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漫談】景德鎮白瓷觀音像 | 青白釉 | 景德鎮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景德鎮白瓷觀音像

觀音瓷塑是一件極具藝術價值的作品,它不僅展現了觀音菩薩的慈悲形象,更體現了製作工匠的高超技藝和深厚文化底蘊。以下是對這件觀音瓷塑的詳細描述和欣賞:

外觀與形象

這件觀音瓷塑高15公分,大約巴掌大,面頰豐潤,額間白毫,雙目細長,直鼻小口微帶笑意,大耳肥厚,形象慈和。觀音菩薩的面容既莊嚴又慈祥,給人一種安詳和平靜的感覺。頭戴觀音像,花冠正面安置化佛,耳側繒帶垂落,顯得格外莊重和典雅。

服飾與裝飾

觀音的服飾設計極為精美,敞襟廣袖,胸前綴飾瓔珞,裙裳掩足。這些服飾細節不僅體現了觀音菩薩的莊嚴和華貴,也展示了瓷塑工匠在服飾紋理和裝飾上的精湛手藝。瓔珞和其他裝飾物的細緻雕刻,使整體形象更加生動和立體。

姿態與神情

觀音菩薩自然端坐,神情嫺靜,姿態端莊大方。這種姿態展現了觀音菩薩內在的寧靜和慈悲,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和溫暖。觀音菩薩的手勢和坐姿都經過精心設計,給人一種穩重而不失靈動的感覺。

工藝與釉色

這件觀音瓷塑的堆塑極其精細,手法洗練,線條自然流暢。整體使用青白釉,釉色亮澤,將觀音菩薩的衣衫質感表現得極為雅致。釉水的運用使整體形象更加柔和和光滑,給人一種高貴和純淨的感覺。髮冠、繒帶、胸前綴飾瓔珞、拇指、佛珠都是另外手捏而成。

藝術價值與文化意義

這件觀音瓷塑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件充滿文化和宗教意義的作品。觀音菩薩在佛教中象徵著慈悲和智慧,這件瓷塑通過其精美的製作和細緻的雕刻,將觀音菩薩的這些特質完美地呈現出來。觀音的形象和神情,讓人們在欣賞這件藝術品的同時,也感受到一種內心的平靜和祥和。


raw-image

發現過程

這是在景德鎮的鬼市,多次暗訪後輾轉到手的,發現時只有臉部與前膝出是沒有泥巴的,整個像小柚子的土團,外包泥層非常硬,就擺在角落,討價還價後以較高的價格購入。買回候用小刀沙輪等慢慢剝離才呈現這個樣子。

工藝證據

丹佛像底座內部,底部很厚約1公分,內部有用手擠壓的痕跡,表明不是用倒漿成形的,全身也找不到模線,表示用手工捏塑而成。

raw-image

釉面侵蝕

這尊觀音像被侵蝕得很嚴重,是這佛像最大的缺點,也是最難能可貴。畫面顯示釉已被泥土侵蝕到產生磨點,卻也這證明它的年代久遠。

raw-image

古湖田窯

古湖田窯位於今景德鎮市東南湖田村,是中國宋、元兩代製瓷規模最大、延續燒造時間最長、生產瓷器最精美的著名窯場。這座窯場以其出產的青白瓷而聞名,其作品不僅在當時風靡一時,至今仍被視為中國陶瓷藝術的瑰寶。

青白瓷的藝術特色

古湖田窯的青白瓷,以其獨特的胎質和釉色著稱。這些瓷器胎質精緻細膩,多呈白或灰白色,這使得瓷器在透光性和觸感上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釉色則是青白瓷最具魅力的部分,它青中顯白、白中現青,釉色清澈如水,給人以青天碧流的聯想和魅力。

藝術作品

總之,這件觀音瓷塑以其精湛的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了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不僅展示了觀音菩薩的慈悲形象,還體現了製作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無論是作為藝術欣賞還是文化研究,這件觀音瓷塑都具有極高的價值和意義。


下面是歷史博物館的觀音像,有著相似的工藝。更多的裝飾,與繁複的工藝。

raw-image


384會員
1.3K內容數
Alan idea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