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是忙翻就是在忙翻的路上(這篇原本要設定排程,但還是被我忘記了..)
直到很多朋友換了頭像筐才發現過了臨床心理師節,回首一看,已經半年多沒有好好寫文章,可是又不想把自己逼得很緊,決定還是有多少體力做多少事,如同經常在文章提醒大家的,好好照顧自己很重要(但還是對大家感到不好意思
如同標題,想跟大家分享比較輕鬆有趣的事,可能也是很多人可能都會詢問的,例如對大眾來說: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有什麼差別?到底有沒有心理醫生或諮商師?(嚴格來說沒有,這題直接結案)尋求心理健康的幫助時要找精神科醫師還是心理師等等
對學生來說,可能比較多的好奇是針對心理系畢業後的出路或是畢業後升學要選諮商還是臨床等等(其實好像也都是老掉牙的討論😅
不過比起單純說明不如增加一些個人的經驗在裡面,或許看起來會再有趣些(就是會充滿許多個人主觀想法,以及或多或少得知的八卦故事
話說~當年大學畢業是迷惘的,雖然是心理相關科系,但也不確定是否要繼續升學,也有一些成分是...好像讀諮心或臨心都來不及準備了(再混啊!!
時間快轉到讀臨心所前~
當時正在一間醫院上班,工作內容我很喜歡,但薪水真的太少,因此邊工作邊準備臨心所的考試,至於為什麼是臨心所呢?
我覺得自己缺乏臨床心理的訓練,導致在工作的過程很難再精進自己的技術以及為案家提供更多的心理衛教或資源,在考量諮心與臨心的訓練後,果斷選擇臨床心理所;在興趣層面,我覺得生理心理學、藥物、神經是有趣的,所以也不排斥與這些科目生活三年 但話說回來,如果你正在思考讀諮心所或臨心所,我覺得可以先想想畢業後的工作,例如場域或工作內容等等,像我偏好在醫院上班,雖然我也不喜歡一直進行衡鑑這樣枯燥的工作,但現在社區越來越多考照後跳過醫院PGY的臨床心理師,所以醫院不見得會是考照後的首選,而且有些科別反而衡鑑比例會相對少。
在這個狀況下,一樣要花三年的時間讀書、實習、寫論文,臨床心理師在拿到證照後可以執行的心理業務比諮商心理師再多一些,對我來說CP值不錯呀!!
目前的現象是考照後的諮商心理師人數比臨床心理師多,社區大多被諮商心理師佔滿,但心理治療所現在也有越開越多的現象,在社區可能諮商心理師和臨床心理師的工作項目變得更重疊,所以要走社區可能也不用在意是哪種心理師(我猜拉...但對民眾來說,心理師人數多,我覺得不一定是好現象~
我沒有進行諮商心理師的訓練,只是身邊的諮心朋友永遠有說不完的實習鬼故事,雖然八卦的真實性多少被渲染過,聽多後覺得臨心的訓練鬼故事比較少,內容也沒有那麼驚悚,也可能只是沒聽到而已
我承認有個人想法的成分在,有興趣的格友們可以搜尋一下諮商心理師和臨床心理師的實習訓練,簡單來說,臨心基本上在醫院受訓,醫事人員在醫院的訓練幾乎是嚴謹的,畢竟醫療單位對醫事學生有既定的訓練計畫、項目、流程、師資和規範;諮心也有可能到醫院實習,但開缺單位不多,許多實習都在社區的心理諮商所、學校的輔導室、學輔中心等進行。我覺得這樣相對缺少統一的訓練標準,很可能程度參差不齊,再加上實際與個案諮商或衡鑑的數量充滿不確定性,會不會造成經驗上的不足也變成一種考量,訓練扎實和嚴謹的搶手單位一定有,可是每年競爭的實習生應該也是蠻多的...(從以前許多學校的諮商心理所都招很多學生
當然也不能說訓練不足就一定不是好的心理師,諮心和臨心都有奇怪的訓練單位和奇怪的人,站在民眾使用資源的角度,我當然希望心理師的品質是漸漸提升的,除了心理師自己進修增加訓練外,或許也可以朝向慢慢管控人數、調整訓練等等方式來維持品質
上面的描述都是個人想法和經驗(很怕被嗆爆..
諮心與臨心沒有誰厲害或誰好,對民眾來說,有尋求到合適的心理師能保持心理健康就好;對考研究所的考生來說,可能可以考量自己喜歡的領域、目標研究所的教授都在做什麼有興趣的研究、未來想工作的場域等等協助自己升學,不管哪條路都提醒自己記得當時的初衷呦~
最後,再回到主題 選了臨床心理的路,我並不覺得自己有選錯或後悔,我頗享受臨床心理的訓練和研究,可以到社區、學校也可以到醫院工作(算進可攻,退可守?
我也很喜歡醫院的生活,可以體驗不同科別帶來的樂趣,缺點就是領死薪水,但社區也不好競爭,或許一輩子在醫院也沒有不好
現在有種感覺是…好好地過生活,賺相對少少的錢,但習慣自在,有空就再評估是否要讀博班,當個平淡的助人者挺好的~
希望這陣子的你在忙碌之餘,也能看見自己的努力,還有餘力可以再視情況關心身邊的人,如果沒有,把自己顧好也就很不容易了呢!! 謝謝你和我一起共享這篇臨床心理師節特輯,我們都要好好照顧自己呦 有什麼想討論或詢問的,都歡迎在下面一起聊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