鱈魚戰爭給台灣的啟示

鱈魚戰爭給台灣的啟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鱈魚戰爭(冰島語:Þorskastríðin,英語:The Cod Wars)是指英國為了爭奪冰島水域的鱈魚捕魚權而與冰島在1958年至1975年間發生的漁業衝突的總稱。這17年間英國與冰島總計發生了三次衝突,全都由冰島勝利告終。


冰島之所以能夠在沒有海軍及國家實力小於英國的前提下,在外交上取得美國及一眾北約國家的支持,對英國施壓讓其對冰島的漁業談判讓步,除了冰島在GIUK(GIUK缺口是描述位於北大西洋挪威海海域上一處與海軍作戰有重大關係的海域。GIUK的縮寫來自於格陵蘭、冰島和英國(Greenland,Iceland,UK,縮寫為GIUK)這三個地方,GIUK缺口就是指位於這三地之間的海域)的重要位置逼美國不得不為了防禦蘇聯潛艇而對英國政治外交施壓促其對冰島讓步,更關鍵的是冰島歷任總理的態度都極其強硬,這也是最大的關鍵。


冰島的例子台灣應該要仔細研究,特別是鄰國常常侵害漁民的生計,而歷任政府卻不肯強硬的當下,當年冰島利用蘇聯的冷戰威脅及GIUK的關鍵地理位置逼得美國不得不左袒,台灣其實也能利用類似的優勢,既然美國不希望兩岸和平甚至協商統一,那台灣有時候就該強硬起來,如果美國不願意在外交上真心支持台灣,那台灣有權利自己決定自己的外交,包括與中國協商統一也是選項之一,現實就是台灣越聽話,美國越看不起你,自然任人擺布毫無尊嚴。


如果台灣歷任總統有鱈魚戰爭中冰島歷任總理的魄力,漁民何以屢屢被鄰國欺壓?何況當年的冰島是沒有海軍的,只有海岸警衛隊就敢於與英國海軍相抗,如今台灣的條件不弱於冰島卻沒有替漁民爭取權利的魄力,當年的冰島充分利用了GIUK的地理特性及北約對蘇聯潛艦的忌憚,讓自己在對英漁業談判中賺足資本引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施壓英國讓步,這足以讓台灣當成借鏡,在外交戰略上台灣歷任總統基本都是任美國擺布,期望被美國保護,導致在與菲律賓及日本的漁業衝突中,卑微的因為美國壓力只能吞下去,其實台灣有機會走冰島當年鱈魚戰爭的外交戰略,因為不論是協商統一,或是兩岸不戰不和的現狀被改變都是對美國利益的損失,孫子在虛實篇這樣闡述「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雖劃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所謂攻其必救之地,以冰島為前車之鑑,台灣如果繼續無底線的迎合美國而不強硬的利用自身的優勢保護自己,下場不光是漁民的生計受害,日後在國際情勢上必然陷入被動,所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希望不論執政黨派為何請強硬的維護國家利益,而非對美國無底線的服從。


avatar-img
李建宏的沙龍
7會員
187內容數
攀附權貴簡單,但是卻會失去做人的脊梁,不管誰當權,只要有任何的失道寡助,老夫絕對不會視而不見,我腦後的反骨專為當權者而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建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甫上任的國防部長,一上任就把在部隊行之有年的刺槍術廢除了,而廢除刺槍術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也在軍隊中引起相當大的爭議,擁護刺槍術跟贊成廢除刺槍術的各方意見,互不相讓甚至已經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不論正反意見,都難有企及核心要害的思考,問題往往不是訓練科目本身,而是訓練科目在部隊甚至在軍隊高層被如何定
近來對岸大動作的所謂懲罰「台獨」一連串的大動作,可以說是針對性極強,而國內政客的反應也很有意思,除了例行的場面話,覺得對岸的法律管不到台灣外,但核心的問題其實相當啼笑皆非,陷入一種庸人自擾無事惹塵埃的邏輯,其實就其本源來說兩岸都陷入了為一個不存在的議題打稻草人的迷思,首先就字面來說「獨立」是屬地脫離
在不遙遠的歷史長河之中,具有排他性及傷害民主人權的法西斯主義,曾經在人類的歷史產生深重的災難,也導致二次大戰的爆發天文數字的生命作為人類愚蠢的代價,但是人類真的記取教訓了嗎?把眼光放回如今的台灣,在一些政客愚蠢居心叵測的言行之下,再一次看到法西斯黨徒的餘孽在為其招魂,顯然這些政客完全不會記取教訓,打
戰爭在這個號稱進入文明社會的現代依舊沒有絕跡,如今的巴勒斯坦正日復一日的承受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而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及鮮血也是一面照妖鏡,支持或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無非也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之下,充滿雙重標準及政治算計,一場戰爭折射出國際現實及大國政治的無恥及雙標,拿支持以色列的大戶美國來說,其無恥雙重標準的
政治改革是一個不能今是昨非兩套標準的任務,而所謂今是昨非的荒誕我們在惡意阻撓國會改革的民進黨身上看到,其實仔細思考高下立判,民進黨對於因為國會聽證權擴張失去的保護傘感到焦慮,而不惜發動側翼分子甚至在國會醜態百出,但民進黨應該自己很清楚但凡一個法令通過是所有的政黨還有官員都一體適用,並非只針對民進黨,
今年發生的死刑釋憲的事件,除了引發對死刑立場不同的雙方激烈的爭辯,也暴露了人性險惡的鬧劇,首先法律存在的原則就是揚善懲惡,殺人者死古之常例,豈能在法律上竭盡所能的去開脫惡人?美其名「修復性司法」,但國法的威信何在?受還仁及其遺族的撫慰又該如何?這場死刑釋憲的事件注定是一場在受害者遺族傷口上灑鹽的鬧劇
甫上任的國防部長,一上任就把在部隊行之有年的刺槍術廢除了,而廢除刺槍術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也在軍隊中引起相當大的爭議,擁護刺槍術跟贊成廢除刺槍術的各方意見,互不相讓甚至已經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不論正反意見,都難有企及核心要害的思考,問題往往不是訓練科目本身,而是訓練科目在部隊甚至在軍隊高層被如何定
近來對岸大動作的所謂懲罰「台獨」一連串的大動作,可以說是針對性極強,而國內政客的反應也很有意思,除了例行的場面話,覺得對岸的法律管不到台灣外,但核心的問題其實相當啼笑皆非,陷入一種庸人自擾無事惹塵埃的邏輯,其實就其本源來說兩岸都陷入了為一個不存在的議題打稻草人的迷思,首先就字面來說「獨立」是屬地脫離
在不遙遠的歷史長河之中,具有排他性及傷害民主人權的法西斯主義,曾經在人類的歷史產生深重的災難,也導致二次大戰的爆發天文數字的生命作為人類愚蠢的代價,但是人類真的記取教訓了嗎?把眼光放回如今的台灣,在一些政客愚蠢居心叵測的言行之下,再一次看到法西斯黨徒的餘孽在為其招魂,顯然這些政客完全不會記取教訓,打
戰爭在這個號稱進入文明社會的現代依舊沒有絕跡,如今的巴勒斯坦正日復一日的承受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而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及鮮血也是一面照妖鏡,支持或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無非也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之下,充滿雙重標準及政治算計,一場戰爭折射出國際現實及大國政治的無恥及雙標,拿支持以色列的大戶美國來說,其無恥雙重標準的
政治改革是一個不能今是昨非兩套標準的任務,而所謂今是昨非的荒誕我們在惡意阻撓國會改革的民進黨身上看到,其實仔細思考高下立判,民進黨對於因為國會聽證權擴張失去的保護傘感到焦慮,而不惜發動側翼分子甚至在國會醜態百出,但民進黨應該自己很清楚但凡一個法令通過是所有的政黨還有官員都一體適用,並非只針對民進黨,
今年發生的死刑釋憲的事件,除了引發對死刑立場不同的雙方激烈的爭辯,也暴露了人性險惡的鬧劇,首先法律存在的原則就是揚善懲惡,殺人者死古之常例,豈能在法律上竭盡所能的去開脫惡人?美其名「修復性司法」,但國法的威信何在?受還仁及其遺族的撫慰又該如何?這場死刑釋憲的事件注定是一場在受害者遺族傷口上灑鹽的鬧劇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