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月》與微小的正常世界

更新於 2024/01/2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是從BL小說開始認識凪良汐的。

關於凪良汐

2022年《美麗的他》日劇上映之後獲得廣大歡迎,台灣的出版社也因此代理了她的一系列BL小說。我沒有看日劇,但在一個週末把《美麗的他》系列小說讀完了,後續又讀了《親愛的妮可》,很喜歡凪良汐的文筆。凪良汐很擅長描寫「非常態」的人,《美麗的他》當中的平良,《親愛的妮可》裡的妮可,都是在一般情境中難以理解的人。她擅長經營不平凡的日常感,儘管主角經常不擅長溝通,但在一點一滴的日常中,逐步累積彼此的關係。她小說中主要角色之間再平凡不過的關係,看在旁人眼中卻十分扭曲,看看平良吧!他總是叨念著「黃色小鴨隊長」、「清居是神」,一點都沒有身為人家男朋友的自覺。

這本《流浪的月》是凪良汐的文學向作品,獲得2020年日本本屋大賞,並改編成電影。電影我還沒看,中文的網路討論消息不多,也許是比較偏向小眾文藝風格的作品?總之,我是抱著對凪良汐的期待打開這本書,想看看她在主流文學上的表現。

《流浪的月》書影

《流浪的月》書影


《流浪的月》故事內容

《流浪的月》故事處理的主要議題跟吉田修一的《惡人》有些類似,男主角佐伯文被貼上「蘿莉控」的標籤,因為大學時「誘拐」當時九歲的女主角家內更紗兩個月,因而被判入獄。但實際上文是個溫柔的普通男子,他所做的並不是「誘拐」而是「庇護」——保護被表哥性騷擾的更紗,讓她有一個更像家、更安全的地方可待。更紗知道文是個蘿莉控,但是他並沒有傷害她,比起表哥,文溫柔的肢體接觸(幫她擦嘴、摸頭、擁抱)更像是把她當成寶物。多年後更紗已經成長為大人,表面上看起來安靜、服從,實際上卻是個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個性的年輕女性。更紗嘗試讓自己融入普通人,但是她從來沒有成功擺脫「誘拐犯受害者」的標籤,人人都用可憐的眼光看著他,跟她交往的男友總是認為自己在照顧她,從來沒有人問過她的想法。

更紗的想法是什麼呢?她帶著已經去世的父母、遠離的文曾經給她的溫暖,努力的過著生活。更紗控制欲很強的男朋友——亮想要跟她結婚,但她已經感覺到兩個人之間的歧異。就在此時,更紗在一次公司聚餐後發現了文開的小咖啡店,見到了明明已經三十五歲,卻仍然年輕得像個大學生的文。更紗忍不住受到文的吸引,亮卻在此時展現了真面目——他是個掌控慾強、會家暴的男人,他只顧實現自己覺得「對她好、她一定是這樣」的想法,卻沒有看著真正的更紗。兩個人之間的歧異越來越大,更紗則忍不住不斷追尋文,他們兩個重逢,發現彼此還是跟當年一樣,自然而然地相處,只是文有一個成年女性的女朋友谷小姐,他不再是「蘿莉控」。

文是蘿莉控嗎?他很快就向更紗坦白,自己依舊沒辦法愛成年女性。已經成為成年女性的更紗,認為自己對文的執著並不是愛情,但仍舊思索著文是不是「無害的蘿莉控」。正好此時,更紗作為單親媽媽的同事把自己的女兒,九歲的梨花委託給她照顧,於是事情看起來就變成——出獄之後死性不改的蘿莉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前蘿莉,以及被誘拐的現任蘿莉的三人組合。

這三個人實際上是什麼關係呢?更紗在文身上找到安心如家的感受,文在更紗身上找到自己缺乏的勇氣,對於缺乏父母照顧的梨花,文和更紗更像是她的父母。他們在社會反對的目光中構築了自己小小的家,過著小小放肆的自由生活——睡到自然醒,晚餐點自己想吃的東西,電影看到飽,舒服的享受彼此的陪伴。

知道更紗想要離開自己的亮開始了對她的追蹤與傷害,他向媒體爆料、在網路上造謠,最終的結果只是讓更紗更加堅定地離開他。文的女友谷小姐察覺到文無法真正愛著自己的事實,逼問文,是不是因為他喜歡小女孩,所以無法接受自己?為了不傷害僅剩一邊乳房、懷抱自卑情結的谷小姐,文再度重複宣告,自己是蘿莉控。但在一來一往中,更紗發現了事情不對勁,難道文並不是蘿莉控?

文不是蘿莉控,他是個「失敗的男人」。生長在氣氛壓迫的大家庭,沒有人發現他的青春期沒有到來,他的體格纖弱、對女性不感興趣,越來越偏離母親預設好的發展道路。為了克服對成年女性越來越巨大的恐懼,文開始說服自己是蘿莉控,他是因為喜歡蘿莉,才主動迴避了所有成年女性。文在公園裡發現了與他有相同氣息、如同歪曲梣木樹苗的更紗。文把更紗帶回家照顧,但是自己對更紗升起的情感並不是性慾,而是面對真實的力量。誘拐事件落幕後,儘管文並不曾傷害更紗,但也必須服刑,原先母親為他預設的人生道路就此扭曲。文接受賀爾蒙治療,但是為時已晚,他一輩子都是「未成年」的姿態。這樣的他被家族視為失敗者,家族中的人認為他是蘿莉控避之唯恐不及,從更生院出來後的他繼承了家裡的一大筆財產,唯一的念頭竟然只剩下「好想見更紗」。但是他們是「加害者」與「被害者」,他不能有這樣的想法。

文與更紗的重逢並不完全是巧合,多年來文一直在網路上搜尋更紗的訊息,知道她居住的城市,在那裡開了一間咖啡店,等待命運的降臨。更紗多年來也一直在網路上搜尋文的消息,她從來沒有忘記那兩個月生活中的安心與滿足。

故事的最後,文與更紗一起生活,他們在不起眼的城市角落開小小的咖啡店,如果被人發現他們是當年的加害者與受害者就搬家。他們每年都會與梨花見面,逐漸成長中的梨花喜歡他們的生活方式,見證著他們兩人的相依相守。文不認為自己有辦法面對成年女性,更紗也不認為自己對文是男女之情,但是看在梨花眼裡,一直相知相守的兩人,就是最恩愛的一對。


老議題:總是在意他人目光的日本

讀完這本書差不多是半年前的事了,一直拖到現在才斷斷續續的把閱讀筆記寫出來。閱讀當下感覺《流浪的月》比較接近介於輕小說跟純文學作品之間,富有娛樂性、閱讀的感受度也很好,但是整本作品的深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我會把這本書跟吉田修一的《惡人》和櫻庭一樹(從輕小說界轉型成純文學作家,成名比凪良汐早)的《我的男人》放在一起比較,都是在故事中建構一個主角們沈浸其中的世界,有著他人難以理解,但卻純粹且「善良」的特性。

相較於台灣,日本社會似乎是真的很容易受到他人目光影響,之所以說「似乎」,是因為我沒有在日本生活過的經驗。不同的社會狀況,讓我很難同理書中角色遭受到的社會壓力。日本小學生光是書包跟別人用不同款都會遭受霸凌,但是在台灣,多的是不在意他人的人,大家也很少因為別人的「黑歷史」譴責他人。這樣的狀況有優點也有缺點,以台灣來說,多的是「等待風頭過去就復出」的人,而以日本的狀況來說,不少人因為一點小問題就不得不「社死」,生活在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之下。

近幾年在流行文化中經常討論到「亞洲父母」的梗,《流浪的月》中的文可以說就是這種典型亞洲家庭教育出來的小孩。更紗的父母雖然是非典型父母,但她卻因此被整個社會「教育」,必須容忍親戚、男友、同事等人對她的情緒勒索。


新故事:沒有「正常人」的正常世界

整體來說,《流浪的月》是一本娛樂性大於議題性的小說,可以在其中找到作為「歪斜的人」如何繼續前進的力量,並且討論的不是面對巨大的錯誤如何「更生」重來,而是在青少年時期很常見的,因為微小的歪斜而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在集體社會的壓力下,如何勇敢做自己,如何做個堅定、善良、溫柔的人。

更紗喜歡在地板上坐著吃披薩、背軟質的書包、身為小孩子就喝咖啡,看起來與眾不同;但她也是對朋友善良、能在別人真正需要的時候伸出手的人。文對自己的要求很嚴苛,他在自我譴責下給自己貼上「蘿莉控」的標籤,用來隱藏自己身為「不合格男性」的自卑和糾結,但是這樣的他也是個溫柔、平和的人,想要追求的不過是自己的「日常」。

這是一個「不一樣又怎樣」的故事,在這個沒有正常人的世界裡,如果我們能看見別人身上的不同,而不把這些不同視為「不正常」,那我們將會有更多機會,打造出屬於彼此的微小「正常世界」。

內容總結
流浪的月
4
/5
avatar-img
77會員
38內容數
理解中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熱鬧。本專題嘗試用輕鬆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觀點,帶你走進中國的方方面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多明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芬妮的勇敢旅程》故事的主軸是十二歲的芬妮的逃難記,在法國被納粹德國控制的背景下,父母將他們送到法國邊境小鎮默熱沃,讓他們接受福爾曼夫人的照顧。隨著墨索里尼的失敗,義大利人即將離開這裡,福爾曼夫人著手安排孩子們的逃難事宜,她打算讓他們逃往瑞士的法語區,在這裏他們可以得到庇護,平安地待到戰爭之後。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書封設計得很吸引人,白衣黑裙的少女站在階梯的頂端,周圍是高樓與紛飛的蝴蝶,說明了這是個關於少女終結自己生命的故事。這本小說既是一本解謎之書,也是一本回答之書——物質豐饒、自由度大增的年代,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青少年自殺?長大成人之後的人,難道真的度過了青少年時期的各種問題?
雷克為人所知,早已不再是他徒步中國的壯舉,而是他作為一個中文流利的「老外」,不避談中國時政、不迴避批評中國政府與社會文化,總是懇切的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本書記錄了老雷2007-2008期間的中國徒步之旅,他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掙扎。
與西方探索者不同,阿潑帶著「台灣的凝視」走進東亞各國。她被迫以「中國台灣省」的身份入境馬來西亞,卻在新加坡被邊境以「來了一個台灣人!」熱烈歡迎。帶著華人的臉孔走在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公路上,在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裡,發現「華人」身份的複雜,以及這些國家、普通的人民如何認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男人就該喜歡陽剛的東西,比如說男人。」如果重新審視水滸傳類型小說中的「俠」的精神特質,你會發現這些男人甚至厭惡女性妖嬈的勾引,他們忠於自己的兄弟,只想回到自己兄弟的身邊。(聽起來怪怪的,但這正是武松的故事!)在這樣的男性故事中加入一點肉體關係與情感,就是男性們的羅曼史故事了。
上週五看了【流麻溝十五號】,終於了解為什麼大家對於這部電影有褒有貶,但我個人認為,只要打開的方式正確,這部電影是十分值得推薦的。 ——表面上【流麻溝十五號】是一部紀實意味的電影,但他其實是一部在電影院裡上映的舞台劇。
《芬妮的勇敢旅程》故事的主軸是十二歲的芬妮的逃難記,在法國被納粹德國控制的背景下,父母將他們送到法國邊境小鎮默熱沃,讓他們接受福爾曼夫人的照顧。隨著墨索里尼的失敗,義大利人即將離開這裡,福爾曼夫人著手安排孩子們的逃難事宜,她打算讓他們逃往瑞士的法語區,在這裏他們可以得到庇護,平安地待到戰爭之後。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書封設計得很吸引人,白衣黑裙的少女站在階梯的頂端,周圍是高樓與紛飛的蝴蝶,說明了這是個關於少女終結自己生命的故事。這本小說既是一本解謎之書,也是一本回答之書——物質豐饒、自由度大增的年代,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青少年自殺?長大成人之後的人,難道真的度過了青少年時期的各種問題?
雷克為人所知,早已不再是他徒步中國的壯舉,而是他作為一個中文流利的「老外」,不避談中國時政、不迴避批評中國政府與社會文化,總是懇切的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本書記錄了老雷2007-2008期間的中國徒步之旅,他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掙扎。
與西方探索者不同,阿潑帶著「台灣的凝視」走進東亞各國。她被迫以「中國台灣省」的身份入境馬來西亞,卻在新加坡被邊境以「來了一個台灣人!」熱烈歡迎。帶著華人的臉孔走在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公路上,在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裡,發現「華人」身份的複雜,以及這些國家、普通的人民如何認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男人就該喜歡陽剛的東西,比如說男人。」如果重新審視水滸傳類型小說中的「俠」的精神特質,你會發現這些男人甚至厭惡女性妖嬈的勾引,他們忠於自己的兄弟,只想回到自己兄弟的身邊。(聽起來怪怪的,但這正是武松的故事!)在這樣的男性故事中加入一點肉體關係與情感,就是男性們的羅曼史故事了。
上週五看了【流麻溝十五號】,終於了解為什麼大家對於這部電影有褒有貶,但我個人認為,只要打開的方式正確,這部電影是十分值得推薦的。 ——表面上【流麻溝十五號】是一部紀實意味的電影,但他其實是一部在電影院裡上映的舞台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場關係如月亮對地球,無法靠近,不得生根,只能流浪,否則活不下去。 (此篇介紹小說與改編的電影作品)
《流浪的月》以女主角更紗的生活出發,描述誘拐案件中被認為是戀童癖的男主角文和更紗相依相惜的故事。媒體和社會的偏見使得更紗和文受到傷害,而所有人對更紗的關懷和體恤,其實意味著她撕不去的「被玷污的可憐女孩」標籤。
Thumbnail
《流浪之月》又是很早便看了優先場,不過真心not my cup of tea,所以拖到現在才寫一寫lol 《流》的原著小說是日本本屋大賞No.1,加上個人覺得導演李相日幾年前的作品《怒》挺不錯(當然我本身也很喜歡《怒》的原著小說),但導演今次處理文本的手法令我失望了……
Thumbnail
本書是作者獨自旅行的紀錄,作者Iris的文筆很好,是閱讀起來很舒服的旅遊日記,我很喜歡聽別人分享旅行中發生的各種故事。
Thumbnail
人與人的情感往往也非用文字就可以清楚描述的。我們對於人的感情,經常用親情、友情、愛情來定義。然而人的情感關係真的只能是這樣的嗎?
Thumbnail
孩子是周傑倫的歌迷,在家經常播他的專輯,日子有功,自己對他的作品總算有點認識,其風格很易辨認,歌意能反映時代特色,帶領潮流。近日,孩子訊息裡貼上他最新兩首歌的YouTube連結,不消半天便再問我的看法。回覆是,「很周傑倫,添上不少歲月痕跡。」
Thumbnail
我聽到撒哈拉沙漠總會和「三毛」這個名字連在一起。
Thumbnail
《流浪的月》是部相當耐讀而且很有深度的作品,同時也發人省思自己是否曾在未確實了解真相的情況下,擅自為眼前的事實下註解,同時這樣的行為可能對當事人造成傷害。 透過主角更紗的視角,對於她的困難和對世人眼中的「正常」深感疑惑等各種心境,我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
Thumbnail
「怒!小女孩遭戀童癖誘拐,竟慘遭玷汙!」、「悲!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害女童長大愛上當年綁匪!」 這種新聞是許多媒體最愛的題材,可以衝高點閱率,多數人看到這樣的新聞標題的反應會是「太可惡了怎麼會有這麼壞的綁匪!」、「這個小女孩好可憐喔」、「我們的社會生病了嗎?」。
Thumbnail
流浪の月(流浪之月)/凪良 ゆう 我仍一一捨棄,那些可貴的善意。 光憑那些,分毫也救不了我。 並非愛情,卻想陪在他身邊。 世界上所有人,應該都會批評我與你一起生活的決定。正因為擔心我,才會沒有人願意傾聽我的話語。 即使如此,我還是想待在你身邊…… 2020年的本屋大賞確定是由流浪之月獲賞!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場關係如月亮對地球,無法靠近,不得生根,只能流浪,否則活不下去。 (此篇介紹小說與改編的電影作品)
《流浪的月》以女主角更紗的生活出發,描述誘拐案件中被認為是戀童癖的男主角文和更紗相依相惜的故事。媒體和社會的偏見使得更紗和文受到傷害,而所有人對更紗的關懷和體恤,其實意味著她撕不去的「被玷污的可憐女孩」標籤。
Thumbnail
《流浪之月》又是很早便看了優先場,不過真心not my cup of tea,所以拖到現在才寫一寫lol 《流》的原著小說是日本本屋大賞No.1,加上個人覺得導演李相日幾年前的作品《怒》挺不錯(當然我本身也很喜歡《怒》的原著小說),但導演今次處理文本的手法令我失望了……
Thumbnail
本書是作者獨自旅行的紀錄,作者Iris的文筆很好,是閱讀起來很舒服的旅遊日記,我很喜歡聽別人分享旅行中發生的各種故事。
Thumbnail
人與人的情感往往也非用文字就可以清楚描述的。我們對於人的感情,經常用親情、友情、愛情來定義。然而人的情感關係真的只能是這樣的嗎?
Thumbnail
孩子是周傑倫的歌迷,在家經常播他的專輯,日子有功,自己對他的作品總算有點認識,其風格很易辨認,歌意能反映時代特色,帶領潮流。近日,孩子訊息裡貼上他最新兩首歌的YouTube連結,不消半天便再問我的看法。回覆是,「很周傑倫,添上不少歲月痕跡。」
Thumbnail
我聽到撒哈拉沙漠總會和「三毛」這個名字連在一起。
Thumbnail
《流浪的月》是部相當耐讀而且很有深度的作品,同時也發人省思自己是否曾在未確實了解真相的情況下,擅自為眼前的事實下註解,同時這樣的行為可能對當事人造成傷害。 透過主角更紗的視角,對於她的困難和對世人眼中的「正常」深感疑惑等各種心境,我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
Thumbnail
「怒!小女孩遭戀童癖誘拐,竟慘遭玷汙!」、「悲!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害女童長大愛上當年綁匪!」 這種新聞是許多媒體最愛的題材,可以衝高點閱率,多數人看到這樣的新聞標題的反應會是「太可惡了怎麼會有這麼壞的綁匪!」、「這個小女孩好可憐喔」、「我們的社會生病了嗎?」。
Thumbnail
流浪の月(流浪之月)/凪良 ゆう 我仍一一捨棄,那些可貴的善意。 光憑那些,分毫也救不了我。 並非愛情,卻想陪在他身邊。 世界上所有人,應該都會批評我與你一起生活的決定。正因為擔心我,才會沒有人願意傾聽我的話語。 即使如此,我還是想待在你身邊…… 2020年的本屋大賞確定是由流浪之月獲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