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見學之旅|重生的百年老建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銜接上篇2024上海見學之旅|老建築的時代魅力-迷人的徐匯區,重生的百年老建築這篇,是因我發現全部寫在一篇太長而另外切割出來的下集。


張園-「上海第一名園」

雨天,看著我一一記錄在高德地圖上朋友們推薦的地點,便決定乾脆一路隨心而行。在去了愚園路及蔦屋書店後(2024上海見學之旅|誰去旅遊結果都在泡書店啊...🙄-五家書店+酒店書櫃的一本設計書~)便又步行來到張園。又濕又累的我,忙著看這Leo推薦的地點。順帶一提,這裡再走不遠便是上海最大星巴克所在之處呢!(2024上海見學之旅|蘋果亞洲最大旗艦店+中國首座愛馬仕之家+上海最大星巴克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威海路588弄
始於1882年 上海現存最完整石庫門建築群
張園位於今南京西路以南,石門一路以西的泰興路南端,其地本為農田,1878年由英國商人格龍營造為園。1882年8月16日,中國商人張叔和自和記洋行手中購得此園,總面積21畝,起名為「張氏味蓴園」,又稱張家花園。
其後歷經多次改建,又於2022年11月27日,重建後的張園西區揭幕。12月1日起,張園向社會公眾開放。(參考文章:百度百科

初入張園,可在導覽地圖上看到這裡有許多知名大牌進駐。

raw-image

不過我並沒有一一去探尋深究這些品牌。國際大牌設立店面於此,其實感覺更像是一種形象店的設定,可以結合百年建築的歷史地位及各品牌店面群聚所帶來的名氣。反倒,更讓人值得一看的是時尚品牌如何利用各種設計、裝飾,才能同時不遮掩建築本身的特色並凸顯品牌的形象。

所以穿梭在建築之間,我反倒是拍攝了不少建築細節,以及新舊物件相結合的有趣對比。

上海張園,原本是私家園林「張氏味蓴園」,後不僅向遊人開放,並在清末張園甚至成為了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動場所。也曾是是霍元甲勇鬥大力士的比武台,還是孫中山來滬演講的大講堂。而後幾經修繕,在2022年終於又重新開放,上海張園見證著新舊上海百年間的起落與沈浮。

「修舊如舊」

參考文章:上海張園|始於1882年 上海現存最完整石庫門建築群

超過百年的老建築,若不經過修整是肯定有不少破敗及不方便之處。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他們是以2mm為準則。2mm以下則保留其滄桑感,2mm以上則用特製的磚粉修補。也會派人前往金山老工廠,搜集真正的老瓦老磚,或是請技術熟練的老工匠一點點比對,力求還原度必須到95%以上。


有一些可惜的是,並沒有辦法實際進入建築之內巡禮,僅只能穿梭巷弄之間,及從網上新聞及修整資料中瞭解建築群的結構、歷史,去想像曾經貧富共居的情景了。

現在看到的繁華,著實讓人很難想像2018年以前,這裡還多戶共居,摩肩擦踵,甚至有500多戶人家仍舊使用著手拎馬桶。

參考文章:
閱讀上海張園——隱藏在“頂流”裡的有趣細節
張園的故事

下雨天遊張園,不幸也幸。因著下雨,遊客多在大馬路對面的商店街逛街,在張園裡參觀的人倒很少。因此能夠慢慢地走走看看,並拍照紀錄。

回到台灣後,仔細研讀了相關歷史,更加理解了張園的歷史地位及修復期間的用心。傳統手工匠人的珍貴,便在這一磚一瓦裡體現....

raw-image

船廠1862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江大道1777號

船廠1862是一座擁有160餘年歷史的造船廠,已變身為保留“工業建築遺蹟”的文化商業 綜合體。始建於1862年的上海船廠,曾是中國現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記錄了中國造船業的發展史。(參考文章:百度百科

去完世博展覽館看完「設計上海」展覽後,應朋友邀約來到浦東用餐。

2024上海見學之旅|設計上海-跟著設計師一起去看展

朋友邀約的餐廳與我下榻酒店其實是不同方向的兩個地方。當時有點疑惑為什麼要特地跑到那邊去吃飯。待食畢,朋友說想帶我去附近舊船廠改建之處看看時我才驚喜的發現為什麼特地讓我跑到這裡。

原來職業是建築師的友人,是想要帶我去餐廳附近的船廠看看。

「船廠1862」是由上海船廠鍛造機間舊址改造而成的藝術中心,是上海精華地區的工業地景之一,改造案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操刀,Arup 擔任工程設計服務,包含結構、機電、立面及照明等工作,將舊船廠改造成了一座全新的,面積為9000平方米的多功能綜合設施。(參考文章: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改造 黃浦江邊上海老船廠1862 工業地景變身新公共空間

隈研吾:「新建築的物質性超越了它的視覺體驗效果,因為它需要人體中的五種感官參與其中,並且記住它。」

建築裡許多垂直空間的留白,能夠更好地呈現船廠空間及結構的聳立。新舊材料地交錯及融合也讓人感覺十分融洽,沒有一點令人感到彆扭。經過整修後的老船廠成為了一個集時尚、藝術、展覽為一體的商業藝術空間。

即使去的時間因為是晚上,很多店家都已關門,但整體空間還是亮著可以進去參觀。整棟建築物本身就是最值得看的大型藝術品!

在呈現波浪狀的弧形結構上投影。影像一邊訴說著老船廠的故事,一邊也讓人更能把目光聚焦在建築的各個美麗點線面之上!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拿來形容這個裝置藝術感覺真是貼切~乍看裝置藝術的船上貨物很像是建築般高低起伏,但轉個向再看,你會發現那些建築物其實又是不同高矮的英文字體組成的句子。

連鐵藝指引牌也使用了有鏽蝕感的鐵件。一看便知道是新的創意,但又完美與周圍材質相容!其中又運用了區塊堆疊、不同程度的鏽蝕感與噴漆上色來做出區隔與要特別凸顯的部分。

磚的使用上是也船廠改造的一大特色。其中這一大面青磚牆的搭配讓人印象深刻。圖二還可看到青磚混搭洞洞紅磚~

紅磚 與 青磚

紅磚是台灣最常見的磚頭,一般鄉間小路都可以見到,這種磚頭以以粘土、頁岩、煤矸石等做原料,進窯後燒至約900℃,熄火後自然冷卻,因為窯中的空氣流通有很充足的氧氣,因此磚中的鐵元素會被氧化,磚就成了鮮豔的紅色。

青磚則是常見於大陸北方,例如北京的紫禁城(故宮)整座建築結構部分都是用清磚建造的,外表看起來紅牆碧瓦,灰泥層的下方卻都是青磚。青磚的原料是粘土,在窯中會燒至1000℃,冷卻時會在窯中澆水,水份遇熱在窯中形成水蒸氣,阻隔了謠中的空氣流通,因此磚中的鐵元素沒有氧化,磚就成了青色的。據說古時候的青磚冷卻時並不加水,而是燒時是在密閉的窯中慢慢降溫,這樣子生產的青磚比現在青磚更堅固,向石頭一樣質地很細緻。

紅磚比起青磚,生產工法較為簡單,容易用機械大量生產,所以價錢較便宜,被廣泛運用。而青磚製法複雜,產量少成本高,但是它比紅磚結實,有好的耐鹼性、耐久性。
(文章出處:東西創意工務所

上海船廠其實早上去參觀,或許更能感受到建築大師隈研吾的用心。光線會透過屋頂、牆壁等各處穿透進來照射在空間裡,也能感受穿梭光影之中的樂趣。或許會是我考慮下回再訪的地方呢!

黃浦江畔

參觀完船廠,走出來便是江邊的散步步道。

raw-image

一般大家去上海旅遊都要去看看的外灘,其實就在河的另一側。也就是說,我在對岸!

在上海住過三年的我,外灘也因帶著家人及來訪朋友遊玩而去過幾次。其實我並不是很愛人群眾多的觀光區。

所以這次能夠從黃埔江的對岸去看到建築群完整的模樣反而對我來說感到更加地開心~

江的兩邊完全是不同的風情,一側人聲鼎沸,一側悠閒安靜。我想,很適合我這個I人~


邊走邊看-

終於,上海見學之旅系列即將到尾聲。整理照片時還是能感覺到這一路的風景彷彿歷歷在目。餘下仍有些有趣的街景照片便附錄在下方的輪播圖片。對了~仔細看,有少林功夫文化中心喔~(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好好宅在家
293會員
176內容數
住家這個量體,雖然無聲, 但卻陪伴並保護著住在裡面的人. 不論快樂悲傷,秋冬春夏.
好好宅在家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自上篇文章內建商的建案模型呈現後,再來到下篇地區的公共建築,我們在欣賞讚嘆的同時,是否也可以反向思考臺灣對於美感和建築設計的重視程度....
Thumbnail
2025/04/19
自上篇文章內建商的建案模型呈現後,再來到下篇地區的公共建築,我們在欣賞讚嘆的同時,是否也可以反向思考臺灣對於美感和建築設計的重視程度....
Thumbnail
2025/04/16
趕在三月底去看了平田晃久的建築展,當拍照時看到建築模型背後正對著藍天白雲,就好像在陽光之下,朦朦朧朧的視線裡,建築和人物都活了起來~
Thumbnail
2025/04/16
趕在三月底去看了平田晃久的建築展,當拍照時看到建築模型背後正對著藍天白雲,就好像在陽光之下,朦朦朧朧的視線裡,建築和人物都活了起來~
Thumbnail
2025/03/26
看完了上集的玄關庭院、生態房、家庭劇院、漫畫房,這次金大浩主播還把甚麼興趣擺入家中?還有多少我們沒想到的天馬行空,他卻努力實現了夢想!堅持想法的裝潢,以及在生活中實踐自我,讓我們一起分享他對生活細節的重視與對夢想的堅持。
Thumbnail
2025/03/26
看完了上集的玄關庭院、生態房、家庭劇院、漫畫房,這次金大浩主播還把甚麼興趣擺入家中?還有多少我們沒想到的天馬行空,他卻努力實現了夢想!堅持想法的裝潢,以及在生活中實踐自我,讓我們一起分享他對生活細節的重視與對夢想的堅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張園「上海第一名園」、船廠1862,皆見證著了上海百年間的起落與沈浮。將破敗老建築改造重生,並融入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共榮,這兩處都能讓人感覺到成功再生的喜悅。
Thumbnail
張園「上海第一名園」、船廠1862,皆見證著了上海百年間的起落與沈浮。將破敗老建築改造重生,並融入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共榮,這兩處都能讓人感覺到成功再生的喜悅。
Thumbnail
促成"上海行"成為"見學之旅"的最大誘因其實是黑石公寓。那可以追究到2019年我在公眾號看到一篇介紹黑石公寓的文章,讓我對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產生一種莫名的夢幻感並期待有天能實際站在建築前參觀。
Thumbnail
促成"上海行"成為"見學之旅"的最大誘因其實是黑石公寓。那可以追究到2019年我在公眾號看到一篇介紹黑石公寓的文章,讓我對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產生一種莫名的夢幻感並期待有天能實際站在建築前參觀。
Thumbnail
文化創意聚集地 華山文化創意園區位於台北市中正區,是一個充滿歷史和現代創意氛圍的地方。這裡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酒廠,如今經過重新規劃和修繕,成為台北市民和遊客最喜愛的文化創意聚集地之一。 各式各樣的展覽 在華山文化創意園區,不同時期會舉辦各式各樣的展覽,從藝術展到設計展,從科技展到手工藝展,應有
Thumbnail
文化創意聚集地 華山文化創意園區位於台北市中正區,是一個充滿歷史和現代創意氛圍的地方。這裡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酒廠,如今經過重新規劃和修繕,成為台北市民和遊客最喜愛的文化創意聚集地之一。 各式各樣的展覽 在華山文化創意園區,不同時期會舉辦各式各樣的展覽,從藝術展到設計展,從科技展到手工藝展,應有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一直都很喜歡裡原來史博物館的二樓小餐廳,所以這次換成這個四樓的大餐廳,滿懷希望。只是第一個婉惜的就是窗景沒了,看不到下面的荷花池,只能看到遠遠的樹木跟大樓群。 本來置身於史博物館四樓的大餐廳,心中充滿著期待與新奇,但當我抵達時,第一個讓我感到遺憾的是,窗外還離了三米的大走廊。曾經那荷花池的倩影,如
Thumbnail
一直都很喜歡裡原來史博物館的二樓小餐廳,所以這次換成這個四樓的大餐廳,滿懷希望。只是第一個婉惜的就是窗景沒了,看不到下面的荷花池,只能看到遠遠的樹木跟大樓群。 本來置身於史博物館四樓的大餐廳,心中充滿著期待與新奇,但當我抵達時,第一個讓我感到遺憾的是,窗外還離了三米的大走廊。曾經那荷花池的倩影,如
Thumbnail
透過手繪分享了歐式復古、日式清雅和臺式古樸的城市景觀,每種風情都有吸引人的地方,各有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Thumbnail
透過手繪分享了歐式復古、日式清雅和臺式古樸的城市景觀,每種風情都有吸引人的地方,各有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Thumbnail
上海,永遠的東方明珠,雖然經歷抗戰時期、文革時期和多年共產鎖國,但,上海那不可忽視、隱藏不住的生命力,在開放後,如雨後春筍般破土、成長。 這一篇不是續集的開始,是結束也是開始。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Thumbnail
上海,永遠的東方明珠,雖然經歷抗戰時期、文革時期和多年共產鎖國,但,上海那不可忽視、隱藏不住的生命力,在開放後,如雨後春筍般破土、成長。 這一篇不是續集的開始,是結束也是開始。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Thumbnail
無論看見了多少臺階, 無論走遍了多少街道, 也不管覆蓋屋頂的是什麼, 或者那片牆的建材有多特殊... 組成一座城市的不是那些, 而是「空間量度」與「過去事件」的關係, 欄杆的高度與翻過欄杆的志願者, 漁網的破洞與修補的老人們閒聊著話當年, 這些記憶, 清晰或模糊的過往, 城市被一
Thumbnail
無論看見了多少臺階, 無論走遍了多少街道, 也不管覆蓋屋頂的是什麼, 或者那片牆的建材有多特殊... 組成一座城市的不是那些, 而是「空間量度」與「過去事件」的關係, 欄杆的高度與翻過欄杆的志願者, 漁網的破洞與修補的老人們閒聊著話當年, 這些記憶, 清晰或模糊的過往, 城市被一
Thumbnail
景物召喚記憶、尋回時間,不管是之於個體抑或集體,我們總是透過一些「實體的物」,得已回到過去。 一幢房子、一根柱子、一扇窗,打開窗子,陽光照了進來,光影交織形成未知,來到「2023城中串遊季OPEN A NEW PAGE」(展期:2023/12/10-2024/1/15),走進台中城新的一頁。
Thumbnail
景物召喚記憶、尋回時間,不管是之於個體抑或集體,我們總是透過一些「實體的物」,得已回到過去。 一幢房子、一根柱子、一扇窗,打開窗子,陽光照了進來,光影交織形成未知,來到「2023城中串遊季OPEN A NEW PAGE」(展期:2023/12/10-2024/1/15),走進台中城新的一頁。
Thumbnail
上海是個充滿魅力的城市,我曾在那裡住過一段時間,主要是徐家匯一帶。我很喜歡法租界的梧桐樹,一排望過去,有種淒涼的美感。 最近我在追王家衛導演的《繁花》好難想像在我讀書求學的時候,上海發生那麼大的變化。一代人看一代人,總是感到不可思議。
Thumbnail
上海是個充滿魅力的城市,我曾在那裡住過一段時間,主要是徐家匯一帶。我很喜歡法租界的梧桐樹,一排望過去,有種淒涼的美感。 最近我在追王家衛導演的《繁花》好難想像在我讀書求學的時候,上海發生那麼大的變化。一代人看一代人,總是感到不可思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