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相處時,我們會希望對方在生活、衛生的習慣與認知上能與我們一致,這樣日子會過得較舒服;然而當對方的表現不如我們的預期時,我們可能會說出難道你就不能替我著想等類似話語,試圖讓對方感到愧疚,迫使對方做出改變來配合自己;但是當我們的要求越多,給對方造成的壓力與壓抑也越大,當雙方的壓力與壓抑越大,感情就越不穩定。
前面提到兩個人相處在一起是互相陪伴,「陪」在彼此身邊,兩人依舊是獨立的個體,對方不是我們的寵物、不是我們買回家的商品;因此對方如果不是不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任,只是無法達到我們的期望或標準時,那對方本來就沒有義務要配合我們。
對方在與我們一起生活前,已經使用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生活了幾十年,憑甚麼與我們一起生活後,就要改變自己過去幾十年的生活方式與習慣來配合我們?難道對方沒有依照我們的方式,日子就會過不下去?
因此本文要探討的主軸,就是如何在盡可能不改變或微調對方的情況下,讓生活環境依舊可以維持我們想要的樣子。
既然要盡可能不改變對方,那就是要從改變我們自己著手,而以下我會先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如果您有辦法接受這個觀點,那後面的內容才有辦法看下去。
『一定一定要清楚知道,到底要達到甚麼樣的目的,才會讓我們感到真正開心。』當我們越能清楚知道,達到甚麼樣的目的才會讓自己感到真正開心時,我們的內心就越不會被,為什麼對方就不能做好一點、為什麼每件事情都非得自己親自來做、為什麼都是我在做,而對方都不用做、為什麼對方就不能多替自己著想一些等等...這些想法給佔據。
舉個例子:
對方習慣站著小號,但會噴到馬桶坐墊,於是我們要求對方每次小號前要先把馬桶坐墊掀起來,但對方不是每次都會記得,因此當對方每忘記一次我們就與對方發生一次爭執;但我會建議當我們上完廁所後,自己就先把馬桶坐墊掀起來;你一定會覺得,我是被影響的人,憑什麼我還要自己掀起來?這是什麼狗屁觀點?
如果能夠坐在乾淨的馬桶墊上上廁所,才會讓我們有好心情,那每次上完廁所後我們自己就先把馬桶坐墊掀起來,這樣就可以確保每次上廁所時都可以坐在乾淨的馬桶墊上,讓我們每次上廁所都有好心情。
如果你願意試著接受這樣的觀點並做出改變,你會發現你的心情越來越不容易受他人影響,你會越來越懂得如何讓自己變得快樂,而不是讓自己的心情處處受他人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