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世界的局外人》:看懂國際大小事,一起打造台灣新未來!

更新於 2024/07/30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不當世界的局外人》的作者是「敏迪選讀」的敏迪。怕大家不知道還是小介紹一下。敏迪選讀是一個專講國際新聞的自媒體。最早是每天在LINE群組分享國際動態,後來有了自己的 app,是我少數長期追蹤、訂閱的自媒體之一。

這本書的主題就是敏迪的老本行:國際新聞。去年她預告要出書時就非常期待。沒想到在原本期望值就高的狀況下,讀完居然覺得比預期還要好看。沒意外應該會是我今年的前十。

以下想分三點來介紹這本書。首先,會探討為什麼我們需要讀國際新聞,告訴你為什麼國際局勢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接著,會分享要如何有架構、有系統地去閱讀國際新聞;最後,則會分享一下我平時如何吸收國際新聞,並揭露我的一個小小計劃。

【為何要讀國際新聞】

首先來談談為什麼要讀國際新聞。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國際情勢和自己沒啥關係,有種「疏離感」。畢竟,在台灣討生活已經夠辛苦了,哪有閒工夫去管別人家的事呢?非也非也。這邊我統整出兩大理由,告訴你為何和讀國際新聞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

〔一、國際的牽連性〕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國與國間往往是相互牽連的,沒有人能獨立於這個世界。事實上,我們的生活與國際動態可說息息相關,舉凡油電價格、社群使用或豬牛採買等各種你想得到的日常瑣事都能和世界的另一端牽上線。如敏迪說的:

我們的生活與國際關係水乳交融,不能拒絕,也無法切割。

比如,書中就提到 2020 年油價破天荒大跌的背後,其實就與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吵架」有關。很喜歡書中的這段形容:

國際局勢是一塊由數千個國家領袖共同交織出來的針織布,任何人的任一決定都會將故事帶往新的方向。

舉個我自己的經驗。時間回到 2018 年,當時的美國前總統川普對中國發起了貿易戰。那時我剛加入南科賣肝,這件事乍看很遙遠。沒想到後來到中國支援晉華建廠驗機就直接撞到禁令,公司馬上公告人員全數撤回,直接坐在美中對抗的海景第一排。而我之後的工作任務方向也整個大轉彎。

所以,別再以為國際情勢跟你無關了。認識國籍情勢對了解自己的生活乃至整個社會絕對很有幫助。很認同書中說的:

國際觀就是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可預測,進而做出對你或你所在的群體最有益的決定。

〔二、台灣的他山之石〕

讀國際新聞另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作為台灣的借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台灣是鬼島,一堆鳥事都被我們遇到。但如果你多多關心國際動態,就會發現我們並不是特別「衰」的國家,很多狀況不是只有我們遇到。許多社會問題都可以在其他國家看到相似的影子。

比如,現在台灣現在時常在吵的醫療困境,像是健保問題或是人員量能不足,就可以與韓國最近發生的醫療人員大罷工做對照:

又或者最近不時耳聞的虐嬰新聞。就可以與德國前陣子發生的托兒所大規模虐兒事件來做比較:

所以現在只要身邊有人和我說覺得台灣很亂、很糟怎麼辦,我一律推薦他們多去看國際新聞。多看看國外發生的事,能幫助我們去解讀國內的各種現象。才不會在那邊自怨自艾或是窮緊張。如同敏迪在書中說的:

把國際歷史經驗套用到臺灣處境,那股不安和不確定感,將會漸漸消弭。

【怎麼讀國際新聞】

好的,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讀國際新聞的重要性了,那我們應該怎麼讀呢?很多人也知道了解國際動態的重要,但這些內容實在太複雜了,根本不知道該從何了解起。這邊我整理了三個讀國際新聞的小撇步,讓你可以順利讀起來!

〔一、認識媒體的立場〕

很多人會認為閱讀新聞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不要被「帶風向」。但是敏迪認為,每個媒體其實都有「立場」。如果一篇新聞沒有立場,高機率就會變成像撒尿牛丸般什麼都混一點的農場文,或成為沒有溫度的單純記事。所以,在讀新聞的時候,追求「中立」並不必要。重點是知道每個媒體各自的立場,這樣就可以讓這些內容為己所用。

那要怎麼判別媒體的立場呢?最基本的就是建立起「確認媒體來源和作者」的習慣。看看是哪家媒體寫的,是具名還是綜合報導。另外,我們也可以從媒體的「出資者」來判斷立場。像美國之音是由美國國會出資的公營媒體;半島電視台則是由卡達王室出資的半國營媒體。立場不同,即使報導的是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的面貌。這邊以下面的兩個新聞標題為例:

  • 以色列軍隊和巴勒斯坦激進分子繼續跨境相互攻擊。
  • 230 餘枚火箭彈:巴勒斯坦抵抗運動繼續襲擊以色列,加薩地區遭到密集轟炸。

你覺哪一句美國之音下的標,哪句是半島電視台呢?對的,第一句是美國之音,第二句則是半島電視台。所以當我們閱讀國際新聞時也可以刻意多看看同件事情,不同媒體的說法有什麼差異。很認同書中說的:

我們要學會的不是背出公正的媒體清單,而是隨時隨地辨別媒體立場,進而擴充自身觀點。

透過多元的參照,你就可以更認識事件的不同面貌。

〔二、了解世界的框架〕

除了認識立場,在了解國際新聞時,要是能先對國際社會的框架有基本認識,讀起來就可以事半功倍。

首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去了解「地緣政治」。地緣政治指的是地理因素影響和型塑的政治與國家關係。像鄰國方位、地理環境或是自然資源都是影響地緣政治的關鍵力量。

比如,書中提到一個很經典的地緣政治例子。衣索比亞從 2011 年就一直想在藍尼羅河上蓋一座大壩,藉此解決國家的水電問題。但這個野望卻讓埃及整個跳起來。為什麼呢?因為這等於是截斷了他們的水源,讓埃及的農民無法依靠尼羅河灌溉。雙方因此劍拔弩張,時不時就有衝突。

衣索比亞的所設定的大壩位置(截自《不當世界的局外人》)

衣索比亞的所設定的大壩位置(截自《不當世界的局外人》)

除了地緣政治,國際新聞中還的另位一個核心是人。任何國際情勢的發展都與「人」有關。任何決策可能會因為現在的執政者的個性不動而有截然不同的發展。比如胡錦濤與習近平主政的中國就有完全不同的面貌。

很喜歡書中說的:

在國際新聞的世界裡,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遠的自己和別人。

搞懂地緣政治與人這兩個關鍵因素,就不會被國際新聞的複雜糾葛搞得霧煞煞!

〔三、打造專屬新聞牆〕

前兩點是認識國際新聞的骨架。接著我們要來補上血肉。要了解國際情勢,最好的方式是平時就不斷去吸收資訊。書中敏迪提了個很有趣的方法,就是去「餵養」你的社群。透過追蹤不同媒體的社群專頁,你就能在日常中輕鬆吸收國際新聞。畢竟,社群已經是每個人生活的一部份了。與其規定自己不要滑手機,不如讓瀏覽動態這件事情變得更有意義。書中建議可以追蹤以下三種媒體:

  1. 官方團體
    政府單位、學術機構或非營利組織。像是聯合國或者是國際難民署。
  2. 正規媒體
    一般的大型媒體。像英國的BBC或是德國的德國之聲。
  3. 有特定主題的粉專
    談國際新聞的自媒體。像是美國臺灣觀測站或是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書中提供許多參考清單,就留給大家自己探索了!這邊提供一些書末推薦的媒體給大家參考:

台灣本土

  • 中央通訊社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報導者
  • 關鍵評論網-國際
  • DQ 地球圖輯隊

外媒中文

  • BCC News
  • 德國之聲
  • 日文經濟新聞
  • 美國之音
  • 半島電視台

【我會怎麼讀】

最後,來分享一下我讀國際新聞的習慣以及看完這本書後的新想法。

我最常吸收國際新聞的來源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報導者》、《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網路媒體。它沒有廣告,完全以讀者贊助的方式經營。我每個月都有固定捐款。《端傳媒》則是在香港創立的付費訂閱制媒體(總部在新加坡)。我訂閱的是它跟華爾街日報的合作方案,等於一個訂閱,兩種滿足(笑)。

這些媒體都以長內容著稱,常常一篇新聞就有三五千字,對於探討的議題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如果覺得看文字有點累,它們也都有 podcast 可以收聽。題外話,說到 podcast,我也很常收聽轉角國際,也是個很優質的節目(轉角也有文字版啦,但我比較少看)。

另外,讀完這本書後,我突然興起一個想法,就是「輸出還是最好的輸入」。如果要更有效地讀國際新聞,或許更好的方式是像我分享閱讀心得一樣去「輸出」。所以我打算開啟一個「姆斯的讀報時間」計畫。

目前規劃會透過這本書提的「打造新聞牆」的做法,用 Thread 去追蹤各種新聞媒體。看到有趣的內容就轉發,並分享些小心得(選脆是因為它可以選擇顯示自己追蹤的內容,不像臉書的演算法……)。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激勵自己吸收國際動態,同時也能將這些內容分享給更多人。雖然這計畫還沒開始,但是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先追蹤一下我的脆,之後就不會錯過分享哦(笑)。

【後記:你想要什麼樣的國家】

敏迪說,她很不喜歡台灣被稱作「鬼島」。的確,我們國家有很多不足之處,像都市圈的高房價或交通的不友善性。但是說句台灣是鬼島並不會使這個國家更好。當我們拋出鬼島兩字,其實隱含著放棄改變,雙手一攤的味道。很認同書中說的:

我們總是期待一個站出來然後衝出去死的英雄,卻忘記了明明自己也可以動動雙手,把國家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而這種鬼島心態也很容易讓我們去貶低自己,覺得自己是小小島國,無足輕重。但其實台灣在地緣上位於第一島鏈前緣,在經貿上掌握了全球九成的先進晶片生產。同時我們在經濟與民主的表現也都是世界前排。如敏迪說的,我們很常抱怨現況,卻忘記欣賞自己的好。

此外,敏迪也認為,許多人看其他國家都帶著一種濾鏡,很容易只看到別人好的一面。像是羨慕日本乾淨的街道、韓國風靡全球的k-pop 或歐洲的勞工福利。但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像是日本壓抑的職場環境、韓國的厭女狀況和歐洲的極右派崛起都是很嚴重的問題。

而要套破除這樣的濾鏡,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國際新聞。很認同書中說的:

讀國際新聞,是為了客觀看待每個國家的好與壞。當你拿下漂亮濾鏡仔細觀詳各國的孰優孰劣,你才能公正判斷台灣的外交與內政現在處在哪個階段、還有哪裡待改。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將國家變得更好。書中分享了四個要點:

  1. 積極
    看到不滿的地方,保持一顆積極的心去改善。
  2. 關心
    從自已身邊開始關心。像公共樓梯是否囤放物品?道路是否友善行人?
  3. 充分認識
    對每個議題都努力蒐集資訊,深思熟慮再下判斷。
  4. 耐心溝通
    遇到不同想法的人要願意去理解與溝通。畢竟認識才是改變的第一步。

很喜歡敏迪說的:

我們要對待自己人生那樣慎重地對待自己的國家。

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從自己做起,台灣就能變得更好。我們一起加油!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avatar-img
    191會員
    236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一開始被《小貓料亭營業中》這書名給騙了!乍看有貓又有料理,感覺就超溫暖療癒的,對吧?的確,這本小說集是走療癒系沒錯,但卻裹著淡淡哀傷,有些地方甚至有點濃嗆(哭)。
    本書的作者莉茲.懷斯曼曾在 2019 年入選世界無五十大管理思想家。書中,她從一個問題出發:為什麼有些管理者發揮「影響力領導」,帶領團隊創造佳績;有些卻會讓扼殺人才,讓團隊無法發揮所長?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最初在承風書店看到《附神》這標題,就馬上就被吸住。小翻了一下,發現是本談自己乩童父親的散文集,興趣更是整個被勾起來。之前讀過《做工的人》、《我的黑手父親》和《移工怎麼都在直播》等「職人」類書籍,相當喜歡這樣探索百工的閱讀感。而且這本書居然還是作者親簽版,不買可惜,就馬上拿去結帳(笑)。 不過,讀完
    乍看《從此不再煩惱》這書名,會覺得野心也太大了吧!本想說是不是翻得有點誇大,但看原文 "Reasons Not to Worry",直翻是「不煩惱的理由」,其實相去不遠。不過,看完之後,覺得內容其實對得起這個書名。雖然不敢說從此不再煩惱,但絕對會對如何擺脫煩惱有新的想像。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一開始被《小貓料亭營業中》這書名給騙了!乍看有貓又有料理,感覺就超溫暖療癒的,對吧?的確,這本小說集是走療癒系沒錯,但卻裹著淡淡哀傷,有些地方甚至有點濃嗆(哭)。
    本書的作者莉茲.懷斯曼曾在 2019 年入選世界無五十大管理思想家。書中,她從一個問題出發:為什麼有些管理者發揮「影響力領導」,帶領團隊創造佳績;有些卻會讓扼殺人才,讓團隊無法發揮所長?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最初在承風書店看到《附神》這標題,就馬上就被吸住。小翻了一下,發現是本談自己乩童父親的散文集,興趣更是整個被勾起來。之前讀過《做工的人》、《我的黑手父親》和《移工怎麼都在直播》等「職人」類書籍,相當喜歡這樣探索百工的閱讀感。而且這本書居然還是作者親簽版,不買可惜,就馬上拿去結帳(笑)。 不過,讀完
    乍看《從此不再煩惱》這書名,會覺得野心也太大了吧!本想說是不是翻得有點誇大,但看原文 "Reasons Not to Worry",直翻是「不煩惱的理由」,其實相去不遠。不過,看完之後,覺得內容其實對得起這個書名。雖然不敢說從此不再煩惱,但絕對會對如何擺脫煩惱有新的想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忙碌的工作中還是偷了空在車程中讀書,一直以來的習慣就是車上不是睡覺就是看書,有時候不被打擾、不需要回訊息的時候,在車上讀書也是挺愜意的。不當世界的局外人聽起來是有點高大上,但其實做起來似乎也沒這麼難,就是從觀察、了解做起。雖是這麼說,資訊紛雜的時代入手還是有點難度的,所以這本書大致就是勾勒一個可行的
    Thumbnail
    歡迎諸位來到瘋狂世界~呃,鈊象讓咱相信迪士尼的小飛象是真的 人間自有真情在,希望各位原諒本蛙任性,贊助功能暫時關閉,同樣是平台作者,希望能夠雪中送炭,呃,花的是諸位以前贊助,本蛙還是慎勿為好 諸位認識的平台作者若有需要,那是大家心意,謝謝最有情有義的蛙友,在此特別說明。
    Thumbnail
    “當我們拋出「鬼島」兩字,背後隱含的是我們已經放棄改變,雙手一攤放任這個國家變得更爛。”   好書分享:不當世界的局外人 作者:敏迪 究竟出版社出版 不知道是因為開始看了才發現國際脈動,還是這幾年台灣真的被牽入國際脈動的中心圈。這幾年台灣的國際新聞能見度很高,從台灣的防疫,晶片地位
    Thumbnail
    出身新聞系的背景,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想起了大學的時候教授講「媒體識讀」,也想起教授要我們蒐集四大報,學習「比報」,也就是同一件新聞事件,各家媒體會怎麼下標? 作為閱聽人,你怎麼去看待新聞事件,以及媒體的擁護的立場,你如何獲得自己的理解。 我想先為讀完這本書後,下一個最大的獲得,也就是理解
    Thumbnail
    若一切心理問題皆如佛洛伊德所認為,源自於性欲或性驅力,作為一名透過性愛來解決欲求不滿問題的治療師,澤尼亞的無故消失便預示著心靈治療的不可能性──他的出現短暫撫慰了小鎮上眾多寂寞心靈,他與這些人建立的以性為基礎的關係證實了佛氏的理論,可是他的消失,也意味著原先已被解決的問題將因為他的不在而再度浮上檯面
    Thumbnail
    幸福感似乎不容易獲得,特別越是想從外界而非內在獲得。希臘哲學家麥特羅多魯斯說:「得於我們自身的幸福,要比我們從外界獲取的更偉大」,換句話說,幸福感主要取決於我們的「內在機制」,而非來自外界的繽紛與刺激。 當人們遇上問題時,通常會花費金錢與心力去探索單一問題,目的是想克服與解決。因此,當我們發現心裡有
    Thumbnail
    -只要活著,就准沒好事- 我記得導演的小說「大裂」最後一句話就是「你不是還活著嗎?」他的小說與電影都有種厭活感,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忙碌的工作中還是偷了空在車程中讀書,一直以來的習慣就是車上不是睡覺就是看書,有時候不被打擾、不需要回訊息的時候,在車上讀書也是挺愜意的。不當世界的局外人聽起來是有點高大上,但其實做起來似乎也沒這麼難,就是從觀察、了解做起。雖是這麼說,資訊紛雜的時代入手還是有點難度的,所以這本書大致就是勾勒一個可行的
    Thumbnail
    歡迎諸位來到瘋狂世界~呃,鈊象讓咱相信迪士尼的小飛象是真的 人間自有真情在,希望各位原諒本蛙任性,贊助功能暫時關閉,同樣是平台作者,希望能夠雪中送炭,呃,花的是諸位以前贊助,本蛙還是慎勿為好 諸位認識的平台作者若有需要,那是大家心意,謝謝最有情有義的蛙友,在此特別說明。
    Thumbnail
    “當我們拋出「鬼島」兩字,背後隱含的是我們已經放棄改變,雙手一攤放任這個國家變得更爛。”   好書分享:不當世界的局外人 作者:敏迪 究竟出版社出版 不知道是因為開始看了才發現國際脈動,還是這幾年台灣真的被牽入國際脈動的中心圈。這幾年台灣的國際新聞能見度很高,從台灣的防疫,晶片地位
    Thumbnail
    出身新聞系的背景,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想起了大學的時候教授講「媒體識讀」,也想起教授要我們蒐集四大報,學習「比報」,也就是同一件新聞事件,各家媒體會怎麼下標? 作為閱聽人,你怎麼去看待新聞事件,以及媒體的擁護的立場,你如何獲得自己的理解。 我想先為讀完這本書後,下一個最大的獲得,也就是理解
    Thumbnail
    若一切心理問題皆如佛洛伊德所認為,源自於性欲或性驅力,作為一名透過性愛來解決欲求不滿問題的治療師,澤尼亞的無故消失便預示著心靈治療的不可能性──他的出現短暫撫慰了小鎮上眾多寂寞心靈,他與這些人建立的以性為基礎的關係證實了佛氏的理論,可是他的消失,也意味著原先已被解決的問題將因為他的不在而再度浮上檯面
    Thumbnail
    幸福感似乎不容易獲得,特別越是想從外界而非內在獲得。希臘哲學家麥特羅多魯斯說:「得於我們自身的幸福,要比我們從外界獲取的更偉大」,換句話說,幸福感主要取決於我們的「內在機制」,而非來自外界的繽紛與刺激。 當人們遇上問題時,通常會花費金錢與心力去探索單一問題,目的是想克服與解決。因此,當我們發現心裡有
    Thumbnail
    -只要活著,就准沒好事- 我記得導演的小說「大裂」最後一句話就是「你不是還活著嗎?」他的小說與電影都有種厭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