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幾年,醫院來了個“貼心”的政策,敬老,80歲以上的長者,可以優先看診,只是,可能後來爭議太大,所以不強制執行,雖然預約單上還留有長者會優先看診

對於老年人,我絕對尊重,尤其有些老人家其實還蠻可愛的,跟她/他們說話,有時說著說著,我都會笑了起來,另一種就是坐輪椅或以推床來就診的長者,我都盡量會讓他們先看診,可以早點回家,如果遇到其他病人抗議,我還是會解釋一下,讓不方便的長者先看診,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接受

只是,後來遇到一些人,明明剛報到,就直接嗆說敬老,要先看,但現場很多人可能已經等了一、兩個小時,還沒能看到診,我真的覺得很不公平,所以並不會安插他們先看,只會跟他們解釋,長者我會安排,但不會馬上,而且我是那種只會講一次的人,不管對方接受與否,我都不會去強灌我的觀點,但會堅持我的做法,是說,這麼久好像也沒被告過(咦?)雖然他們應該不高興吧!

還有一種更誇張,病人的確是高齡的長者,但沒有親自來看診,而是家屬代替來拿藥或安排手術,也要求說是高齡要先看診,我的內心又開始翻白眼了!只是硬脾氣的我,還是不會讓他們先看診,對高齡者應該尊重沒錯,但並不是事事優先的通行證,這麼多年下來,這樣的情況遇到太多,有時候我也懶得再說什麼,只是轉頭繼續忙著我的事,但有時候還是忍不住要說教,雖然我也知道說這些沒用,道理永遠不如可以立馬看診

關於遲到安插的規則,遲到要往後等三個人(我記得好像是五個人耶),但通常遲到的人多時,一個人並不是只等三個,因為前面還有比其更早來的遲到號,但大部分遲到的病人只會認定自己只要等三個人,就可以輪到看診,當病人在糾結怎麼等超過三個人,還沒輪到時,我覺得去解釋遲到的規則,能理解的人不多耶,很難嗎?

那天,跟診時聽到敲門聲,我去開門,有個家屬口氣很不好的跟我說,幾號的病人是高齡,而且已經等了三個人(因為已經過號),那時我就已經有跟她說,高齡者我會安排,但不會馬上,後來她們進來診間時,我的說教魂又出現了,我跟家屬說著敬老跟遲到的規則,我還沒說完,家屬口氣不耐煩的說:妳不要再說了,我明白再說也沒有意義,我也不再說任何一句話

對於高齡者的尊重,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一種道德綁架,在博愛座的爭議上是最大宗的問題,但其實在醫院裡也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有問題的不是長者,而是心態問題,不管是博愛座的使用,還是看病的優先順序,並不是年紀大就一定要優先,就如同搭乘大眾運輸,一個行動不便或身體不適的人,比一個身體康健的長者,更需要博愛座,而在醫院等候看診,原本就應該按照號碼等候,會有安插優先看診的做法,也是體諒一些行動不便或剛手術的病人,敬老是一種美德,但並不是理所當然一定要優先,只是,卻成了很多人根深蒂固的信念,當然我也知道有些同事怕被告,所以只要病人一吵,就會馬上讓他們先看診,這在無形中更讓他們覺得他們的做法是對的,後來的我,很少再試著要糾正他們的觀念,因為很難XD,不過硬脾氣的我,還是不會他們一吵,就讓他們先看診,或許看起來很不近人情,但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受到公平的對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arfield Wen的沙龍
9會員
164內容數
Garfield W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昨天真的是不知道該用什麼形容詞的一天 醫師請假回來的第一天,已經有心理準備要破12小時了,有提前跟組長說,一開始組長說,會為我們禱告,準時結束,隔天,17:00先請兩個同事接我們半小時,說好聽的,是要讓我們先吃飯,實則是可以再多拖半小時,因為我的班可以上到21:30,但如果要同事來接班,她勢必20
2025/04/30
昨天真的是不知道該用什麼形容詞的一天 醫師請假回來的第一天,已經有心理準備要破12小時了,有提前跟組長說,一開始組長說,會為我們禱告,準時結束,隔天,17:00先請兩個同事接我們半小時,說好聽的,是要讓我們先吃飯,實則是可以再多拖半小時,因為我的班可以上到21:30,但如果要同事來接班,她勢必20
2025/04/27
最近在滑手機,偶然看到一幕,有個女孩子用手撥翻了寶特瓶,對面的老奶奶想起了以前,自己養的貓常常做出這樣的行為,喊出了一個名字,原來對面坐著的女孩,正是她已過世的寵物貓 一開始,我只是喜歡看這一幕的劇情,也只看到這一幕,後來才發現,這是韓國一齣連續劇《比天堂還美麗》,也看到了後面釋出的劇情 有一幕
Thumbnail
2025/04/27
最近在滑手機,偶然看到一幕,有個女孩子用手撥翻了寶特瓶,對面的老奶奶想起了以前,自己養的貓常常做出這樣的行為,喊出了一個名字,原來對面坐著的女孩,正是她已過世的寵物貓 一開始,我只是喜歡看這一幕的劇情,也只看到這一幕,後來才發現,這是韓國一齣連續劇《比天堂還美麗》,也看到了後面釋出的劇情 有一幕
Thumbnail
2025/04/23
有一個習慣,生日那天,我都會預約休假不上班,甚至會來一場旅行,帶著我忠誠的旅伴--竇哥,我們走過了好多地方,就算有事不能出門,我也會準備個小蛋糕,牠也陪著我吃蛋糕,失去牠的那一年,我忘了生日是怎麼過的,第二年,我還是沒出門,雖然後來的生活逐漸恢複正常,但對我而言,出門爬山、衝景,跟出門旅行有著不同的
Thumbnail
2025/04/23
有一個習慣,生日那天,我都會預約休假不上班,甚至會來一場旅行,帶著我忠誠的旅伴--竇哥,我們走過了好多地方,就算有事不能出門,我也會準備個小蛋糕,牠也陪著我吃蛋糕,失去牠的那一年,我忘了生日是怎麼過的,第二年,我還是沒出門,雖然後來的生活逐漸恢複正常,但對我而言,出門爬山、衝景,跟出門旅行有著不同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縱觀全球,哪個國家不面臨老人社會的挑戰呢? 醫學進步生技發達 現在想要延年益壽,不必再上蓬萊島上找仙人 維持呼吸心跳,更是分秒就可以達到的事
Thumbnail
縱觀全球,哪個國家不面臨老人社會的挑戰呢? 醫學進步生技發達 現在想要延年益壽,不必再上蓬萊島上找仙人 維持呼吸心跳,更是分秒就可以達到的事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2020年的美國電影,描寫監護人、醫生與安養機構的勾結,讓小病的老人被藥物控制,呈現需要監護的狀態,監護人再奪去受監護老人財產的故事。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25%),越來越老的我們能怎麼辦?
Thumbnail
2020年的美國電影,描寫監護人、醫生與安養機構的勾結,讓小病的老人被藥物控制,呈現需要監護的狀態,監護人再奪去受監護老人財產的故事。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25%),越來越老的我們能怎麼辦?
Thumbnail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社會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隨著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將給社會福利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Thumbnail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社會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隨著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將給社會福利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Thumbnail
長照機構的工作和人道治療引發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負擔和難處,以及對本機構和相關法律的質疑。
Thumbnail
長照機構的工作和人道治療引發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負擔和難處,以及對本機構和相關法律的質疑。
Thumbnail
南投縣衛生局鼓勵聘僱外籍看護家庭可搭配使用長照服務,只要符合65歲以上失能長輩、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領有失智症身障者、領有身心障礙者民眾都可經由撥打1966專線,經照管中心評估符合失能等級2-8級,就可以使用長照服務。 很多雇主認為申請外籍看護以後就不能再申請長照服務,但事實上聘僱外籍
Thumbnail
南投縣衛生局鼓勵聘僱外籍看護家庭可搭配使用長照服務,只要符合65歲以上失能長輩、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領有失智症身障者、領有身心障礙者民眾都可經由撥打1966專線,經照管中心評估符合失能等級2-8級,就可以使用長照服務。 很多雇主認為申請外籍看護以後就不能再申請長照服務,但事實上聘僱外籍
Thumbnail
我們診所並沒有長輩優待,櫃檯常常被抱怨。近期衛福部取消掛號費上限,讓情況更雪上加霜。 「別家都有老人優惠,就你們沒有,下次不來了!」 「三月才漲,四月又要漲一次?!」 「太誇張了啦,以後窮人都沒生病的權利了~」 「我們退休老人沒收入捏,你們最多的病人不都是老人嗎?」 店長表示,總公司決
Thumbnail
我們診所並沒有長輩優待,櫃檯常常被抱怨。近期衛福部取消掛號費上限,讓情況更雪上加霜。 「別家都有老人優惠,就你們沒有,下次不來了!」 「三月才漲,四月又要漲一次?!」 「太誇張了啦,以後窮人都沒生病的權利了~」 「我們退休老人沒收入捏,你們最多的病人不都是老人嗎?」 店長表示,總公司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