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日記 # 2:追追追

育兒日記 # 2:追追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晚安,我是白夜。

本次日記登場人物介紹:

  1. 我:嗯,就是我。
  2. 阿玩:我的神隊友先生。
  3. 小飛:尚在嫩嬰階段的小人,也是產生日記的最大推手。
  4. 婆婆:一個我喊「媽媽」但絕對不會成為我的媽媽的人。

現在是5月17日晚上9點24分,距離下次擠奶還有三個小時,但距離小飛喝奶大概剩不到一小時。

不過小飛還在睡,運氣好的話等我打完這篇再叫他醒來。(打到這裡他突然動了,吸奶嘴發出啾啾啾和鼻子噴氣的聲音,看來真的剩不到一個小時)

這周二回診「健兒門診」,醫生說寶寶身高合格,但體重少了0.4公斤,要我們再加加油。

上個月回診,檢查結果是體重合格,但身高落在成長曲線3%,要我們多留意。

我跟阿玩都不高,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被醫生提醒後我就天天一杯鮮奶,認真補充營養品,終於身高達標,但不知為何體重卻沒等比例增加。

回診時醫生捏著小飛的腿庫肉在手上掂了掂,問他體重跑哪去了。

小飛回以一個燦爛的笑容。

醫生泰然自若:「抱歉哦,阿姨已經結婚了。」

上個月追身高,這個月追體重,下個月……

下個月再說吧!


小飛:恰恰~!

小飛現在是:

出生年齡5個月

矯正年齡3個月

他開始會發出一些聲音,可能是模仿我們講話,也可能純粹想用哭以外的方式表達意見,總之這些無法辨別的音節在父母耳裡簡直是天籟,於是常常出現以下對話:

我:小飛,愛不愛媽媽?

小飛:唔……

我:哇,你說愛媽媽喔!媽媽好愛你~~~

(以上請自動循環並代入其他詞彙)

最近小飛在便便時會發出用力的聲音,就像剛剛餵奶時,他坐在我腿上一邊用力一邊發出類似「啊、咿」的聲音。

身為「一日斗內,終生斗內」的忠實觀眾,為了幫助直播主更有效率和效果解決大事,適當的加油助興是必要的。

於是我在小飛面前徒手捏爆一顆隱形橘子,同時大喊:「恰恰~~~!」

小飛愣住😳😳😳

沒關係,他長大以後應該就沒有「恰恰」了。


阿玩:今晚睡哪?

小飛出院後,除了定期回診,我幾乎全部的時間都在家照顧他,很少外出,於是阿玩有時候下班會帶一些零食點心回來。

我偶爾會點餐,不點餐的時候就期待「開箱」,看看今晚的宵夜是什麼。

但有時候也會出現以下對話:

千萬不要小看宵夜的重要性/手機截圖

千萬不要小看宵夜的重要性/手機截圖

可能床真的睡膩了吧。


婆婆:今天不生氣

打到這裡有點猶豫,終於要開始抱怨婆婆了。

婆婆這幾天都在咳嗽,一整天下來三不五時看到她配著水在吞切片的生大蒜。

昨天(5/16)我忍不住問婆婆是不是感冒了。

婆婆說不是,應該是大蒜卡到喉嚨。

我建議去看醫生吧,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小飛,請醫生診斷一下比較好。

婆婆本來抗拒看醫生,聽到為了小飛就沉默了。

今天(5/17)早上我要擠奶,如果這段期間小飛醒著會一直叫,所以請婆婆幫忙顧一下。

看到婆婆戴著口罩出現在嬰兒床邊,我鄭重地決定:今天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不要生婆婆的氣。

儘管婆婆咳嗽時拿著一條毛巾摀住口鼻,然後在顧小飛時那條毛巾差點碰到他。

婆婆下午出門,我在飯桌上發現一包藥袋,藥袋外面沒有任何註記,裡面也沒有藥單,只有幾包用紙包著的藥。

晚上婆婆回來,我問她身體還好嗎?

她說運動出了一身汗好很多,再加上去附近藥局買成藥來吃,應該沒問題了。

婆婆今年滿75歲,小飛才剛滿3個月,我實在無法接受不看醫生、光用成藥來解決。

於是對話內容變成我勸婆婆去看醫生。

婆婆說如果吃完成藥就好,也不用看醫生了。還特地強調如果不是為了小飛,她寧可多喝水休息,也不要看醫生。


後記

今天一口氣看完格友姜元寫的短篇小說「夕陽西下的幼兒園」,有感而發:

為了小飛,我願意變成惡魔

但也是為了小飛,我不會變成惡魔

avatar-img
白夜的沙龍
171會員
58內容數
一隻書蟲的遊歷,盡量不挑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白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縮圖:冰箱一隅,裝著ㄋㄟㄋㄟ的奶瓶排排站
一個微乎其微的遺憾,想不到會讓我記得這麼久。
羊膜穿刺,大大的一支針抽取羊水,確定寶寶的狀況
子宮頸環紮術,又稱麥當勞手術,猜測是環紮形狀像麥當勞圖案,故有此一稱。
縮圖:冰箱一隅,裝著ㄋㄟㄋㄟ的奶瓶排排站
一個微乎其微的遺憾,想不到會讓我記得這麼久。
羊膜穿刺,大大的一支針抽取羊水,確定寶寶的狀況
子宮頸環紮術,又稱麥當勞手術,猜測是環紮形狀像麥當勞圖案,故有此一稱。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