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淨戒者先見佛法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持淨戒者先見佛法身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這故事出自《法句譬喻經‧護戒品》,在《大正藏》第 4 冊 578 頁上欄到中欄。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桓精舍,為諸天及人們宣揚開示經法。

當時,在羅閱祇國(也就是摩竭陀國的國都王舍城)有兩位初學的比丘,想要前往舍衛國拜見世尊,但是,從羅閱祇國到舍衛國之間,遼闊空曠、絕無人煙;由於正值炎熱的乾旱期,泉水枯竭,結果這兩位比丘又飢又渴,沒多久就中暑了,連呼吸都感到氣喘。後來,他們看到一處舊泉水,泉中有幾升殘留的水,但水中卻有著許多細小的蟲,無法飲用。(如果依照佛制的戒律,有蟲水必須用濾水囊先過濾才能夠飲用,但是他們沒有帶濾水囊。)

兩人看到這種情形,相對著說:「我們特地從遠方來想要拜見世尊,想不到還沒見佛,法都還沒聽,竟然今天命喪於此!」

其中一人就說:「暫且先把水喝了,才能夠保住性命前往拜見佛陀。有誰知道我們喝水殺生的事呢?而且是不是會有罪報等其他的事,又怎麼會知道呢?」

另一個人回答:「不行!不行!佛陀明白告誡我們,修行應以仁慈為先,為了自己活命而殘害眾生性命,即使見到了佛也得不到什麼利益的;我寧願守戒而死,也絕不要犯戒而生。」

第一位比丘急著想要見佛,便任意暢快地喝下了剩餘的水,繼續上路。

而第二位比丘因為堅決不喝有蟲水,因此而喪命了。命終之後,立刻生到六欲天的第二天──也就是忉利天上。這位天人他反省思惟著,當下瞭解到:自己由於過去世持戒不犯,所以今生能夠投生到天界這裡。佛的教導真是千真萬確啊,原來獲得福報並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於是,這位天人馬上手持著香花,從天而降,抵達佛前,向佛頂禮後退到一旁。

那位喝了有蟲水的比丘,長途跋涉疲憊困頓,數日之後才來到佛前;他看到佛高潔的品德無上尊貴、崇高偉大,向佛頂禮後,流著眼淚對佛說:「我有一位同伴在途中死了,想起他因固執、不知變通而沒有辦法到達這裡拜見佛陀,真令人感到難過,希望佛能夠瞭解這件事。」

佛說:「我知道了。」

佛用手指著天人說:「現在你眼前的這位天人就是你的同伴,因為他嚴格持守清淨的戒律而生天了,而且又比你先抵達這裡。」

於是,世尊打開僧服,顯示胸部的金色身,對這位比丘說:「你只想看到我的形貌,卻不奉持我的戒律,雖然說你見了我,但是我不見你;如有人離我萬里之遙,而仍然能夠奉行經法教誡,他當下就在我的眼前。」

於是,世尊便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廣學而多聞,持守淨戒不失壞,今生及後世都能夠得到美好的聲譽,而且所求的願望也都能夠得到。

學識淺陋、見聞不廣,持戒不完備,則今生及後世都會受到苦痛的果報,原本的心願也會喪失,無法成就。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那位喝了有蟲水的比丘聽了這段偈頌之後,感到既慚愧又怖畏,向佛頂禮懺悔,默默地思惟反省自己所作的行為。

另一位守戒而生天的天人聽了這段偈頌之後,心中充滿了喜悅,當下得了法眼淨,證得初果;在場聽聞佛開示的諸天與眾人,大家都發願依教奉行。

這個故事在《十誦律》也有類似的內容,前半段都相同,後半段佛對那一位喝了有蟲水的比丘說:「你真是愚癡的人啊!你想見我的肉身做什麼呢?不如那位持戒清淨的人,反而先見到我的法身!(持戒清淨的人,見到佛的法身,你只不過用肉眼看到我的色身而已。)」

接著世尊又說了一段偈頌,大意如下:「內心不好好思惟觀察,則所見的既不精確、也不真實,這樣愚癡的人只是貪求見我的色身,就像飛蛾撲火一樣!(飛蛾看到火,牠只是看到那個形,但是沒有意義,牠看到的不精確也不真實;就如一個愚癡的人,只想見到佛的形貌色身,但是法卻沒有契合一樣。)

色身只是充滿了不淨,你想要見這樣的色身有什麼用呢?色身的內部充滿油脂、血、肉等不淨物,外表再覆蓋著一層薄皮而已。

那位持戒比丘雖然被飢渴所逼迫,卻仍然能恭敬地持守清淨的戒律,到死為止都持守著佛陀的教誡;因此,是那位持戒清淨的比丘見了佛的法身,而不是貪生怕死的你!」

這個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第一就是要廣學、要多聞,而且真的要瞭解其中真正的義理,要持戒不失,才能夠見佛法身。見佛法身比見佛的色身更加的重要!我們眼睛是肉眼,看到了佛的色身,我們還要用慧眼來體悟佛的法身。同樣地,耳朵,我們不要只是聽經而已,要契入內心、聽入心。另外,我們嘴巴唸佛,也不是只有嘴巴朗朗上口這樣唸而已,要心念。

同樣地,拜佛,不是只有身的禮拜,更要內心恭敬,起恭敬心,如佛現在面前一樣。另外,除了多聞以外,理解義理更加的重要!如果多聞又理解義理的話,那就不會造作非法的行為了。

以上以這些跟大家共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lock Chen的沙龍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Sherlock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31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因果業報歷歷不爽。要留意自己的身、口、意,不要逞一時之快而起瞋恨心、罵人、惱害眾生。
2024/08/31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因果業報歷歷不爽。要留意自己的身、口、意,不要逞一時之快而起瞋恨心、罵人、惱害眾生。
2024/08/31
世尊再為善來宣說佛法精要,開示善法應該做,不善法不應該做,教化引導捨惡行善,說明修善法的利益,隨喜讚歎行善法的功德。這時,善來立刻證得見道。
2024/08/31
世尊再為善來宣說佛法精要,開示善法應該做,不善法不應該做,教化引導捨惡行善,說明修善法的利益,隨喜讚歎行善法的功德。這時,善來立刻證得見道。
2024/08/25
其實,除了外在的惡龍之外,我們想想我們內心是不是也有一條暴龍呢?我們反省自己:是不是容易動怒?一發脾氣來怒不可遏,不但傷了別人也害了自己;如果持戒嚴謹的話,不僅能降伏外在的惡龍,也能對治內心的暴龍!
2024/08/25
其實,除了外在的惡龍之外,我們想想我們內心是不是也有一條暴龍呢?我們反省自己:是不是容易動怒?一發脾氣來怒不可遏,不但傷了別人也害了自己;如果持戒嚴謹的話,不僅能降伏外在的惡龍,也能對治內心的暴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佛門簡修法本》為方便利益初機修學佛法的緣眾,因緣整編之簡易修學念誦口袋書,方便人手一冊隨身攜帶受持,俾令十方有緣眾生,懺罪淨業,生發菩提之基石,實為在家居士不可或缺的上妙寶典。
Thumbnail
《佛門簡修法本》為方便利益初機修學佛法的緣眾,因緣整編之簡易修學念誦口袋書,方便人手一冊隨身攜帶受持,俾令十方有緣眾生,懺罪淨業,生發菩提之基石,實為在家居士不可或缺的上妙寶典。
Thumbnail
法義分享—自信教人信(慶23.12.30)     當今末法五濁之娑婆眾生,若有幸值遇「本願稱名,凡夫入報」的念佛法門,且自知「愚惡無望」,唯可仰憑「彌陀救度」,捨棄自力修證的幻想,轉向佛力攝取的信受,因而一心念佛,業成不退。若行有餘力,推己及人,也願將個人的入信 (安心)歷程及實踐 (起行)心得
Thumbnail
法義分享—自信教人信(慶23.12.30)     當今末法五濁之娑婆眾生,若有幸值遇「本願稱名,凡夫入報」的念佛法門,且自知「愚惡無望」,唯可仰憑「彌陀救度」,捨棄自力修證的幻想,轉向佛力攝取的信受,因而一心念佛,業成不退。若行有餘力,推己及人,也願將個人的入信 (安心)歷程及實踐 (起行)心得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