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人日誌_2024.05.02-03_季末與暖身_楊欣恩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山裡的食農課

「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這天的陽光躲在雲朵後,帶著涼意的風吹向涼井生態園區。耳熟的鳥鳴聲就在我前方,抱著「該不會......!」的期待抬頭一看,居然是兩隻台灣特有的五色鳥!  前一天晚上跟女兒一起看Youtube上的台灣野鳥影片,才羨慕的說著:「原來這是五色鳥的叫聲啊! 蠻常聽到的,可惜還沒親眼看過呢!」

沒料到隔天一早,就在實人的食農課場地近距離觀賞! 

「在這裡上課也太棒了吧! 啊!那裡有紅嘴黑鵯! 喔喔! 那是樹鵲嗎?」孩子們還沒到,我已經被自己內心的驚呼聲吵一輪了。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每週能到生態園區上課的孩子們,好幸福。

在地文化課實戰,新埔市場採買食材!

在地文化課實戰,新埔市場採買食材!


品格優先

作為臨時支援的人力,這一天比較少跟孩子們緊密相處。當大家已經集合分組討論早上去市場採購的注意事項與原則時,我還在等遲到的孩子們,並且將他們帶到集合地,「怕錯過資訊」的緊張感襲來,如果我是這堂課的老師,八成會匆匆忙忙叫遲到的孩子們趕快進組別,再快速講解一次討論事項。

然而,小品老師與遲到的孩子們圍成一圈,一一詢問遲到的原因以及連絡上的困難,強調「發現會遲到以前,就主動先連絡」的原則,詢問孩子們下次該怎麼調整,優先處理遲到原因、以平穩的語氣和堅定的眼神聆聽與對話,即便沒有責罵,也能讓聽的人感受到這件事的重要性。

遲到的問題溝通完畢,沒有多餘的講解,孩子們進到自己的組別,同組組員自然而然向他們說明正在進行的事,隨即加入討論。

在這一段裡,就感受到自己作為「老師」,思維仍舊偏向「直升機褓姆」,擔心孩子沒聽到說明怎麼辦、要不要再說明一次給他們聽等等。但實人老師們優先處理的則是「品格教育」,並且信任孩子間有能力去協助晚到的組員進入狀況。


市場採買前的預評

市場採買前的預評


而這次午餐採買的分組,採行前往日本交流的小組。除了要將客家話學以致用,也要孩子拿出「敢說、敢問」的勇氣用客家語在傳統市場裡買食材,並且在有限的預算與時間下和喜好不同的組員協調出採買清單。這趟任務,不僅是在地文化課的驗收,也是日本交流前的組員磨合練習。


  • 「這次的採買,對你們小組來說是個考驗與磨練,會製造很多合作和破局的機會。好好去思考方法,去努力突破你們小組的困境。起衝突很正常,吵架則是沒有智慧的做法。」
  • 「即是你是對的,但口氣很差,你就會變成錯的人。」
  • 「我們沒有跟市場裡的任何一個攤販打過招呼,他們不會對你們特別照顧,而你們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實人。」

出發前的亮師喊話,不斷運用點線面切換預評。

表面上,這是一堂在地文化課的期末驗收;在我眼裡看來,則是日本交流行的練習賽──不禁佩服實人團隊的用心:學科與品格教育的連結,校外出訪前的模擬與訓練,天衣無縫的鋪排在看似無關的任務之間,編織出一面可靠穩固的防護網,放手讓孩子們勇敢向上爬。


結束於開始

星期五,雖然是我這一季實習的最後一天,卻是實人團隊出訪日本前的最後暖身日,一切即將「正式開始」。

山口老師給孩子們的彩排回饋

山口老師給孩子們的彩排回饋

一早便緊鑼密鼓模擬各種行程:和日本人交流聊天的個人話題、小組簡報、歌唱隊形與舞蹈陣形變化。阿聿開心的拿著自己畫的鑲嵌畫告訴我如何構思與配色;阿康遞出一本自己做的摺紙簡報小冊;小湘說自己忘了帶話題本,但是可以很快查找幾句重要的內容來保握時間練習;小愛握著一本手掌大小的筆記本,告訴我她把去日本想說的話、可能會用到的字詞都寫在上面了......,看著大家的分享,一方面覺得孩子們好厲害,一方面也佩服實人團隊的老師們,在每天那麼多學科進度的縫隙中,透過每一次對話的機會提醒孩子把握時間、練習再練習、甚至找了在新竹求學的日本人來讓孩子們實際演練,讓孩子自我覺察自身不足,自己帶著自己飛躍成長。

看著孩子們下午的總彩排,有點想哭,有點遺憾無法親眼見到大家在日本的表現,但滿滿的期待與祝福。


而我呢?

在春季最後的兩天,我有什麼不同呢?

在地文化課採買後,對小組合作的肯定與反思

在地文化課採買後,對小組合作的肯定與反思


我所踏出的小小一步

「老師,你不是要吃肉嗎? 快過來吃啊! 超多的! 都給你!」阿樺突然跑到我面前,回頭指向自己那桌,手上還捧著吃到一半的麵。

「才不要! 剛剛我肚子餓,你那麼堅定的說不分給我吃,現在想叫我去當廚餘桶對吧? 可惜別組讓我吃飽了!」我大笑回覆他,只見阿樺也笑著跑回座位。

兩句不起眼的平凡對話,卻讓我看著阿樺的背影,想著:「天啊! 我居然敢對著學生說『我才不要!』」


「在台上的你,和台下的你,是同一個人嗎?」在工作坊裡,阿亮老師這則提問深深的烙印在我心上。在練習生團體面試時又聽他說了一次,此後,我默默把這個提問當成自己的課題,拼湊答案。

「每次當你遇到困難,都要先判斷:這是誰的困境? 教育裡的問題都是連動的,老師、學生、家庭、同儕......,有問題的不一定都是學生,所以,我們必須先判斷。倘若沒釐清困境是誰的,方法怎樣都是錯的。」

某次討論會,亮師對著練習生們說。

從那天起,我便開始觀察與思考,做為老師、做為母親,做為一個個體,我的困境是什麼?

迴避衝突、不擅長拒絕、不敢索取、慣性討好,是我在社交與教學場域裡的困境,即便心裡不一定那樣想,然而面對人群、面對學生的我,是這樣的存在。不敢相信,我一桌桌向學生「討食」成功;很難想像,自己對著學生說「我才不要」。

進入實人實習以前,我本來就不是會打罵、威嚇學生的老師,相反的,極大的困境是:不知道如何面對孩子錯誤的言行以及負面的情緒,變成一個「很鬆、很不嚴的老師」。

到實人的這2個月,我正在學習成為相信孩子能力,並且表裡合一的大人:

  • 相信孩子能學、有能力做到(遮寫漢字、完成長句子的問答題、自己打理好外出用品等)。
  • 在關心學生與管理自我情緒的前提下,用合適的方式與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覺得自己失誤了,誠心向孩子道歉;遇到自己不知道的事物,直言「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會跟你們一起......」;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思考怎麼做、討論事實,而不被「要是他討厭我了怎麼辦」的恐懼帶走......,還有很多細小的改變,已經滲入我的思考與反應當中,難以一一列舉。


星期五上午,阿天想要代替缺席的阿軒唸讀日本行簡報,認真背誦阿軒的部分。就在小組演練開始前,阿軒趕到了。

結果,阿天忘了自己那部分的內容,卻不能接受自己得看著稿念的事實。

在經過兩輪練習後,阿天決定要在第三輪挑戰不看稿。

忘詞的當下,小郁好心的在旁提詞,卻讓阿天衝回台下,躺在離我一隻手臂的距離:「就說了不要唸給我聽! 我不唸了!我不去日本了!」

轉頭看向小郁,眼眶泛紅,就要掉淚。

看過阿天的暴走,也看過小郁對責罵的耐受度(很強,很不容易紅眼眶掉淚的孩子),看了看兩個孩子,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喔不,真的不喜歡處理衝突。我要去找Tony或Lulu。」

第二個念頭告訴我:「面對它,學習處理它吧。阿天沒有暴走,他讓自己躺平而已,情緒管理已經做得很棒了。小郁平常不哭的卻哭了,那是多大的委屈、自責或慌張才會這樣?看看這些孩子,你轉身走出去,他們會怎麼想? 」

透過問題讓阿天說出自己的困難(回想的時候有人提詞的話反而想不起來),小郁也表達自己只是想幫忙的心意並且已經理解這樣會幫倒忙。肯定了兩個孩子的心意後,我建議全組一起想辦法,要是簡報時有人忘詞,希望夥伴如何協助自己?討論正要開始,Tony老師出現,輪到這組孩子下樓給山口老師簡報。

雖然沒有機會將兩個孩子的狀態處理到結束,但是留在原地試著跟孩子們對話這件事,也讓我意識到自己跨出了一小步。尤其,當阿天說著說著,滾到我旁邊,甚至將額頭輕輕碰在我的膝蓋上時,竟然有些感動與鼻酸,耳邊響起了亮師說的:「你說的問題,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 還是我們做為老師的困境?」


當我們看著並陪伴孩子成長,自己也在個人困境裡找尋突破。

勇敢,面對,突破,改變,期待下一個挑戰。



    7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實人實習日誌113.04.17 你的教室民主嗎?實人進入無政府狀態一週後(詳看芝麻:教室裡的觀察員—無政府狀態第一天),孩子們每天中午會看到自己的優點與問題,這時,準備上閱讀課的寶寶老師請孩子們倆倆分享「看完這些記錄表,你在想什麼?」 這是實人最特別的特色之一,老師們不會奪走孩子的話語權,而是不斷鼓勵孩子做後設思考與反思。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4-22
    實人實習日誌113.04.16 Don’t prove. Improve.「你如果要透過孩子來成就自己,註定會有孩子被你放棄。」 阿亮老師堅定的說出這句話,猶如當頭棒喝般,敲醒著每一位來參與教師實戰工作坊的老師,「Don’t prove. Improve.」。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4-22
    實人實習日誌113.04.10_面對孩子的情緒,我可以怎麼做?Tony和小品老師引導孩子面對情緒的方式,是透過同理、眼光,引導孩子認識責任,讓孩子看見自己一層層情緒背後的委屈與用心,因為老師和孩子在同一艘船上,他們才能一起划向更好的地方。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4-18
    實人實習日誌113.04.09_不平凡的學校【 團隊意識 】 晨讀時光後,Lulu老師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若我的樂高課突然換其他老師上,你們能發揮平常的默契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學生遇到代課老師時,極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換了一種學習態度。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4-14
    實人實習日誌113.04.03_不一樣的數學課2在不一樣的數學課1,你可以看到Tony如何透過小組討論,打造一個好學、自學、共學的課堂風景。今天的日誌將聚焦在老師的課堂核心:引導。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4-06
    實人實習日誌113.04.02_責任與對話每週二是練習生們固定聚集的實習日,阿亮老師總能敏銳地觀察出大家的狀態:「你們有想過生活導師負責課堂開場的目的為何嗎?為什麼不給任課老師做就好呢?」我們陷入思考,一方面慚愧於自己上週沒有想清楚就上台,一方面則依照直覺回答了:開場是為了提醒孩子們準備好上課狀態。阿亮老師的這段話,一語道破了實人的不一樣。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4-06
    實人實習日誌113.03.27_準備【我們很用心擦,希望他們好好珍惜】 為了本週六的市集,幾位孩子認真且專注地清洗每一件送到亮語的二手物品,物品數量很多,不好洗,為了希望物品在無異味、無灰塵的狀態下交到顧客手中,他們好用心!聽到小涵說「我們很用心擦,希望他們好好珍惜。」真的超級為他們感到驕傲!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3-28
    實人實習日誌113.03.26_ 謝謝你,讓我重新看見自己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3-28
    實人實習日誌113.03.20_學習的本質(下)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3-23
    實人實習日誌_113.03.19_學習的本質(上)【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