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我恨我自己》:關注的種子結成惡魔果實。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好威映象 Hooray Films 提供。
電影開場,一對情侶來到餐廳慶生,開了一瓶昂貴美酒,男人卻要女友假裝接電話並走出餐廳。女友說不想被關注但仍照做,直到服務員過來幫助慶生才回到座位,卻變得更受注目。鏡頭來到餐廳外,男人拿著酒瓶奮力奔跑,服務員緊追在後,原來是偷酒的策略。只是在男人逃遠後,服務員卻沒對留在原地的女友有任何舉動,雖然對偷竊來說是件好事,可是女友心中反而產生了作為焦點卻被無視的心情,也讓一顆尋求關注的種子在心中悄然埋下。
圖片來源:好威映象 Hooray Films 提供。
電影的第一場戲,隱晦點出兩人在社會中的存在感,也是情侶關係裡的高低順位,於是當畫面來到同居住所,還能見到一幅如同男性支配著女性的畫作。
然後電影告訴觀眾男人藉由偷竊來創作藝術,女友則是咖啡廳店員,一場在咖啡廳前的狗咬人事件便加快了女友的心理轉變,因為直覺地幫忙受害者的她,因為全身沾滿鮮血獲得注目,此時她感受到價值,甚至不清潔地以狼狽樣態返家,更把一路上的視線當作成就。只是在家中等待著的是以後腦勺和她對話的男人,沒有第一時間發現她的「事蹟」。這就更完整了女友的心理,當尋求關注的種子滋長成果實,她已經知道自己渴望被關注。
圖片來源:好威映象 Hooray Films 提供。
完整角色之後,電影轉而描寫群體場面。情侶檔參與聚會、與友人共處,而這份求關注的心理變得如何?女友由炫耀開始,邁向謊言,再來演戲,最後是自我破壞。且用電影的極端性來看,還能把自我破壞視作一種行為藝術,只是當女友發現再也突破不了上限時,也變得擔心被他人點破她的有意和虛假。
這則使電影在心理層面的描寫轉換為現實和幻想的重複比照,好在比起停滯,更像是種困局。而且接下來有再由個人延伸至社會,並加深電影對藝術產業的諷刺力度,就連男人為展覽取名,都能被女友挑出使用英文名稱不夠在地、自以為國際化的毛病(此時電影本身若只有英文名稱,想必能成一手高級諷刺)。只是回頭來看,電影沒辦法讓我相信情侶檔的相愛與連結,兩位自戀者是如何維持關係?甚至對方會不斷讓自己的高光時刻出糗。
圖片來源:好威映象 Hooray Films 提供。
好在《我恨我自己》打造出自成一派的特色,在這個倡導愛自己的時代,以極端的方式帶來讓人反感的成功,而對這部電影而言,越讓人反感也就是越成功。
尤其電影抹滅掉觀眾以往對奧斯陸感受到的現代氣息,轉而化作一種充滿利己主義、求關注心理的不適之城,也刻意將場景打造得滿溢生活氛圍與藝術性,並透過貼近現代社群媒體所帶來的不安以及幻想手法,把這份尋求關注的渺小想法變成巨大且令人鬼迷心竅的壓力,甚至是已經看得見畫面的慘劇。也讓我對在電影中飾演廣告導演的編導克里斯托弗博格利有了未來期待;另外女主角克莉絲汀庫亞斯托普也帶來有別於《忍者寶寶》的精湛演出,讓人又恨又愛!
圖片來源:好威映象 Hooray Films 提供。
電影評價:B+
台灣上映日期:2023.07.07
台灣代理片商:好威映象 Hooray Films

這裡是以影視為主題的觀點分享帳號,有電影和影集的推薦,也有作品與演員介紹,藉此使人對影視文化產生進一步的興趣甚至思考。
每週將會提供不同的資訊,並擁有IG平台的獨家內容,歡迎按下追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