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Long Stay-第72日(2024.05.12)

圓滾滾
發佈於一個人車宿遊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是母親節,但我還是待在池上,因為要上電輔車領騎的進階課程。早餐為自己做了蝦仁蛋,再搭上好好吃的木瓜跟芭樂,五顏六色美美的,看了心情就很好。

raw-image
raw-image

吃飽,趕快開車往都蘭前進。今天的天氣微陰,東富公路少了昨天的朝氣,顯得有點陰沉。沿途,小小落石仍不斷,本來想停車拍拍小天祥的險峻景象,但是想想安全還是第一,等地震平穩些再停車拍吧。

raw-image
raw-image

8:00抵達都蘭文創中心,我是第一個抵達的學員,我把我的小紅紅拿下車,帶進教室,因為老師昨天特別交代要我帶她來,老師要幫我檢查及調整。

防小肥肥受傷,防護措施要有

防小肥肥受傷,防護措施要有

因為我的休旅車實在有點高,我之前耗盡體力都沒辦法把小摺扛上車,可能是池上的土雞奏效了,吃了三個月的土雞,昨晚竟然有氣力搬上車。很開心。

老師比我遲一點進教室,在上課前幫我檢視及調整座椅高度,我有備而來,帶著油性筆跟捲尺,以做記號。專業就是專業,老師還告訴我高度計算的公式,但我知道我沒有什麼機械腦,還是用笨一點方法,在車架上多做幾個記號,筆記記錄下來尺寸的計算公式及丈量法比較實在。

今天的課程是讓我們把整輛車的前後煞車線、變速線跟龍頭、椅墊、踏板等,全部拆解下來,再組裝回去。

raw-image
認真學習的我

認真學習的我

raw-image
raw-image

老師很有耐心及愛心,叫我們放手做,做錯了才會學到經驗。拆壞了,沒關係,有他在。我覺得這課程本來應該很枯燥無趣的,但因為這老師的教導方式而精彩有趣。實作課真的很重要,經過這樣的練習,我的手感慢慢有了。從一開始的螺絲起子、六角扳手都拿得不順手,到今天已經可以有點樣子了。感覺自己再努力一點,我的小紅紅就不用那麼可憐,被我的無知凌虐。

下午是領騎實地演練課,走都蘭國小、月光小棧跟水往上流。

從月光小棧看綠島

從月光小棧看綠島

大合照

大合照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課程在下午五點多結束,結束前老師們要大家發表心得感想。上完這二梯次(初階、進階)的課程,我的心得就是我從嬰兒變身為幼稚園中班了。以前就是騎車,自行車的結構是什麼,不了解也不想了解,總覺得那是車行老闆的事。但參加了這個課程後,我學會了自行車的基本結構,懂得拆解及基本的換胎、換線的修復,我覺得好有成就感。謝謝自己沒有因為要開一個半小時的車而嫌遠不學習!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學習,很重要。區區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時間不是問題,想要的東西就要付出,就要爭取、突破萬難以達到,不是嗎?

下課回到池上已近八點,因為我又在跟我的小紅紅奮戰,拱她上車,又花了半個小時。這時充分的體認到健康、肌力很重要,身邊有個男長工更重要,哈哈!







 

45會員
269內容數
一個熟齡女子獨自遊歷台灣,享受一個人獨處的自由及樂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池上心靈散步。田野與歷史間的時光軌跡。從馬卡道族到天堂之路一直覺得池上這個地名有一種動態感,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來池上時,根本不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當時池上還是一座寧靜純樸的鄉村而已,沒有遊客,只有農家與生活感。後來,一直來到池上這個地方,發現池上是個多元族群融合之地,雖然是鄉村,卻像極了台灣的歷史縮影,池上真正開始開發大概在清朝道光年間,距離現在還不到
Thumbnail
avatar
蕭裕奇
2023-12-17
池上跑旅本以為煩躁的情緒放在台北,結果卻跟著火車一路來到了花東,直到過玉里後車窗外出現黃金稻田後,才有點拋離紛擾情緒的感覺。 下了車在月台上,鐵軌旁即是稻田,純藍的天空涼爽的秋風,池上站現在變得很文青,但依然是個小巧遊客比居民多的車站。 火車站...送往迎來,同時是起點也是終點... 慢步在街道找著住
Thumbnail
avatar
夏季星空的心宿二
2023-08-22
池上春耕野餐音樂節|意想不到的力量「池上大概是連老天都偏愛的地方,來池上感受自由吧!⛱」 昨晚剛到池上入住飯店後,我們就上網查看了今天的天氣。預報顯示會有90%的概率會下雨,我與夥伴提到我們一定要全副武裝赴「春耕野餐音樂節」的約,做好會成為落湯雞的準備。但老天大概是看見大波池旁這幅漂亮、幸福又美好的景觀和氛圍,所以也不忍心掃了大家的
Thumbnail
avatar
今日小戴
2023-04-15
池上藝術村的寄情與召喚前天到台東關山演講,之後除了騎關山非常著名的自行車道外,晚上住到池上。 池上這十多年在台灣好基金會的深耕經營,透過以農村生活的節奏,創造了春耕――野餐節、夏耘――辦桌,秋收――稻穗藝術節、冬藏――文化講座,已成為世界上知名的景點。175公頃沒有一根電線桿的金黃色稻田,是台灣遞向世界最美的一張名片。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22-07-01
池上走走,重新與土地連結在民宿的陽台眺望田野,想起了童年,基隆火車站的婆婆家,不只有吵雜火車聲,隨之地板還會震動。大多人提起童年、家是快樂的,但我除了每個夏季都苦於中暑,颱風天屋頂漏水忙著找水桶接之外,實在感受不到美好。 再大一點,是一張蒼白病懨懨的臉,沈重的側背包將肩膀壓得一開一低。在南陽街回基隆的區間車上正為找不到座位
Thumbnail
avatar
瑪西
2021-04-13
池上人塑造了池上的樣子──建興碾米廠‧梁正賢推動「池上米」認證標章的關鍵人物是建興碾米廠的老闆梁正賢。早在1994年,他就開始推動有機農業,2000年到日本參觀施行MOA自然農法的大仁農場後,一整套結合農家、藝術、醫療,順應自然的健康生活法,讓他大受啟發,回到池上,他在心中立定三大志業:自然農業、藝術生活、健康身體。(more)
Thumbnail
avatar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
2020-01-22
池上秋收的推手 「台灣好」十年計畫在地方扎根述說池上從傳統農業鄉轉型為「以農為底蘊的藝術之鄉」的故事,台灣好基金會絕對是關鍵角色。時間推移到2008年,以「深耕鄉鎮文化、台灣成為美好家園」為願景的台灣好來到池上,當時的執行長徐璐找上「池潭源流協進會」理事長賴永松老師,和即將接任的梁正賢大哥,探詢池上人的想法。(more)
Thumbnail
avatar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
2020-01-22
池上秋收幕後 林懷民催生天然劇場「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從第五年雲門舞集的售票演出開始,就選定了現今的固定表演場地。在阡陌縱橫中,如何看出這片視野由上而下,將山脈、鄉路、稻田全收入眼底的位置能搭建出絕佳的天然舞台?就不得不教人佩服林懷民獨到的藝術家之眼。(more)
Thumbnail
avatar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
2020-01-21
池上秋收 稻田裡辦藝術節每年秋天,我像是候鳥一樣,一心一意飛往池上,等待一場田間的表演。布景是中央山脈、金黃稻田,燈光與特效由老天爺安排,或明燦或隱沒的太陽、或透藍或雲霧的天幕、或呼嘯或輕拂的風聲、或翻飛或搖曳的稻浪,臨演是悠然飛過的鳥兒。再怎麼精細的人為設計都無法主導整場演出,表演者只能跟隨大自然的節奏行進。(more)
Thumbnail
avatar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
2020-01-21
池上雜記台二十三線的曲折堪比同性間的情慾。山間公路時而皺褶時而疙瘩,到了富里接上台九線,耳機裡的和弦已經升了個半音,煞有鬼魅地扭動起來。
Thumbnail
avatar
午夜先生
201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