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人日誌2024.04.26_不怕失敗嗎?_楊欣恩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孩子在日語課上模擬簡報

孩子在日語課上模擬簡報


與其說是「信任」,不如說是「陪你面對」

正翻開阿仲的藝術本準備拍照,一群孩子突然開門衝進我跟伊玲處理教務作業的小教室,迫不及待唱起客家歌謠〈天公落水〉並討論舞步編排。

「離日本福島行,只剩一週啊,孩子們加油啊!」手邊依然忙著藝術本拍照作業,心緒則跟著孩子們的排舞緊張起來。

期間,Tony老師進到小教室看了一段時間,開口給了幾個動作編排的建議,隨即轉往其他組別。

不單表演項目如此,這次的日本行,從用日語介紹台灣、介紹實人,表演編舞到個人聊天話題的準備,老師們說最多的是「你可以怎麼做?」、「請你好好準備」、「也許你可以......」等,而不是「你應該......」、「你要......才對」。

先給予適當的指引與框架,接下來交給孩子們去為自己與團體努力,老師則退居陪伴與協助的角色,好像很理所當然──但兩個月來從旁觀察,我有些不解:

為什麼不採取「老師全部設計好,一步步教學生、讓學生熟練就好」的方式呢?
不怕學生失敗嗎?
大概是非常信任學生吧?

帶著一些疑惑與緊張,混雜著自己的詮釋與假想,度過了有些惴惴不安的週五實習,擱置了日誌。

直到週末讀了阿亮老師推薦的《孩子如何成功》,書中許多字句為我在實人看到的畫面下了註解:

第二章河谷鄉學校校長蘭道夫觀察到:要是沒有提供孩子真正面對困境的機會,將無從鍛鍊孩子們的品格,且「失敗能健全我們的心志」。作者深受啟發,理解到「失敗,或者說失敗的風險,正是通往成功的基石。」(P.290)

第三章提到西洋棋教練伊莉莎白培訓學生參加競賽的邏輯:「不是防止學生失敗,而是教導他們從挫敗中成長,讓孩子學著睜大眼睛看待眼前這道深淵,抬頭挺胸面對自己捅出的簍子。」(P.299)

這本書還有很多解答疑惑的實例與金言佳句,但上述兩則完全回應了我的疑惑。

並非「相信孩子不會失敗」,而是老師們確認過:目前孩子們面對的是「可承受的困境」,「要是跌倒了,也會給孩子靠自己站起來的力量」。因此,面對失敗的風險,孩子成功了很好,倘若失敗了,「我也會陪著你面對,同時相信你會因此成長」。

以表演項目來說,在放手讓孩子們分組編舞之前,四個月的音樂課已經陪著大家熟練四首歌,分別是客家歌謠、閩南語歌謠、原住民歌謠以及現代流行歌。經過Tony老師巧思串接成流暢的組曲。此外,老師也陪著孩子們認識並練習節奏、節拍及指揮。比起連編舞一起設計好教給孩子,不如在前述基礎上,放手讓孩子們在編舞上展現創造力與團隊合作的結果──參與感、責任感、成就感、溝通技巧、團體共識、面對困境的心理素質,都是難以量化評量卻影響著孩子品格成長的重要練習,必須透過老師的放手才有機會茁壯。

此外,老師也不是全然袖手旁觀,除了適時提醒,也會在孩子們出現溝通挑戰時介入對話。(是「對話」,不是「指導」) 其中一起因為編舞而產生的摩擦事件,推薦閱讀實習夥伴楊晟 4/15的日誌〈重點是什麼?〉 喔!


紙上談兵,不如磨槍上陣

一個月來,孩子們不僅在日語課學習基本的旅行對話,還背了講稿,更搭配簡報錄了影,看似做了萬全準備。

在倒數一週週末來臨前,阿亮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挑戰心臟強度的任務:

邀請5位在新竹求學的日本人,讓孩子們直接面對他們簡報及聊天。

面對「真的日本人」,看看某個孩子興奮成這樣

面對「真的日本人」,看看某個孩子興奮成這樣


先是分組簡報,5個組別分別帶開到不同的空間,一組對著一位日本人簡報。

忘詞、舌頭打結、組員站位順序、呈現簡報的姿勢、簡報切換的流暢度、聽眾與講者的相對位置、簡報中的互動與回應、聽眾提問聽不懂等等,在背稿階段不會出現的臨場問題紛紛出籠。

平常流利背誦,實際面對真人簡報,結果怎麼樣呢?

平常流利背誦,實際面對真人簡報,結果怎麼樣呢?


接著是聊天環節。

老師們將孩子分成兩人一組,分別和日本人進行二對一的3分鐘聊天,每個人都有5次機會,依序跟5位日本人聊天。在輪替之間,等待上場的孩子得把握時間記錄自己剛才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想問卻無從問起的,快速記下,將聊天提問與話題內容準備得更完善。

想辦法聊起來!

想辦法聊起來!


即便帶著自己的筆記上陣,孩子們第一輪聊天結束後仍哀鴻遍野:「老師,三分鐘好長!問題一下子就問完了啊!」、「天啊!我腦中變得一片空白!」、「老師──我聽不懂日本人說什麼啊!」問同學、再把筆記內容多練習幾次......在等待時間裡大家埋頭努力,到了第4、5輪,聊天氣氛更加熱絡,孩子臉上的表情更加輕鬆自在了。

我想,這就是《孩子如何成功》裡所謂的「讓孩子學著睜大眼睛看待眼前這道深淵」的意義與成效吧!

為你編織防護網,再帶你走向挑戰

事實上,在這個交流活動之前,已經給孩子一段時間準備「聊天話題」了,那時候我還有些擔憂,甚至向Lulu老師借了幾分鐘,希望可以提點孩子一些準備方向,但效果不彰──後來我學到了:在孩子親身碰撞之前所給的建議,在缺乏精密的對話設計下,就像嘮叨的耳邊風,進不了孩子的心。

震撼教育之後,我們可以怎麼做?

震撼教育之後,我們可以怎麼做?


跟在台日本人交流之後,亮師請孩子們靜下心,一則一則說出剛剛孩子們在交流期間遇到的困難:雖然準備了問題,但是沒考慮如何回應與延續話題;聽不懂對方的句子就愣住;大家問的問題大多針對「在台灣的日本人」(你為什麼來台灣、你喜歡台灣的什麼),可是福島的居民可能連台灣都不熟呢!那到底該準備什麼呢?

  • 把話題延續下去的應對
  • 做為優質聽眾應有的回應(要是聽不懂,可以怎麼做?)
  • 針對不同群體的交流對象(小至同輩,大至爺爺奶奶),請每個人準備屬於自己的聊天話題 (才藝、寵物、休閒活動等)

經過了一下午的震撼教育,孩子們一邊聽著阿亮老師的建議,一邊點頭如搗蒜。小湘突發奇想舉手:「我可以帶自己的做的黏土作品去送他們嗎?」獲得亮師的肯定後,其他孩子像是打開了枷鎖般,紛紛跟老師及朋友們分享自己可以準備什麼去交流:阿康摺紙、小瑄準備自己的畫冊、阿聿製作鑲嵌畫等。

看著這一幕,對自己稍早前的衝動感到萬分懊悔與慚愧:「我自以為是的提點,反而浪費了孩子們準備的時間,像這樣等他們遭遇挫折了再引導對話,才有意義啊!」念頭湧現,知道自己又學了一課。同時,我也深深佩服阿亮老師與實人的師長們,在看似「去日本要靠你們自己展現成果」的自由與信任下,是老師們一層一層編織出的防護網,彷彿可以聽見他們說:

「孩子,去做吧、去嘗試吧,不用怕,我們在這裡。」


日本福島交流行,倒數計時中。

孩子們,我好期待大家帶著發光發亮的眼神,跟我們分享日本行所見所聞。

一路順風!







    7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實人實習日誌113.04.17 你的教室民主嗎?實人進入無政府狀態一週後(詳看芝麻:教室裡的觀察員—無政府狀態第一天),孩子們每天中午會看到自己的優點與問題,這時,準備上閱讀課的寶寶老師請孩子們倆倆分享「看完這些記錄表,你在想什麼?」 這是實人最特別的特色之一,老師們不會奪走孩子的話語權,而是不斷鼓勵孩子做後設思考與反思。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4-22
    實人實習日誌113.04.16 Don’t prove. Improve.「你如果要透過孩子來成就自己,註定會有孩子被你放棄。」 阿亮老師堅定的說出這句話,猶如當頭棒喝般,敲醒著每一位來參與教師實戰工作坊的老師,「Don’t prove. Improve.」。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4-22
    實人實習日誌113.04.10_面對孩子的情緒,我可以怎麼做?Tony和小品老師引導孩子面對情緒的方式,是透過同理、眼光,引導孩子認識責任,讓孩子看見自己一層層情緒背後的委屈與用心,因為老師和孩子在同一艘船上,他們才能一起划向更好的地方。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4-18
    實人實習日誌113.04.09_不平凡的學校【 團隊意識 】 晨讀時光後,Lulu老師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若我的樂高課突然換其他老師上,你們能發揮平常的默契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學生遇到代課老師時,極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換了一種學習態度。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4-14
    實人實習日誌113.04.03_不一樣的數學課2在不一樣的數學課1,你可以看到Tony如何透過小組討論,打造一個好學、自學、共學的課堂風景。今天的日誌將聚焦在老師的課堂核心:引導。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4-06
    實人實習日誌113.04.02_責任與對話每週二是練習生們固定聚集的實習日,阿亮老師總能敏銳地觀察出大家的狀態:「你們有想過生活導師負責課堂開場的目的為何嗎?為什麼不給任課老師做就好呢?」我們陷入思考,一方面慚愧於自己上週沒有想清楚就上台,一方面則依照直覺回答了:開場是為了提醒孩子們準備好上課狀態。阿亮老師的這段話,一語道破了實人的不一樣。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4-06
    實人實習日誌113.03.27_準備【我們很用心擦,希望他們好好珍惜】 為了本週六的市集,幾位孩子認真且專注地清洗每一件送到亮語的二手物品,物品數量很多,不好洗,為了希望物品在無異味、無灰塵的狀態下交到顧客手中,他們好用心!聽到小涵說「我們很用心擦,希望他們好好珍惜。」真的超級為他們感到驕傲!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3-28
    實人實習日誌113.03.26_ 謝謝你,讓我重新看見自己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3-28
    實人實習日誌113.03.20_學習的本質(下)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3-23
    實人實習日誌_113.03.19_學習的本質(上)【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avatar
    張雅惠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