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練習】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份自己想要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入同樣的循環裡,最終還是形成了內粍。

誠意的面對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一份什麼樣的關係。在雙方都無法給予的同時放下。

將心中的那一份美好及情份珍藏在心中,是否會比起強求來得更灑脫、自在。

每個人的認知及感受都有所不同,唯有雙方合意的關係,才是最好的延續。

接受你們最終還是無法走在一起。因為各自有各自的規劃及該遇見的人。

既無奈卻也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實。誰的人生還沒有一點點遺憾呢?

與其互相折磨、糾結。現階段的狀態也許就是最好的安排。

不強求在對方心裡佔有一席之地,這都是我們單方面的以為。

以為擁有一個身份,就能合理的出現在對方的生命裡。

卻不知這也許是一種打擾,讓自己低到塵埃裡,可能因此錯失了遇見其他人的機會。

接受在關係裡的不如己願,讓自己有重新出發的機會。不是不珍惜,而是真的無緣。

avatar-img
148會員
284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府辛聊瘉室 的其他內容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讓自己時刻保留愉快的心境,有助於顯化希望的結果。多接觸大自然能讓人充滿更多的正能量,有助於吸引正確的人、事、物,來到面前。不是盲目的讓自己維持正能量,而是為了心更開闊和快樂。 生活已經充滿了太多的不愉快,在閒瑕時間給予自己更多正向的循環。 情緒很多時候是反應我們的內心及潛意識裡的想法,總會因為生
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尋找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早已付諸行動去實現。 有些人跌跌撞撞仍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看見自己的長處及短板不是為了持續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朝自己的長處加強。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加強自己的優點,並讓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去年底讓自己的生活多點嚐試,接觸了新的行業「直銷」。後來發現和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有些衝突。思考後決定放下,往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出發。 在身邊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自己完全變了個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與外界世界的碰撞,之前加入的朋友群也無預警的解散了。原本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貌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讓自己時刻保留愉快的心境,有助於顯化希望的結果。多接觸大自然能讓人充滿更多的正能量,有助於吸引正確的人、事、物,來到面前。不是盲目的讓自己維持正能量,而是為了心更開闊和快樂。 生活已經充滿了太多的不愉快,在閒瑕時間給予自己更多正向的循環。 情緒很多時候是反應我們的內心及潛意識裡的想法,總會因為生
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尋找自己能做些什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幸運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並早已付諸行動去實現。 有些人跌跌撞撞仍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看見自己的長處及短板不是為了持續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朝自己的長處加強。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加強自己的優點,並讓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去年底讓自己的生活多點嚐試,接觸了新的行業「直銷」。後來發現和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有些衝突。思考後決定放下,往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出發。 在身邊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自己完全變了個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與外界世界的碰撞,之前加入的朋友群也無預警的解散了。原本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有沒有發現當你愛一個人時往往以為自己很了解對方,但很多時那了解只是腦中的想像,並不是真正的了解,相處久了就才發現對方跟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有時是自己或對方為自己畫了一個圈,根本不想走出那個圈子以外讓對方去了解自己。
好像很多人都很渴望可以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但在一個人真正充分了解自己之前,想看到、得到什麼就能如願所償其實事件很瘋狂的事情。許多人因此大起、因此大落。 你怎麼知道自己想看到的真的就是心裡真正想要的? 很多時候看見、得到了,卻沒有相應的下一步配套,結局往往就是發覺不知道為什麼...
沒有戀愛經驗的我,不知道和一個人相愛的感覺,自己也不是不需要戀人的愛,但沒有好像也沒什麼關係,而我也是個普通人,會想感受被一個人疼愛著、是被捧在手心的那個唯一優先。 每個人要的愛,對愛的需求、定義和標準皆不同,愛,我不是不需要,我只是努力讓自己不去需要。 上面的內容是忘了多久以前寫到一半就擱
Thumbnail
無論交知心有深度的朋友或是戀人(生命深度的共行伙伴),除了首要的心性和人品之外,一定要選擇想要瞭解你、想要理解你,並且具有能力可以去理解的人。 自己不是一個認為喜歡我的人都該自動化了解我、理解我的人才有眼界識出這樣的人。 想要瞭解是個高度興趣感,涵蓋了淺度到深度對你的探知欲,沒有這種渴望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抱著對他人的期待,認為別人應該這樣,事情應該那樣。然而,當現實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時,心中的無明火便會被點燃,開始不快樂。 為何要視他人滿足自己的期待為理所當然呢?這種期待本身就帶有一種不合理的我執。我們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家家有
自從開始撰寫過往情史,好像有更多的時間跟自己對話,我似乎從來沒有問過自己好不好,但卻習慣去關心別人還好嗎? 我習慣去照顧別人,用盡全力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別人,不管是金錢、時間、感情,總是無法衡量輕重,然後傷痕累累再自己好起來。 回首過去,我沒有空窗期,需要有人在身邊,導致我一直以為我愛上誰,但該沉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有沒有發現當你愛一個人時往往以為自己很了解對方,但很多時那了解只是腦中的想像,並不是真正的了解,相處久了就才發現對方跟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有時是自己或對方為自己畫了一個圈,根本不想走出那個圈子以外讓對方去了解自己。
好像很多人都很渴望可以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但在一個人真正充分了解自己之前,想看到、得到什麼就能如願所償其實事件很瘋狂的事情。許多人因此大起、因此大落。 你怎麼知道自己想看到的真的就是心裡真正想要的? 很多時候看見、得到了,卻沒有相應的下一步配套,結局往往就是發覺不知道為什麼...
沒有戀愛經驗的我,不知道和一個人相愛的感覺,自己也不是不需要戀人的愛,但沒有好像也沒什麼關係,而我也是個普通人,會想感受被一個人疼愛著、是被捧在手心的那個唯一優先。 每個人要的愛,對愛的需求、定義和標準皆不同,愛,我不是不需要,我只是努力讓自己不去需要。 上面的內容是忘了多久以前寫到一半就擱
Thumbnail
無論交知心有深度的朋友或是戀人(生命深度的共行伙伴),除了首要的心性和人品之外,一定要選擇想要瞭解你、想要理解你,並且具有能力可以去理解的人。 自己不是一個認為喜歡我的人都該自動化了解我、理解我的人才有眼界識出這樣的人。 想要瞭解是個高度興趣感,涵蓋了淺度到深度對你的探知欲,沒有這種渴望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抱著對他人的期待,認為別人應該這樣,事情應該那樣。然而,當現實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時,心中的無明火便會被點燃,開始不快樂。 為何要視他人滿足自己的期待為理所當然呢?這種期待本身就帶有一種不合理的我執。我們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家家有
自從開始撰寫過往情史,好像有更多的時間跟自己對話,我似乎從來沒有問過自己好不好,但卻習慣去關心別人還好嗎? 我習慣去照顧別人,用盡全力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別人,不管是金錢、時間、感情,總是無法衡量輕重,然後傷痕累累再自己好起來。 回首過去,我沒有空窗期,需要有人在身邊,導致我一直以為我愛上誰,但該沉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