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紀錄片】:Tinder 大騙徒(The Tinder Swindler)

【Netflix 紀錄片】:Tinder 大騙徒
我的經歷就像電影,但電影都會有壞人。
愛情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不管你心碎多少次,仍然憧憬愛。這些來自受害者的話語,為這部紀錄片奠定了心碎而又充滿希望的基調。
完美人設與「登門檻效應」的應用
- 這場詐騙的成功,歸功於詐騙者精密的「完美人設」塑造:私人飛機、保鑣、浪漫假期,這些甜蜜的糖衣迅速瓦解了受害者的心防。
- 登門檻的陷阱: 甜蜜關係建立後,詐騙者便開始進行經濟上的索求和情感上的勒索。詐騙者為求受害者徹底放下戒心,便是利用了「登門檻效應」:
當一個人接受了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後,為了維持認知上的連貫性,便會傾向接受更大的要求。 他們讓受害者相信這只是「幫他度過短暫困難」的小忙(如用受害者名義訂酒店),等到甜蜜假象徹底溶化後,剩下的就是讓受害者為他貸下巨額貸款的致命索求。
- 覺醒的痛苦: 紀錄片中的第一位女孩,直到為了他貸下多筆巨額貸款,且沒有預期收到應得的款項時,才終於願意相信:這一切都是假的。
輿論的二次傷害:誰才是真正的「笨蛋」?
- 案件公佈後,社群媒體對詐騙者的批判,卻轉向了對受害者的嚴苛檢視。她們被貼上「淘金女孩」、「笨蛋」,甚至「只是愛他的錢」等污名化標籤。
- 性別偏見的反思: 這份來自公眾的二次傷害,反映了社會對女性受害者的性別偏見:若女性在關係中受到傷害,很容易被檢視是否因「貪婪」或「愚蠢」所致。
- 更深層的欺騙: 更令人憤怒的真相是,在詐騙這些單身女孩的同時,他竟然還有一個「穩定交往(詐騙)」的女朋友!這揭示了詐騙者的極度邪惡與冷血,也幸運地讓這位「穩定女友」在案件公佈後得以被拯救。
結論:情感投資的「龐氏騙局」
- 這場世紀騙局,是情感世界版的「龐氏騙局」:利用後來的受害者資金,來維繫對前一個受害者的美好假象。
- 紀錄片與現實: 紀錄片與電影最大的差別,就是結局往往不能盡如人意。就像社會上許多不公平一樣,詐騙者最終的刑責與受害者損失相比,總是令人感到無奈。
- 警惕的價值: 然而,這個故事讓更多人看見,並能讓更多人警惕。它強烈提醒所有渴望愛情的現代人,在情感投資的領域,必須謹慎辨識虛構的人格塑造與真實的財務風險。
我想紀錄片與電影最大的差別,
就是結局並不能盡如人意,
就像社會上許多不公平一樣,
只能令人無奈。至少,
這個故事讓更多人看見,
能讓更多人警惕,
這彷彿感情世界版的龐氏騙局……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