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為什麼數學研究需要時間的沉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4年7月2日,


我正在指導的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說道:


「有的數學也有應用場景,但應用場景本身好像也不能指導方法的創新,


反而是要依靠數學感覺來進行研究。」


我當時給的建議是:「關於這個點,你可以注意,創新有分「問題的創新」與「解法的創新」。」


一般來說,實務能啟發「問題的創新」。


而「解法的創新」,則是要你對目前主流的解法都深刻理解,


知道他們各自做出什麼取捨,才有機會領悟出來。


我有一個博士二年級就知道的,實驗上的現象,


用標準的解法一直無法證明。


現在過了五年,我也是最近才想出一個新的解法,


然後證明了當時那個現象是真的能證明。


這五年我都一直在想為什麼標準的解法,


無法涵蓋我觀察到的那個現象。


然後我就一直去讀標準的解法的論文,


還有論文引用的以前的論文,


一直去追蹤歷史上這些論文作者是怎麼想事情的。


然後整個都掌握了,才真的領悟出一個新的解法,


證明就很順的寫出來了。


所以在我經驗上,「解法的創新」蠻需要一直往回追想法的源頭。


這個就會需要時間,讓自己成熟。


而「問題的創新」則是可以透過學習最新的literature,知道世界現在關心什麼,來達到。


你可以觀察各種教授,他們的發表履歷。


你會發現有一種人專門做「問題的創新」,但用的都是老解法,


這個就是在水文章。


而有的教授是有一兩篇「解法的創新」,


那個就真的厲害了。


這也是為什麼科學研究的大佬都會寫教科書,


這樣他才能把所有的標準解法都吃透,


也才有機會碰觸到「解法的創新」。


水文章這個事情難免,是學術界的標准流程。


但有堅持的人啊,他會有「解法的創新」的文章。


我對有「解法的創新」的教授就會格外尊敬。


去研究看看這類型的教授,


以前是怎麼樣一路走過來的,


我覺得這才是做學術的態度。

avatar-img
53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利用新聞獲得最新情報: - 「讀‘新聞’來獲得最新的情報。」這是日本作者出口治明在他的著書《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中提出的觀點。他強調,新聞是一個非常好的獲取最新知識的方式,特別是從有公信力的媒體上拿到值得細讀的新聞文章。 2. 使用網際網路作為字典與百科全書: - 出口
數學系的訓練,與上面閱讀原始碼的優先順序,本質上是反過來的。在數學的訓練中,是先把函數定義的非常清楚,再進一步去看函數應用在具體的數據上會發生什麼行為,然後就到此為止,不太會再有進一步的討論。但如上面西尾泰和所述,工程師看事情的角度,是先掌握全局,然後再進一步細化每一層的細節。
1. 完善計畫與靈活應變: - 很多人在做計畫時,會把一套計畫做得非常完美。然而,實施計畫時,總會有意外情況發生,使計畫無法順利執行。這時候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留下足夠多的餘量,可能是時間,可能是資源。另一個辦法,就是事先準備好B計畫,當局勢發展不如預期時,你可以依據這個替代計畫來應對。
我使用最多的共享經濟服務,不外乎就是Uber與Uber Eats。 的確Uber與Uber Eats 提供了更多選擇,在移動以及買東西吃的選擇上。 移動上,平時搭大眾運輸就可以到上班的地方, 而有了Uber,我還可以多更多移動的選項,去其他想去的地方。
1. 寫信作為知識生產手段: - 「寫信,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知識生產手段」,這句話出自日本作者梅棹忠夫的著作《知的生産の技術》。該書出版於1961年,梅棹忠夫在書中推廣的京大式卡片(京大式カード),其形式類似於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 (Zettelkasten),都是利用卡片索引來孕育與創造新想法的方
做事情做久,心情一定都會有高有低,總會覺得當時是不是選錯了,是不是現在轉換跑道,有機會彎道超車。其實事情用想的都很快,但實際做要持續做下去,阻力很大,其實非常困難。而井上新八這12個步驟,我共鳴最大的部分,就是步驟10:不用慌,也不用勉強,從容的繼續做下去。
1. 利用新聞獲得最新情報: - 「讀‘新聞’來獲得最新的情報。」這是日本作者出口治明在他的著書《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中提出的觀點。他強調,新聞是一個非常好的獲取最新知識的方式,特別是從有公信力的媒體上拿到值得細讀的新聞文章。 2. 使用網際網路作為字典與百科全書: - 出口
數學系的訓練,與上面閱讀原始碼的優先順序,本質上是反過來的。在數學的訓練中,是先把函數定義的非常清楚,再進一步去看函數應用在具體的數據上會發生什麼行為,然後就到此為止,不太會再有進一步的討論。但如上面西尾泰和所述,工程師看事情的角度,是先掌握全局,然後再進一步細化每一層的細節。
1. 完善計畫與靈活應變: - 很多人在做計畫時,會把一套計畫做得非常完美。然而,實施計畫時,總會有意外情況發生,使計畫無法順利執行。這時候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留下足夠多的餘量,可能是時間,可能是資源。另一個辦法,就是事先準備好B計畫,當局勢發展不如預期時,你可以依據這個替代計畫來應對。
我使用最多的共享經濟服務,不外乎就是Uber與Uber Eats。 的確Uber與Uber Eats 提供了更多選擇,在移動以及買東西吃的選擇上。 移動上,平時搭大眾運輸就可以到上班的地方, 而有了Uber,我還可以多更多移動的選項,去其他想去的地方。
1. 寫信作為知識生產手段: - 「寫信,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知識生產手段」,這句話出自日本作者梅棹忠夫的著作《知的生産の技術》。該書出版於1961年,梅棹忠夫在書中推廣的京大式卡片(京大式カード),其形式類似於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 (Zettelkasten),都是利用卡片索引來孕育與創造新想法的方
做事情做久,心情一定都會有高有低,總會覺得當時是不是選錯了,是不是現在轉換跑道,有機會彎道超車。其實事情用想的都很快,但實際做要持續做下去,阻力很大,其實非常困難。而井上新八這12個步驟,我共鳴最大的部分,就是步驟10:不用慌,也不用勉強,從容的繼續做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好友問我對「建構式數學」有何看法? 其實,我對傳統式和建構式的教法,沒什麼意見。各有利弊。 我比較在意的是:一定要孩子用「建構式」的做法,否則就拿不到分數。 不是要孩子、家長,別太在意分數、成績這事嗎? 這做法,最多用到小學三年級,還不是得另外學直式、橫式?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Thumbnail
在不一樣的數學課1,你可以看到Tony如何透過小組討論,打造一個好學、自學、共學的課堂風景。今天的日誌將聚焦在老師的課堂核心:引導。
Thumbnail
這學習的數學課,我們延伸了上學期的課程,複習了一點微分之後繼續接著上積分。 每堂課老師都會利用講義跟我們講課,並安排一些題目讓我們進行練習計算,在每週也會有一張兩到三題的練習題,讓我們練習,更加熟悉這週所學的知識,並且在其中還會進行一次期中測驗,讓我們看看是否有真正學會這些知識。  一開始我們主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學生又說:「但如果我將來讀文組,不就用不著了嗎?」我說:「假使你從數學課學到數學的精神- -嚴謹的邏輯思考,從而能判斷真假,不輕信未經證實的陳述或訊息,那麼起碼你不容易受騙,不容易被唬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好友問我對「建構式數學」有何看法? 其實,我對傳統式和建構式的教法,沒什麼意見。各有利弊。 我比較在意的是:一定要孩子用「建構式」的做法,否則就拿不到分數。 不是要孩子、家長,別太在意分數、成績這事嗎? 這做法,最多用到小學三年級,還不是得另外學直式、橫式?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Thumbnail
在不一樣的數學課1,你可以看到Tony如何透過小組討論,打造一個好學、自學、共學的課堂風景。今天的日誌將聚焦在老師的課堂核心:引導。
Thumbnail
這學習的數學課,我們延伸了上學期的課程,複習了一點微分之後繼續接著上積分。 每堂課老師都會利用講義跟我們講課,並安排一些題目讓我們進行練習計算,在每週也會有一張兩到三題的練習題,讓我們練習,更加熟悉這週所學的知識,並且在其中還會進行一次期中測驗,讓我們看看是否有真正學會這些知識。  一開始我們主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學生又說:「但如果我將來讀文組,不就用不著了嗎?」我說:「假使你從數學課學到數學的精神- -嚴謹的邏輯思考,從而能判斷真假,不輕信未經證實的陳述或訊息,那麼起碼你不容易受騙,不容易被唬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