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練習】經營自己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覺察練習】經營自己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見自己的不足,在學習實踐中驗證自己的想法、調整方向。一開始學習、複製別人的成功經驗和方法是必要的,在此同時思考適合自己的方式。

用適合自己及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去嘗試,慢慢調整並累積經驗。看似行動力不足、缺乏衝勁,在穩健中求成長是更適合自己的方式。

先求有,再求好。你呈現出的所有作品、說出的所有言論都是你給予他人的品牌形象。

確認自己的角色定位、設定目標;學習是在複製的過程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每件事都得來不易,每一步都需要用心經營。是一場持久戰,看得是長遠的未來,而不是眼前的利益得失。

明白自己要的是一份能夠堅持並長遠的事業,而非短暫。

走在自己的時區裡,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追求理想、達成目標。

複製是為了學習,在還不確定方向的時候用別人的方式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避免盲目的跟從而失去方向,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

avatar-img
府辛聊瘉室
148會員
290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府辛聊瘉室 的其他內容
做著一件看似沒有結果的事,除了要面對自己時不時的靈魂烤問,還要承受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不管不顧放手一博的創業家,即使犯錯跌倒了,身邊的人還是會給予支持及肯定。 一個深思熟慮,追求心靈層面及自我成長的人,要得到認同就顯得比較困難。 追求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型態。 「物質欲望」與「心靈欲望
長達十年左右處於精神內粍的狀態。壓死駱駝的那一根稻草是最後那三年工作上遇到的低谷。 當處於低谷時應該感到開心,因為很快便能迎來觸底反彈的時機。 現在回想起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但幸運的是自己撐過去了,確實迎來了生命的轉機。 相信有很多人遲遲未迎來這樣的時機,從此墜落谷底選擇了自我放逐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如何分辨是欲望過多還是過於安逸。 如果說欲望無法填滿的,就將它視為一個目標,為生活找個重心。 總會有人來告訴自己,提點自己還有那些未完的課題。 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試圖將個人的生命軌跡套用在我們身上。 生活的重心離不開工作、感情、家庭。生命的輪替,每個階段的重心也會有所不同。 解決了一個問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做著一件看似沒有結果的事,除了要面對自己時不時的靈魂烤問,還要承受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不管不顧放手一博的創業家,即使犯錯跌倒了,身邊的人還是會給予支持及肯定。 一個深思熟慮,追求心靈層面及自我成長的人,要得到認同就顯得比較困難。 追求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型態。 「物質欲望」與「心靈欲望
長達十年左右處於精神內粍的狀態。壓死駱駝的那一根稻草是最後那三年工作上遇到的低谷。 當處於低谷時應該感到開心,因為很快便能迎來觸底反彈的時機。 現在回想起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但幸運的是自己撐過去了,確實迎來了生命的轉機。 相信有很多人遲遲未迎來這樣的時機,從此墜落谷底選擇了自我放逐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如何分辨是欲望過多還是過於安逸。 如果說欲望無法填滿的,就將它視為一個目標,為生活找個重心。 總會有人來告訴自己,提點自己還有那些未完的課題。 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試圖將個人的生命軌跡套用在我們身上。 生活的重心離不開工作、感情、家庭。生命的輪替,每個階段的重心也會有所不同。 解決了一個問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