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劇終後,嘗試打開幾部新劇但都“打開失敗”,直到現在才找到一部好看的新劇!
雙女主設定、現實向律政題材,兼顧真實性與戲劇性,一集一案節奏和基調相對輕快——
圍繞離婚律師展開的最新律政劇《好搭檔》,由職業離婚律師親自執筆、打磨劇本5年,專業度有保證!
講述明星離婚律師車恩京與不情願被分配到離婚部門的新人律師韓宥利,成為搭檔一起解決各種離婚案件的故事。
目前播出4集,每集一個離婚案,離婚事由包含配偶外遇、家暴、搶財產,期間引出主線——知名離婚律師車恩京與丈夫的離婚訴訟。
看下來我認為這部劇至少有3個看點,帶來和相同題材的其他劇不太一樣的新鮮感:
第一,離婚律師視角下的專業觀察和建議,相當有實用和參考價值~
第一集的案子就借離婚律師車恩京教新人韓宥利,也是教大家如何辨別容易外遇的男人類型~
隨著主線深入,還有如何從小細節判斷外遇信號,以及發現配偶外遇後到底要怎麼辦的詳細說明,可以說非常有實用性了。
第二,人物塑造方面,對婚姻態度各不相同的主角們的經歷、內心的矛盾感很有意思。
頂尖離婚律師車恩京也無法理性處理自己的離婚案,明知老公出軌她的得力助手,也在第一時間搜集好了充足的證據,為的卻不是順利離婚,而是不離婚,因為有責配偶方不得提出離婚。
宣稱自己是不婚主義者的韓宥利,她排斥婚姻感覺也和原生家庭中父親出軌的問題有關。父母一方出軌離婚對未成年子女一定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和影響。或許是這樣,韓宥利總是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
但有趣的是,車恩京帶韓宥利挑選新公事包送她,鏡頭特寫了宥利選的包上有一個房子標誌,隱隱透露出她對家庭、婚姻的矛盾心理。
還有經歷著離婚的形形色色的委託人塑造得也十分典型,比如第3集徘徊不定、無法下定決心離婚的委託人,即使被家暴多次、女兒也已成年並極力勸她離婚,結果因為老公鬧自殺就放棄了離婚。
正如韓宥利一針見血地提出質疑:“您不是因為想得到幸福才結婚嗎?”
各種離婚案的事由雖不盡相同,但都指向了婚姻本身,正適宜這個時代的現實意義,是第三個看點。劇中很多臺詞都會引發思考,不加粉飾的、祛魅後的婚姻本質究竟是什麼?
從離婚律師的視角拆穿一些婚姻中並不美好的真相,這點既有趣,又很有參考價值——
在這個婚姻不是必選項,而只是一種選擇的時代,幫助受困者走出圍城,也提供給圍城外的人參考、以便謹慎選擇。
女強人車恩京需要老公幫忙帶孩子,需要得力助手崔莎拉協助她工作,如果一下失去這兩個人,家庭和工作上都會遭受損失,因此她寧願忍受被背叛的痛苦。
這背後恐怕還有對社會大眾視線的恐懼、害怕承認自己看似完美的婚姻失敗的恐懼夾雜其中。還要考慮出軌方也有財產分割的權利,全部都是麻煩,原本平靜的生活會在一夕之間變成爛攤子。也許車恩京是考量過種種因素,才覺得不如不要離婚、粉飾太平。作為離婚律師,這樣的想法既現實又諷刺。
正如車恩京對第3集委託人的預測,這位委託人後面一定會下定決心選擇離婚的。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妄想著對方會改變,只是對自己的軟弱罷了。
“到了某一個瞬間,就會原因認清事實,到時就能專注地看著前方。”車恩京親眼看到老公出軌場景才終於下定決心要離婚。
看著這些也會引人思考婚姻給人帶來了什麼?責任和義務很難相輔相成,利害關係卻是勾連緊密。
埃裡希·弗洛姆《愛的藝術》中有這樣的觀點,在資本主義結構的引導下,現代人對自己以及同代人產生了異化,因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本質上來看是互為陌生的······其安全感的基礎就是要想方設法靠攏一群人,在思想、感情和行動中同這群人保持一致。雖然每個人都努力同別人接近,但實際上都是孤獨的,充滿了不安全感、恐懼感和負罪感。”
弗洛姆還將資本主義下異化的人比作“自動機器”——“一個個營養充足,穿戴講究,但對自己人性的發展和人所承擔的任務卻缺乏真正的和深刻的關注。”
“自動機器是不會愛的,它們只能交換‘一攬子特性’,想做一筆好買賣。在這一異化了的結構中,人在愛情上的基本要求是‘結伴’思想,這在婚姻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上述理論仍然適用我們如今生活的時代,結構的問題不會輕易改變,至少這部劇能把這些真相不加粉飾地傳達出來、放在檯面上討論,而不是停留在講述出軌的狗血故事,就很有現實意義。
縱使結構沒有改變,但時代會改變,逐漸會有越來越多的明白人認識到“夫妻就是成為家人的陌生人”這樣的觀點不是武斷而消極的定論,而只是一種事實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