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思考日記】7/17

更新於 2024/07/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從之前幾篇文章,應該看得出來我很喜歡欣賞音樂作品,和研究創作者在作品中想傳達的感受。不過在聽這些作品的時候,我時常抱持著一個疑問,而這個疑問直到最近習慣寫作以後才慢慢想通。

創作的誕生大多源自內心某種未解的情緒,為了抒發情緒,才會寫下了文字、或拿起相機拍照、或編出一首歌。

但我在創作的時候,常常在抒發完了情緒以後,就沒有動力再繼續創作了。這時的作品很可能只是個半成品,看起來還有點殘缺,但這時的我,已經找不到動力完成它了。我喜歡的創作者們看起來都有自己一套方法,端出完整的作品。我一直很疑惑他們都是抱持著什麼心態完成作品的?

最近比較習慣寫作以後,我就慢慢懂了。

一方面,我覺得只要養成創作的習慣,問題自然就會解決了。每天花時間看自己寫的東西,覺得少了些什麼就多寫一點,哪裡太冗贅就刪減,和作品生活在一起,作品自然就會愈來愈好。

而另一方面,我覺得就如同這個地方的名字:創作就像是日記。

創作就是在紀錄自己,是當下心情的截圖。就像在寫日記一樣,雖然那天是那樣想的,對事情有那些感受,但事情過了以後,我可能就不再那樣想,也沒有那些感覺了。作品並不是自己,而是某個瞬間的自己。

感受過了以後,要繼續完成作品,就像是「現在的自己」在和「過去的自己」溝通。現在的自己可能會化身為外部的觀察者,檢視作品呈現是不是當初想要的感覺,在技術面上打磨作品的完整性。也可能,在觀看這段「紀錄」時,發現過去的自己沒必要用那種方式畫地自限,再次踏入當時的情緒,同理當時的自己,為他改寫故事。

怎樣的作品,是完成的作品,只有創作者自己知道。



把作品和自我分離,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不會因為作品受到批判,而感到備受攻擊。

作品就只是日記。

他們在看完日記以後說:「你也寫得太爛了吧?」,我會說:「日記哪有爛不爛的問題?」

他們在看完日記以後說:「你怎麼可以寫出這種東西?」,我會說:「我只是把那時候的感受寫下來。」

都花那麼多時間思考了,就順便寫下來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為了增進寫作的能力,開始讀起教導寫作的書,像是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和蕾妮‧布朗(Renni Browne)、戴夫‧金恩(Dave King)的〈故事造型師〉。 我一直都對創作滿有興趣的,不過「寫作」對我來說比較陌生;或者更準確地來說,是當我看了這些書
過度思考通常源自想要「解決問題」的心。我以為只要多認識一點人性、多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就能在適當的時機,補上該被說出的話,前往沒那麼破碎的結局。 不過,有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不要解決任何問題。 接受它就好。 它並不破碎,它不需要補救,它原本就很好。
Tove Lo 是一位瑞典歌手,她在2014年發表了專輯《Queen of the Clouds》,登上了美國告示牌專輯榜第 14 名。 2014 年的我,還是個對世界感到很好奇的高中生,從那時開始,我就養成了在 YouTube 上旅行的習慣,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了解國外網友們對不同議
我滿感謝自己的文章都有人看過而且留下愛心,有種默默被大家關注的感覺,有點溫馨、有點酷,但有時候有點害怕(?),因為大部分都沒有留言,會有點好奇大家的想法 「啊之前不是一直說不在意別人的回饋嗎現在又在那邊blablabla」 我想了一下,這兩者應該並不衝突 我覺得「不在意」的意思並不是毫不關心,
沒有,並不是勤勞到一日二更。 是前一天的文章超過12點才發,才有兩篇的錯覺。 高中時期的我,跟現在比起來應該是個比較脆弱和敏感的人,常對快速變動的外在世界感到害怕,或迷失在環境中來自各方的聲音。 在探索世界的過程裡,會反覆經歷走失、回歸、又走失、又回歸,過程中接觸到的各種不同價值,進行多
不小心就停更了一個多月,如果這裡有期待看見我創作的朋友的話,不好意思,這位創作者就是這麼任性,有時候我也很困擾(?) 我有一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常常想讓事情一次就到位,覺得作品還沒達到心目中理想的樣子,就想繼續埋頭磨練,直到達成自己的目標以後,才讓其他人看見。 但創作這回事時常是沒有終點的,只有
最近為了增進寫作的能力,開始讀起教導寫作的書,像是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和蕾妮‧布朗(Renni Browne)、戴夫‧金恩(Dave King)的〈故事造型師〉。 我一直都對創作滿有興趣的,不過「寫作」對我來說比較陌生;或者更準確地來說,是當我看了這些書
過度思考通常源自想要「解決問題」的心。我以為只要多認識一點人性、多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就能在適當的時機,補上該被說出的話,前往沒那麼破碎的結局。 不過,有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不要解決任何問題。 接受它就好。 它並不破碎,它不需要補救,它原本就很好。
Tove Lo 是一位瑞典歌手,她在2014年發表了專輯《Queen of the Clouds》,登上了美國告示牌專輯榜第 14 名。 2014 年的我,還是個對世界感到很好奇的高中生,從那時開始,我就養成了在 YouTube 上旅行的習慣,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了解國外網友們對不同議
我滿感謝自己的文章都有人看過而且留下愛心,有種默默被大家關注的感覺,有點溫馨、有點酷,但有時候有點害怕(?),因為大部分都沒有留言,會有點好奇大家的想法 「啊之前不是一直說不在意別人的回饋嗎現在又在那邊blablabla」 我想了一下,這兩者應該並不衝突 我覺得「不在意」的意思並不是毫不關心,
沒有,並不是勤勞到一日二更。 是前一天的文章超過12點才發,才有兩篇的錯覺。 高中時期的我,跟現在比起來應該是個比較脆弱和敏感的人,常對快速變動的外在世界感到害怕,或迷失在環境中來自各方的聲音。 在探索世界的過程裡,會反覆經歷走失、回歸、又走失、又回歸,過程中接觸到的各種不同價值,進行多
不小心就停更了一個多月,如果這裡有期待看見我創作的朋友的話,不好意思,這位創作者就是這麼任性,有時候我也很困擾(?) 我有一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常常想讓事情一次就到位,覺得作品還沒達到心目中理想的樣子,就想繼續埋頭磨練,直到達成自己的目標以後,才讓其他人看見。 但創作這回事時常是沒有終點的,只有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剛剛看到一部非常有幫助的影片,整理了十五個事情,是新手奇幻小說作者最好要避免的,我邊看邊點頭,覺得這影片太有用了,因此想要來整理分享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40-m03WVg 以下是身為奇幻小說作者,最好避免的十五件事情: 1. 設定狂
Carry Kuo 透過文字將自己的職涯經歷與心得化為對他人的啟發。他的作品聚焦於「第一次」的挑戰,特別是那些初入職場、初當主管、初創業的朋友。CK 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幫助更多人在職涯迷霧中找到方向。在這次的訪問中,我們將探索他的創作起點、核心理念與未來的創作規劃。 創作的起點:從迷惘中找到力量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剛剛看到一部非常有幫助的影片,整理了十五個事情,是新手奇幻小說作者最好要避免的,我邊看邊點頭,覺得這影片太有用了,因此想要來整理分享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40-m03WVg 以下是身為奇幻小說作者,最好避免的十五件事情: 1. 設定狂
Carry Kuo 透過文字將自己的職涯經歷與心得化為對他人的啟發。他的作品聚焦於「第一次」的挑戰,特別是那些初入職場、初當主管、初創業的朋友。CK 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幫助更多人在職涯迷霧中找到方向。在這次的訪問中,我們將探索他的創作起點、核心理念與未來的創作規劃。 創作的起點:從迷惘中找到力量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消逝、紀錄、妄斷、放下 從朋友那裡聽到了這首歌,越聽越喜歡喜歡,越聽越激動,尤其是...這一切之後 我曾幾次思考過自己是怎麼走到這裡? 看似天賦般、命定的道路,而這輩子好像也沒這麼順流過地展開,
Thumbnail
喜歡藝文作品,也有陣子常自己創作。透過它們,我看見、共感、抒發那些屬於人類幽微或者深埋的情感。 某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對於陰影或隨之引發的情緒上癮了。
Thumbnail
今天偶然聽到一句「你有在創作喔?」大幅加深我最近的一種感受,我們都有熟知的電影、歌曲、畫作,
Thumbnail
從小就愛在紙上「創作」一些不符年齡又相當浮誇的歌詞 想想,也許那就是關於寫作的最初 大一點之後,試著想寫下日記,卻沒有成功過 別說三分鐘熱度,我大概熬不過三篇日記,就開始用句子打發每一天 甚至,一週寫不到三天(句)! 但改寫歌詞這個喜好倒是偶爾為之 或者能唱出來感覺有意思多了 直到大學
Thumbnail
隨手記錄自己的心境,其實也挺好的。
起源- 因自己非常喜歡寫作、繪畫的事, 寫作、畫圖不分界限,而是比如歌詞也好, 詩詞,感念與感想,一天下來的心得, 以及遇到很多事的感嘆與感觸, 由心向外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在文字上. 但有時各種原因就時而又放棄, 某天突然一個念頭下來, 「不能在這樣繼續下去了!」 這過程彷彿有一
偶爾看到格友們問寫作時都聽什麼樣的歌曲。 寫作時我是不會刻意聽歌的,因為都是腦中突然浮現靈感時,就馬上拿起手機按按按,也不用儀式感這些,腦海也會自動帶入歌曲當BGM。 最近腦中都在播放“昨夜星辰”。 平時我當然是會聽歌,騎車戴耳機聽,開車也會聽,做事情也會聽,在房間發呆放空、
喜愛聽歌的我,甚麼曲風我都會聽,只要歌詞能打動我,那麼這首歌 將會成為我後一個月甚至2個月的循環播放歌單,常常佩服那些能夠 利用寫歌來傳遞心情的人,寫的人與聽的人感觸也一定不會相同,我 覺得很有意思。 最近有一位創作者他的頻道有一個主題是利用他平常喜歡聽的歌選一 首歌來cover,並與
Thumbnail
今天的寫作完全是自然滋長的產物,從思考1/1的照片一直發展到這些種種,無論望向什麼都能在其中清楚地見到自己,就連安睡用的音樂都能與自己四目相對,戴著耳機連忙將這些記錄下,好不容易放下手機,再度將意識用音樂屏蔽卻不經意識到方才這些音樂完全不在場,錯過了幾首歌,剛才那確實如同浪花拍打的歌已不在,於是這些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消逝、紀錄、妄斷、放下 從朋友那裡聽到了這首歌,越聽越喜歡喜歡,越聽越激動,尤其是...這一切之後 我曾幾次思考過自己是怎麼走到這裡? 看似天賦般、命定的道路,而這輩子好像也沒這麼順流過地展開,
Thumbnail
喜歡藝文作品,也有陣子常自己創作。透過它們,我看見、共感、抒發那些屬於人類幽微或者深埋的情感。 某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對於陰影或隨之引發的情緒上癮了。
Thumbnail
今天偶然聽到一句「你有在創作喔?」大幅加深我最近的一種感受,我們都有熟知的電影、歌曲、畫作,
Thumbnail
從小就愛在紙上「創作」一些不符年齡又相當浮誇的歌詞 想想,也許那就是關於寫作的最初 大一點之後,試著想寫下日記,卻沒有成功過 別說三分鐘熱度,我大概熬不過三篇日記,就開始用句子打發每一天 甚至,一週寫不到三天(句)! 但改寫歌詞這個喜好倒是偶爾為之 或者能唱出來感覺有意思多了 直到大學
Thumbnail
隨手記錄自己的心境,其實也挺好的。
起源- 因自己非常喜歡寫作、繪畫的事, 寫作、畫圖不分界限,而是比如歌詞也好, 詩詞,感念與感想,一天下來的心得, 以及遇到很多事的感嘆與感觸, 由心向外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在文字上. 但有時各種原因就時而又放棄, 某天突然一個念頭下來, 「不能在這樣繼續下去了!」 這過程彷彿有一
偶爾看到格友們問寫作時都聽什麼樣的歌曲。 寫作時我是不會刻意聽歌的,因為都是腦中突然浮現靈感時,就馬上拿起手機按按按,也不用儀式感這些,腦海也會自動帶入歌曲當BGM。 最近腦中都在播放“昨夜星辰”。 平時我當然是會聽歌,騎車戴耳機聽,開車也會聽,做事情也會聽,在房間發呆放空、
喜愛聽歌的我,甚麼曲風我都會聽,只要歌詞能打動我,那麼這首歌 將會成為我後一個月甚至2個月的循環播放歌單,常常佩服那些能夠 利用寫歌來傳遞心情的人,寫的人與聽的人感觸也一定不會相同,我 覺得很有意思。 最近有一位創作者他的頻道有一個主題是利用他平常喜歡聽的歌選一 首歌來cover,並與
Thumbnail
今天的寫作完全是自然滋長的產物,從思考1/1的照片一直發展到這些種種,無論望向什麼都能在其中清楚地見到自己,就連安睡用的音樂都能與自己四目相對,戴著耳機連忙將這些記錄下,好不容易放下手機,再度將意識用音樂屏蔽卻不經意識到方才這些音樂完全不在場,錯過了幾首歌,剛才那確實如同浪花拍打的歌已不在,於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