了投遞公開職缺與內部人士引薦以外,有沒有第三種方法——第三道門——可以走呢?

這篇文章給的答案是肯定的。

你觀察到這間新創公司的某個缺口,毛遂自薦自己可以拼上這片板塊(自己給自己製造一個職缺)。因此,平時要累積好自己的作品集(先做了,秀給他們看,佐證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支持你的這一次主動出擊。


Matters 文章推薦策展

為誰再活一次! by 夏

⋯⋯不,他不懂。我當時覺得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留戀的了。我眼角滑落一滴淚,站起身,搖搖晃晃地走向海邊,突然一陣氣味從我鼻子鑽進去,是檸檬茶的味道,我疑惑地四處張望,沒有人在喝啊,是誰還想著拯救我呢?

對啊這世界還有愛我的人,我就算是為了他們,為了那一杯檸檬茶,是不是應該再一次勇敢的活著?

icebee321 🙋 IMO:多關心身邊的人

短短的小故事可以感受到受情緒困擾的人,他們心中的絕望感,以及對世界失去期望的感覺,文中「把遊戲卡還給朋友」這部份,看似平常的事件,但暗中表達出「我」完成了人生最後的清單,可以準備安心離開世界了。

故事提醒了我,要多點關心身邊的人,因為有時候看似正常的事,可能是一種特別的暗示

BTW,文中尾部說「故事不一定真實」,但我完全感覺不到有創作成份,這是一個真實而含淚的經歷。而且她的文筆很好,她寫的幾篇文章我都有看過,內容很讓人有共鳴和反思,很難想像這種文筆是出自於一位高中生。

 

無數個被雪藏的真相 by onedayeire

每次惡性傷人事件發生後,網上幾乎都是鋪天蓋地地罵嫌疑人變態、喪盡天良。媒體也會往精神層面引導,去煽動大眾的情緒⋯⋯。

當無差別殺人事件出現時,我們除了聲討、譴責、發洩情緒以外,不是理應更加關注事件背後的誘因,更應該去傾聽個體背後的訴求,去思考一個人的血是如何冷掉的嗎?

當一個地方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時,那它注定會成為惡的最佳培養血。

旅讀從心 🙋 IMO:加害人往往也是受害人

看起來應該是以前受過新聞專業(但現在不確定是否為從業者)的作者,看到惡性傷人的事件有感而發。

無差別殺人的事件常會驚動社會、引發輿論動盪,但常在其他一件件事件過後又趨於平靜。其實願意深入了解動機、背景⋯⋯,會發現加害人往往以前是受害人的身分。就像之前看過《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其實很多「非行少年」在偏差行為發生前,會有發展障礙的特徵,或是已被同儕霸凌、出身家暴的家庭,當悲劇不斷上演,如果能夠預先防範,是否就可以減少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發生?

但深感無力的是嗜血的媒體、被聳動標題吸引的民眾,常會將真相淹沒,作者只能在 Matters 留下隻字片語,希望不要讓真相或信念消失。


創作者與數位生活

採去中心化技術的類 Notion 筆記工具 Anytype 保護用戶隱私且支援離線使用! by PAPAYA 電腦教室

  

對 RSS 的看法討論串 by 未完成

RSS 的英文全稱是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種訊息來源格式規範,可以將網頁內容抽取出來,用戶透過訂閱 RSS Feed 搭配 RSS 閱讀器,即可直接取得網站最即時的資訊,更賦予使用者隨選訂閱的功能。

「信息焦慮」和具體工具無關,而是和每個人的信息消費習慣有關。

過度依賴 RSS 訂閱大量信息源。試圖不錯過任何一條消息,反而可能加重信息過載,引發更大的焦慮。

Denken 🙋 IMO:RSS 協助你管理訂閱

訂閱會管理啊!就像以前家裡訂報紙或雜誌,也不會無限訂閱下去,發現看不完的會退訂。

以前 RSS 閱讀器和 Twitter 我都會全部滑到完,每天都會有個開始和結束感,直到後來社交機制和內容推薦演算法興起後,平台就是想讓你 infinite scrolling 下去,才讓人想起以前的好(所以電子報才會再度復興)。


創作者經濟與 Web3

Pantera 合夥人:我們為什麼投資 TON 網路 from PANews

TON 是一個最初由 Telegram 設計並由開源社群繼續開發的 1 層區塊鏈網路。我們相信 TON 有能力向大眾引入加密貨幣,因為它在 Telegram 網路中得到了廣泛使用。

2024 年 4 月19 日,Tether 宣佈在 TON 區塊鏈和 Telegram 錢包中部署其穩定幣USDT。這項發展代表了加密產業的重大進步,因為它允許數億用戶透過 Telegram 平台無縫發送和接收穩定幣,讓付款像使用 Venmo 或 Apple Cash 一樣簡單。

閱讀筆耕 🙋 IMO:行動支付潛力

前幾天,我也試著在 Telegram 上啟用收付美元穩定幣的服務,在搜尋框鍵入 wallet,順著引導,就能把錢包串進 Telegram 裡,裡面支援的代幣種類不多,但目前 USDT 存放有限時 50% 年化收益獎勵,相當誘人。

感謝 @Denken 支援,補充規則細節
1. 獎勵以 USDT 計價,但以 TON 代幣發放。
2. 存入上限 3000 USDT,獎勵資金池上限 5 百萬 TON 代幣。
3. 身份認證層級須達 Extended 以上(意即 KYC 認證)。

現今,跟朋友吃完飯最常用 LINE 轉帳分攤算錢,單位是新台幣;未來,也希望這個場景遷移到 Telegram 上,大家拆帳時用 USDT 結算,很潮!

 

2024 幣圈術語大全:GM、HODL、FOMO、LFG 是什麼意思?投資加密貨幣前必學 from 動區動趨

  • 競爭幣 Altcoins
  • 山寨幣 Shitcoins
  • 迷因幣 Meme
  • 空氣幣 Air Coin

電子報的最末,要帶你重溫 5 月 2 日晚上的【創作者經濟 IMO】線上語音活動,當天邀請到林柏儒 Richard ——「簡報藝術烘培坊」設計總監 aka「金蘋果美學診所」共同創辦人——來作客。

IMO 人物誌|從簡報設計到醫美品牌的跨界創業思維 ft. 林柏儒 Richard

「⋯⋯職場中的簡報情境非常多樣,每種情境的需求與較佳解也不盡相同。若只是看了幾本書,沒有在實際情境採用對應的作法,那結果就會不如預期。」Richard 說道。

raw-image
直接在人潮面前表演噴火球,
絕對比發傳單說「我家有厲害的噴火球表演喔,要不要來看」效果好上一百倍。
直接在社群上寫作才有人會看。 

——周加恩
Share

❏ 投資加密貨幣,懂這些就夠了!從新手到穩健獲利的全方位幣圈入門課

浩瀚的區塊鏈世界不是只有比特幣而已,如果你想要有系統地學習這些知識,並且不受人數、時間、場地(海外地區朋友敲碗已久)的限制,可以研究一下課綱,報名《鏈習生》平台這門「新手友好」的線上課程:

投資加密貨幣,懂這些就夠了!從新手到穩健獲利的全方位幣圈入門課

另一門課重視實戰,由美國私募基金分析師領軍的專業幣圈投資顧問團隊「呢喃貓」手把手帶大家從習得的知識基礎上,把一身的武功實際運用出來。

股票操盤人轉戰幣圈! 精選 10 招實戰獲利策略

不論你是完全零基礎的投資小白,或是希望提升獲利能力的新手,都是最適合這些課程的學員;還可以在學員專屬 LINE 社群即時交流,閱讀筆耕也在群裡,歡迎前來與我相認!😊

結帳時輸入【創作者經濟 IMO】專屬優惠碼「IMO300」,都可以折減 300 元,讓我們在 Web3 世界裡一起成長學習,還要獲利!💪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8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創作者經濟 IMO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1.1K會員
634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