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Perplexity AI:有機會挑戰 Google 搜尋的答案搜尋引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4 分鐘

Hi 我是 VK~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今年 2 月《連線》雜誌採訪時透露,「我一直在用 Perplexity,不過也很喜歡 ChatGPT,我幾乎每天都會使用這兩款 AI 工具。」

這期來聊聊 AI 新創 Perplexity 他們的成立故事,並聚焦在:

  • 為什麼 Perplexity 選擇打造回答搜尋引擎?打造之前他們推出哪些產品過?
  • Perplexity 的創業團隊如何看出 LLM 優化搜尋的機會?
  • Perplexity 想解決什麼問題?如何運作?
  • 搜尋領域歷來的挑戰者有誰?
  • Perplexity 的商業化之路與挑戰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除了 Google、Bing 等搜尋引擎之外,有機會看見新一代搜尋引擎嗎?

這基本上是 AI 答案搜尋引擎 Perplexity AI(又被稱為 Perplexity)想做的事。如同 Perplexity 描述的,「與提供連結清單的傳統搜尋引擎不同,Perplexity 以自然語言處理(NLP)提供合成資訊,並附有引用資訊和後續建議,以便進行更精準的搜尋。公司的使命是服務於世界的好奇心」。

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新創,他們目前不到 60 名員工,使用者已經來到每月有約千萬用戶,他們還創造了超過 2000 萬美元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

背後資金也大有來頭,今年 4 月在 B1 這輪籌集 6300 萬美元的資金,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他們的投資者陣容也非常豪華,有 Y Combinator 前 AI 總監 Daniel Gross、Y Combinator 執行長 Garry Tan、Figma 執行長 Dylan Field、Jeff Bezos、NVIDIA、Elad Gil、Nat Friedman、Naval Ravikant、Andrej Karpathy 等人。

raw-image

Perplexity 的誕生:數次失敗的產品

時間倒回到 2022 年,這一年 Perplexity 剛成立。現在我們看到的 AI 答案搜尋引擎,並不是他們的第一個產品。在這兩年中,他們推出幾次不同產品、迭代無數次,每次的 pivot 都圍繞在一個核心:如何透過大型語言模型(LLM) 優化用戶在搜尋引擎上的體驗,最終也讓他們打造現在的 AI 答案搜尋引擎 Perplexity 。

接下來,就會來談這幾次不同產品分別是什麼?為什麼會 pivot?每次的轉向如何幫助他們更接近現在?

第一個產品 Bird SQL:因為 Twitter 關掉 API 而失敗

Bird SQL 是 Perplexity 的第一款產品,這在 2022 年 12 月推出。它基本上允許用戶可以使用自然語言搜尋 Twitter 上的內容。比如說,進到 Bird SQL 的網站,你只要輸入「誰是最常與馬斯克互動的?」「關於 ChatGPT 的熱門推文」,它就會幫你列出所有與馬斯克互動最頻繁的帳號、與 ChatGPT 的熱門推文。

Bird SQL 的運作方式是使用 OpenAI 的 Codex 模型將自然語言轉換為 SQL 查詢,從 Twitter 的 SQL 介面中擷取最相關的推文。在這階段,因為 Twitter 本身的搜尋功能不是太好,Bird SQL 剛推出獲得蠻多的好評。

但後來因為在 2023 年 2 月 Twitter 把 API 關掉後, Bird SQL 基本上就沒辦法用。

這時他們被迫嘗試不同想法,開發其他產品,其中一個想法是「做面向企業的 AI 搜尋產品」。可以把這想像是從特定公司的 Salesforce 和 HubSpot 的資料庫找資料,並為團隊生成需要獲得的資訊。但這最後因為蠻多因素並沒有成功,像是內部資料庫的資料不夠完善、當時的 AI 模型不夠先進等。

raw-image

搭上 ChatGPT 起飛的時刻:AI 搜尋產品 Ask

2022 年底剛好也是 ChatGPT 剛推出,兩個月內就達到了 1 億月活躍使用者。在歷經了 Bird SQL、想打造面向企業的 AI 搜尋產品的兩次失敗後,Perplexity 開始思考如何借助這股生成式 AI 的趨勢,讓他們在搜尋領域中有更多的進展。

他們的答案是「引用資料是將搜尋和 LLMs 結合在一起的好方法,」簡單來說,他們想透過打造一個應用程式,透過添加引用來源,來解決 AI 可能會生成事實不準確訊息的問題。基本上現在可以看到 Perplexity 生成的資訊,後面都會有數個不同來源,這些可以提供用戶更多的延伸資訊來確保資料的正確性。

Perplexity 當時在 2022 年 12 月,不僅推出 Bird SQL,隔沒幾天也推出 beta 版本的 AI 搜尋產品 Ask。這幾乎是 Perplexity AI 的 MVP 版本,就是會生成兩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 AI 生成的答案,之中會有引用內容和連結索引,它會標示每句話的來源出處。第二部分是它在生成資訊中所參考到的資料連結來源。

raw-image

到了 2023 年 1 月,他們推出了更新版本的 Ask。這次的更新主要加上「延伸問題」,可以提供用戶多個與資料相關的問題,進一步完成對話。這時他們也宣布 Perplexity 是世界上第一個對話式搜尋引擎,並在前四個月內達到 200 萬月活躍使用者。

Perplexity 是一家打造產品、迭代速度非常快的團隊,他們的天使投資人 Elad Gil 就說:「你會向他們提到一個想法,然後一天後,他們就會建造一些東西。」2022 年 8 月,Gil 在Perplexity 種子輪前的融資中,寫下了第一張支票。

到了 2023 年 5 月,Perplexity 在幾天內開發了第一個互動式搜尋原型 Pro Search(前身為 Copilot),後來演變為當前的搜尋引擎產品。這讓用戶可以在輸入複雜問題時,可以協助用戶更明確表達他們的搜尋意圖,最終給到更可控且準確的回答。

這裡提到了 Perplexity 在兩年間不斷迭代產品,到今天我們看到的 AI 回答搜尋引擎。他們都圍繞在抓緊 LLM 的機會來優化搜尋引擎,但這讓我蠻好奇當時他們如何看到這件事?為什麼會特別挑搜尋領域的賽道來和 LLM 結合?

為什麼 Perplexity 看出 LLM 優化搜尋的機會?

這就必須來介紹 Perplexity 的團隊。

Perplexity 共同創辦人有 Aravind Srinivas(執行長)、Denis Yarats(技術長)、Johnny Ho(策略長),以及 Andy Konwinski。創辦團隊過去都有在 OpenAI、微軟、Meta 等工作經驗,對於 LLM 有很深入的理解,而且有趣的是有 3 位成員之前在線上問答網站 Quora 工作過,對於 Ranking、問答系統都有很豐富的經驗。

在 2022 年 7 月,ChatGPT 還沒出現之前他們就決定建立一個使用 LLM 建立的新搜尋體驗的應用程式,但當時的技術還沒有達到可以自己生成詳細和相關答案的階段。他們那時的解法是在印度等國家外包人力來寫問題和答案範本來訓練人工智慧。這也說了為什麼後來 ChatGPT 出來他們可以抓緊機會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創辦團隊的工作經歷,也讓他們更專注在搜尋領域中。

執行長 Aravind Srinivas

Srinivas 來自印度,後來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博士學位。2018年,他先後在 OpenAI、DeepMind 和 Google 實習。畢業後,他加入 OpenAI 工作了一年,研究語言模型和擴散模型。2022 年 8 月,它離開 OpenAI 後,開始創了 Perplexity。

至於他如何找到技術長 Denis Yarats 一起創業?這得把時間倒回 2020 年,他透過電子郵件認識了 Yarats,因為當時他們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紐約大學發表了內容幾乎相同的 AI 訓練方法論文,剛好有機緣認識,也從那時候開始一直保持聯絡。

技術長 Denis Yarats

Yarats 的工作經驗幾乎圍繞在科技巨頭中,從 2011-13 年在微軟 Bing 團隊的工程師,之後跑到 Quora 當 Ranking 演算法的技術主管。2016 年他加入 Facebook,成為 AI 研究科學家,他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擁有豐富經驗。

除了在技術領域上有很豐富的經驗之外,Yarats 非常善於招募,第三位 Johnny Ho 正是他招募進 Perplexity 的。(當然這有些舊識的因素在)

策略長 Johnny Ho

Johnny Ho 畢業後在 Quora 擔任工程師一年,當時他剛好就在 Yarats 的團隊工作。後來他離開 Quora 後,後來轉成了量化交易員。他主要負責開發 Perplexity 用戶友善的搜尋界面等。

左起 Johnny Ho、Aravind Srinivas、Denis Yarats

左起 Johnny Ho、Aravind Srinivas、Denis Yarats

董事長 Andy Konwinski

Konwinski 算是 Perplexity 團隊中有豐富營運和管理經驗的人。他是 Databricks 的共同創辦人,過去也做過 VP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VP of Product 等,這些都讓他提供早期的 Perplexity 蠻多營運上的經驗。

除了從創辦團隊的組成上,可以看到他們幾乎有豐富的工程經驗外,為了寫這篇,我聽了 Lex Fridman 訪 Srinivas 的 Podcast,他提到「他非常欣賞 Google 的共同創辦人 Larry Page、Sergey Brin。」

他對 Google 的研究非常深入,甚至他可以背出科技記者 Steven Levy 在十多年前寫 Google 內部運作的書《IN THE PLEX》。這也帶給他們更多在打造 Perplexity 的想法。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67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VK科技閱讀時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K科技閱讀時間
30.6K會員
94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VK科技閱讀時間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Hi 我是 VK~ 前兩週,Shopify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Tobi Lütke 公開一份內部備忘錄,在 X 上廣為流傳。這份題為「反射性 AI 使用現在是 Shopify 的基本期望」(Reflexive AI usage is now a baseline expectation at S
Thumbnail
2025/04/21
Hi 我是 VK~ 前兩週,Shopify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Tobi Lütke 公開一份內部備忘錄,在 X 上廣為流傳。這份題為「反射性 AI 使用現在是 Shopify 的基本期望」(Reflexive AI usage is now a baseline expectation at S
Thumbnail
2025/04/07
在雲端安全領域鮮少有公司能像 Wiz 一樣傳奇,在 2020 年成立,不到五年後以 320 億美元賣給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這也是 Alphabet 史上最大收購案,更是全球安全產業最大交易之一。 更驚人的是,Wiz 起步時的市場已有十多家競爭對手,但他們成功突圍 18 個月內
Thumbnail
2025/04/07
在雲端安全領域鮮少有公司能像 Wiz 一樣傳奇,在 2020 年成立,不到五年後以 320 億美元賣給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這也是 Alphabet 史上最大收購案,更是全球安全產業最大交易之一。 更驚人的是,Wiz 起步時的市場已有十多家競爭對手,但他們成功突圍 18 個月內
Thumbnail
2025/03/31
Hi 我是 VK~ 這次要談的不是一般的科技公司發展故事,而是一場在矽谷科技圈上演的商業間諜案!你沒看錯,這是近期真實發生在人力資源(HR)科技公司之間的商業間諜活動。 今天這場事件的主角是兩家 HR 科技獨角獸 Rippling 和 Deel,在 2025 年 3 月爆發的這起商業間諜案,在一
Thumbnail
2025/03/31
Hi 我是 VK~ 這次要談的不是一般的科技公司發展故事,而是一場在矽谷科技圈上演的商業間諜案!你沒看錯,這是近期真實發生在人力資源(HR)科技公司之間的商業間諜活動。 今天這場事件的主角是兩家 HR 科技獨角獸 Rippling 和 Deel,在 2025 年 3 月爆發的這起商業間諜案,在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Hi 我是 VK~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今年 2 月《連線》雜誌採訪時透露,「我一直在用 Perplexity,不過也很喜歡 ChatGPT,我幾乎每天都會使用這兩款 AI 工具。」 這期來聊聊 AI 新創 Perplexity 他們的成立故事,並聚焦在: 為什麼 Perplexity
Thumbnail
Hi 我是 VK~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今年 2 月《連線》雜誌採訪時透露,「我一直在用 Perplexity,不過也很喜歡 ChatGPT,我幾乎每天都會使用這兩款 AI 工具。」 這期來聊聊 AI 新創 Perplexity 他們的成立故事,並聚焦在: 為什麼 Perplexity
Thumbnail
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認為,人不會被 AI 取代,而是會被懂得運用 AI 的人取代。AI 對企業的影響如何?AI 是否將導致人類同質化?本文探討人工智能時代下,擁有什么能力,從而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Thumbnail
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認為,人不會被 AI 取代,而是會被懂得運用 AI 的人取代。AI 對企業的影響如何?AI 是否將導致人類同質化?本文探討人工智能時代下,擁有什么能力,從而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Thumbnail
NVIDIA的CEO黃仁勳來到台北,發表了一場關於AI(人工智慧)和加速計算的精彩演講。我決定把這場演講的精華部分記錄下來,方便日後回顧和分享。 1. NVIDIA的技術創新 黃仁勳開場時提到,NVIDIA的GPU不僅僅是為了遊戲而設計的。他說:「我們的GPU還能用在AI和數據分析等領域...
Thumbnail
NVIDIA的CEO黃仁勳來到台北,發表了一場關於AI(人工智慧)和加速計算的精彩演講。我決定把這場演講的精華部分記錄下來,方便日後回顧和分享。 1. NVIDIA的技術創新 黃仁勳開場時提到,NVIDIA的GPU不僅僅是為了遊戲而設計的。他說:「我們的GPU還能用在AI和數據分析等領域...
Thumbnail
科技巨擘聯手推進生成式AI發展 開創人工智慧新時代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浪潮中,雲端運算龍頭AWS和晶片巨擘NVIDIA攜手合作,推出一系列革命性的基礎設施、軟體和服務。
Thumbnail
科技巨擘聯手推進生成式AI發展 開創人工智慧新時代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浪潮中,雲端運算龍頭AWS和晶片巨擘NVIDIA攜手合作,推出一系列革命性的基礎設施、軟體和服務。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生成式AI無疑是引領未來的關鍵力量。透過深度學習技術,AI系統能夠從大量資料中發掘規律,並創造出全新的內容,無論是文字、圖像、音頻還是視頻,都可以在AI的加持下重新定義。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生成式AI無疑是引領未來的關鍵力量。透過深度學習技術,AI系統能夠從大量資料中發掘規律,並創造出全新的內容,無論是文字、圖像、音頻還是視頻,都可以在AI的加持下重新定義。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週,來聊聊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在 Computex 的 Keynote 談到哪些對於 AI 的未來想像? 接著,也會談先前黃仁勳在 Stripe 的訪談,為什麼他會覺得在工作中追求快樂是種誤解?他認為工作本身也會有痛苦,過去 NVIDIA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週,來聊聊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在 Computex 的 Keynote 談到哪些對於 AI 的未來想像? 接著,也會談先前黃仁勳在 Stripe 的訪談,為什麼他會覺得在工作中追求快樂是種誤解?他認為工作本身也會有痛苦,過去 NVIDIA
Thumbnail
NVIDIA 黃仁勳 - AI人工智慧時代如何帶動全球新產業革命(個人紀錄用) 🇺🇸Omniverse 就是未來集大成,而加速運算、人工智慧就是兩個最重要的技術核心 🇺🇸CPU效能的擴充速度正在大幅降低,提出「運算通膨」概念
Thumbnail
NVIDIA 黃仁勳 - AI人工智慧時代如何帶動全球新產業革命(個人紀錄用) 🇺🇸Omniverse 就是未來集大成,而加速運算、人工智慧就是兩個最重要的技術核心 🇺🇸CPU效能的擴充速度正在大幅降低,提出「運算通膨」概念
Thumbnail
人人都搶著談AI,但又是否人人都可以把AI說得清楚明白?在AI浪潮中,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並在不同的場合都就AI的背景、現況與未來發言。這一期的分享,我們就透過近來的幾場訪談演說,分析他說話技巧的特色與可讓我們學習的五個方面。
Thumbnail
人人都搶著談AI,但又是否人人都可以把AI說得清楚明白?在AI浪潮中,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並在不同的場合都就AI的背景、現況與未來發言。這一期的分享,我們就透過近來的幾場訪談演說,分析他說話技巧的特色與可讓我們學習的五個方面。
Thumbnail
NVIDIA的Blackwell計算平台代表著實時生成式AI應用的重大進步,旨在滿足跨行業挑戰。此平台提升了計算效能,促進了AI在實體世界的應用,並對從自動駕駛到醫療診斷等多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NVIDIA 黃仁勳的願景是將AI技術從虛擬世界帶入現實,為創新開闢新道路,一個更加智慧和互聯的未來。
Thumbnail
NVIDIA的Blackwell計算平台代表著實時生成式AI應用的重大進步,旨在滿足跨行業挑戰。此平台提升了計算效能,促進了AI在實體世界的應用,並對從自動駕駛到醫療診斷等多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NVIDIA 黃仁勳的願景是將AI技術從虛擬世界帶入現實,為創新開闢新道路,一個更加智慧和互聯的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