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月》:事實與真相的距離

梁淑淇
發佈於不能只有我看到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看完凪良汐的《菫莊的房客》,有興趣再看她的小說,於是找來已拍成電影的《流浪的月》來看,而且看完小說的當天立即看電影,想看看影像化後的故事。

《流浪的月》的故事簡單又複雜,簡單在於主線基本上只有一條,就是男女主角的兩次相遇,複雜在於他們的關係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事實是,不管女主角說了多少遍,也始終無法讓別人了解她和男主角之間的關係。

這正是小說的主旨,事實與真相的距離,有如月亮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從地球看月亮,不同日子不同角度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樣的月亮,卻始終無法看到月亮的全貌,而地球上的人就以自己的認知對月亮產生一種認定,以為已經掌握月亮的一切,但那可能錯誤得離譜。

男女主角第一次相遇時,男主角19歲,女主角9歲。男主角因為經常在公園裏看著小孩玩耍而被視為戀童癖,而女主角因為某些原因不想回家,經常在公園留連,她不想回家的程度大到當男主角問她是否要去他家時,她毫不猶豫答應。

女童的消失引發社會大規模搜索,兩個月後她突然出現,從此被烙下遭戀童癖禁錮兩個月的烙印,所有人都帶著有色眼鏡看她,跟她交往的人也一直視她為楚楚可憐的弱者,對她愛護有加。

然而,只有女主角清楚知道那兩個月發生了什麼事,她跟男主角只是在家吃吃睡睡看電視聊天,男主角只是提供一個地方讓她逃避回家面對的痛苦,他一直待她有禮,完全沒有任何不妥當的行為。可是在她「獲救」後,不管她怎麼說,就是沒有人相信她所說的一切,即使長大後她說出真相,所有人都認為她在說傻話,美化了那段被囚禁的關係。

許多年之後,女主角偶然再遇到男主角,這時她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只想待在他身邊,與愛情無關,她只是覺得待在他身邊便感到安心,但在她向對方靠近的時候,外界不斷為他們帶來難以想像的阻撓,當中最激烈的是她的男友......

作者寫得非常細膩,因此讓讀者感覺更深刻,讀到後來越著緊,好想他們能夠得到幸福啊,可是世人的偏見卻無法動搖,讓人不禁看得緊揪著心。很喜歡這個故事,兩個相濡以沫的人,互相在對方身上找到救贖,不管世俗的眼光,因為他們都不是為了別人而活。

(有道德潔癖的人還是不要看這本書啦,因為就算作者用整本書的篇幅也無法扭轉你認為男主角就是戀童癖的觀念)

如果問我凪良汐的風格,我會說是溫柔,即使《流浪的月》和《菫莊的房客》某程度上都有點沉重,她卻用溫柔的筆觸撫慰讀者的心靈,讀來不會有太大壓迫感,只是將故事娓娓道來,讓讀者感受人性的各種面貌。

電影版的《流浪的月》雖然改動不大,基本上主線跟小說一樣,只是由小說的順序改為插敘以加強懸念,不過電影無法準確傳遞出作者在書中想表達的情感,尤其是無法表達女主角那份有理說不清的無奈和痛苦,也沒有深入探討男主角的內心世界,不過整體來說仍算是理想的改編。


書中摘句:

  • 原來人是這樣的生物,無論多大的痛苦總能習慣。
  • 真實的我們只存在於我靠不住的大腦里,而且一定按照我的心意改寫過。
  • 所謂的真相大概是不存在的,只是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解讀罷了
  • 懇求和暴力不同,它從其他方向我施以攻擊,看準了人的弱點——溫柔與寬容,實在是有夠狡猾的。
  • 根本沒有所謂的事實! 不過是大家按照自己的想像去理解罷了!
  • 現在我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但這比什麼都強。
  • 事實和真相的距離,像月亮和地球之間的距離那樣遙遠。 這段距離無法用語言來彌補,我只能沉默著垂下頭來。
  • 想從你們將我五花大綁的半吊子的理解和溫柔中,得到自由。


PS. 《流浪的月》沒有在我平常購買電子書的平台中找到電子書,卻在微信讀書找到這本書,於是利用平常賺來的書幣買下這本書,也終於用上買了很久沒常用的海信Touch Lite來看,感覺賺到了。


購買實體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7368?sloc=main


書名:《流浪的月》

作者: 凪良汐

出版:悅知文化

日期:2022/10/07

95會員
679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日本電影《流浪的月》~我是為你好!?首看改編自凪良汐同名長篇小說的電影《流浪的月》,有點消化不良,買回DVD一看再看,終於能沉澱思緒。影像有時比文字更難消化,故事涉及的「少數族群」際遇正反映人類社會的偽善,面對特殊差異時,經常會以「善良話語」掩飾自負與無知,為當事人帶來二次傷害。
Thumbnail
avatar
無言有感
2024-03-16
【無雷書評】《撒哈拉歲月》-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三毛在閱讀的圈子裡,我默默拓展自己閱讀的份量和見識。讀了不少散文、小說、經典文學,但目前為止沒有看過如此清晰的散文,那就是《撒哈拉歲月》。生動的對話和清晰的記憶能力讓這本書的所有文章像是一本童話故事集一樣,讓人一翻再翻,一讀再讀,打破了經典文學的沈重。
Thumbnail
avatar
Isaac
2024-02-02
avatar
維京·傑·林
2023-11-22
【8000字影評】《流浪之月》:歧視與偏見的童話。他們的與眾不同是社會偏見下的弱點,這讓他們永遠是孤單一人,卻又無比接近。
Thumbnail
avatar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2022-11-10
《閱讀心得》流浪日記:世界,是我的信仰 - 浩子非常欣賞浩子毅然決然停工一年,帶上全家一起去世界流浪(體驗人生),一家人能這麼緊密相處一年真的很難能可貴。
Thumbnail
avatar
Clear Day 亮亮
2022-09-04
【試閱心得】#2《流浪的月》《流浪的月》是部相當耐讀而且很有深度的作品,同時也發人省思自己是否曾在未確實了解真相的情況下,擅自為眼前的事實下註解,同時這樣的行為可能對當事人造成傷害。 透過主角更紗的視角,對於她的困難和對世人眼中的「正常」深感疑惑等各種心境,我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
Thumbnail
avatar
于翎
2021-08-24
閱讀《流浪的月》 真的是戀童癖嗎?不要像地球般只看到想看的那面「怒!小女孩遭戀童癖誘拐,竟慘遭玷汙!」、「悲!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害女童長大愛上當年綁匪!」 這種新聞是許多媒體最愛的題材,可以衝高點閱率,多數人看到這樣的新聞標題的反應會是「太可惡了怎麼會有這麼壞的綁匪!」、「這個小女孩好可憐喔」、「我們的社會生病了嗎?」。
Thumbnail
avatar
洪敏隆
2021-03-11
閱讀|《流浪的月》這是一場改變人生的真愛《流浪的月》讀起來很痛,那種痛,並非錐心刺骨的強烈劇痛,而是一股緩緩將氣息抽乾、保有知覺的,讓人眼睜睜一點一滴失去力量的啞然。過程中頻頻地想吶喊,卻仿若被關在四處都是吸音棉的房間,被以剝奪話語的方式保護著。
Thumbnail
avatar
非必要迷人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