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登場 / 探索《太陽》:四把椅子劇團與前川知大的社會寓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五 人類與人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蔡耀徵攝影)

圖五 人類與人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蔡耀徵攝影)



        當世界因病毒戰爭導致人口銳減,存活下來的人能常保青春,但無法在太陽底下活動,這類人自稱為「諾克斯」,得天獨厚地過著優越生活,和普通人類「克里奧」形成對比,同時也無可避免地走上對立。四把椅子劇團將這部日本知名劇作家前川知大的預言之作《太陽》,首度搬上臺灣的舞臺,於本周末在臺北藝術節盛大登場。


  前川知大表示,《太陽》的雛形是源自他的短篇小說,2011年創作過程中發生了311日本東北大地震,連帶地改變了他的書寫方向。他以病毒為引,書寫突如其來的巨變帶給社會的改變,「那場大地震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衝擊,現實的殘酷遠超出了我的想像,發生天災改變了社會狀態,讓我重新思考劇本的內容。」

從日本311到新冠疫情,一部跨越時空的寓言

  巧合的是,雖然《太陽》的創作早於新冠肺炎疫情,但劇中描繪的社會分裂與對立卻和近年疫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劇中人類因病毒感染分化為兩個對立的群體:對陽光敏感的「諾克斯」和普通人類「克里奧」,如此的社會分化,有如人們面對疫情時所遇見的種種現實。

  劇中的「太陽」不僅是天體星球,也是權力、階級和社會不平等的象徵,諾克斯代表著上流階層,他們擁有特權,卻對普通人的苦難漠不關心。前川知大表示,全劇藉由不同階層、立場的人對話,尋找能夠跨越這些問題的機會。

太陽下的陰影:權力、階級與社會分化的反思

  《太陽》於2011年在日本首演,2012年獲日本第六十三屆讀賣文學獎戲劇之劇本單項獎,2014年由知名導演蜷川幸雄改編成《太陽2068》;2016年出現電影版,由神木隆之介主演,劇中的病毒災難,也和近年席捲全球的疫情不謀而合。這部映照現實的科幻預言,在2024年由導演許哲彬執導、陳以恩擔任劇本改編,帶領觀眾在後疫情時代重新看《太陽》,尋找超越二元對立面的觀點。

  許哲彬表示,剛開始看劇本時,直覺聯想到是在談論「對立」,劇中描繪的社會對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臺灣的政治局勢,內部的藍綠對立等,都可以在劇中找到對應之處,「劇中有一種很直接且巨大的政治隱喻,在排練、改編時,會一直浮現出來,讓人一直想到臺灣的現況,不同黨派的對立面和現實層面問題。」

   前川知大表示,近期日本社會的新自由主義在年輕族群間興起,批判勇於改革的人,對於日本社會所帶來的分裂也令他感到憂心。他認為,劇場是活著的藝術,反映當下的時代」,對於許哲彬從劇中連結臺灣社會當下的狀態,並感受其中的隱喻,這樣的解讀令他感到有種被理解的欣喜。

       2024臺北藝術節:四把椅子劇團《太陽》將於八月九至十一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演出四場。八月十一日(日)午場演出後將舉辦演後座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引領全球瘋狂的現象級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由編舞家馬修伯恩擔任編舞,昨日於台北國家戲劇院正式登台,根據記載,茱麗葉出生於「拉默斯節前夕」, 首演場7月31日適逢茱麗葉生日,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特別發起「白色Dress Code」活動,台上、台下一片白色之海,形成獨特的景象。 馬修伯恩不
0/5舞蹈
第58屆外亞維儂藝術節7月2日正式開跑,創紀錄共有1,666個節目、25,000場次將在3週期間演出,還有在傍晚舉行、備受矚目的大遊行,台灣是今天的主題國,所有團隊受邀走在首列,由文化部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帶隊,跟著外亞聯盟大會成員及鼓樂隊,街道群眾也不時為台灣團隊歡呼打氣。
永續與生態保護是近年的熱門話題,行之有年的「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也大吹森林風,今年推出全新製作《敲敲戰隊總動員,出擊!》,由主題人物豆莢寶寶DoReMi帶著觀眾探索神秘的「‘擊樂村」,以及尋覓世界各地的「敲敲戰隊」隊員,一起喚醒「音樂神木」的生命力。 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從1988年首次
0/5音樂動態
從亞尼克和青年學子的答客問中,可看到他講到我前一文提到的想法,把華格納和布拉姆斯、這兩位音樂史上有名的新舊之爭作曲家放在一起,他是有意識地做這件事的。亞尼克也提到了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聲響上的敘事特質。 有學子詢問,亞尼克希望這次的音樂會能帶給青年學子什麼樣的啟發? 亞尼克表示,音樂會很像去
一直對於美國來的幾個交響樂團總是能奏出大聲又集中的音色,感到佩服。 亞尼克昨天下午和首次來台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同樣展現了這個特質,相較於費城富有彈性、具有厚度的聲響,紐約愛樂像是打開水龍頭不用錢一樣的大聲又響亮,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的聲音帶有一種戲劇張力,時而像是角色在說話,有敘
這是一場有意思的音樂會,以「改編」為主題,呈現了西方音樂史上的音樂作品如何被改編、改編背後的思路邏輯;「改編」這件事為何重要,以及改編曲目所帶來的影響等。 盧易之受完整的音樂演奏訓練,在古典曲目之外,他勇於做更多嘗試和實踐,在這場音樂會裡,我看見他作為藝術家,在實踐自我與呈現作曲家意志
引領全球瘋狂的現象級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由編舞家馬修伯恩擔任編舞,昨日於台北國家戲劇院正式登台,根據記載,茱麗葉出生於「拉默斯節前夕」, 首演場7月31日適逢茱麗葉生日,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特別發起「白色Dress Code」活動,台上、台下一片白色之海,形成獨特的景象。 馬修伯恩不
0/5舞蹈
第58屆外亞維儂藝術節7月2日正式開跑,創紀錄共有1,666個節目、25,000場次將在3週期間演出,還有在傍晚舉行、備受矚目的大遊行,台灣是今天的主題國,所有團隊受邀走在首列,由文化部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帶隊,跟著外亞聯盟大會成員及鼓樂隊,街道群眾也不時為台灣團隊歡呼打氣。
永續與生態保護是近年的熱門話題,行之有年的「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也大吹森林風,今年推出全新製作《敲敲戰隊總動員,出擊!》,由主題人物豆莢寶寶DoReMi帶著觀眾探索神秘的「‘擊樂村」,以及尋覓世界各地的「敲敲戰隊」隊員,一起喚醒「音樂神木」的生命力。 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從1988年首次
0/5音樂動態
從亞尼克和青年學子的答客問中,可看到他講到我前一文提到的想法,把華格納和布拉姆斯、這兩位音樂史上有名的新舊之爭作曲家放在一起,他是有意識地做這件事的。亞尼克也提到了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聲響上的敘事特質。 有學子詢問,亞尼克希望這次的音樂會能帶給青年學子什麼樣的啟發? 亞尼克表示,音樂會很像去
一直對於美國來的幾個交響樂團總是能奏出大聲又集中的音色,感到佩服。 亞尼克昨天下午和首次來台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同樣展現了這個特質,相較於費城富有彈性、具有厚度的聲響,紐約愛樂像是打開水龍頭不用錢一樣的大聲又響亮,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的聲音帶有一種戲劇張力,時而像是角色在說話,有敘
這是一場有意思的音樂會,以「改編」為主題,呈現了西方音樂史上的音樂作品如何被改編、改編背後的思路邏輯;「改編」這件事為何重要,以及改編曲目所帶來的影響等。 盧易之受完整的音樂演奏訓練,在古典曲目之外,他勇於做更多嘗試和實踐,在這場音樂會裡,我看見他作為藝術家,在實踐自我與呈現作曲家意志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常野物語系列:光之國度 恩田陸  2007 奇幻基地出版事業部 分類:小說 ★★★★☆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2YxlJjV32U一、說說射日傳說的故事 二、說說世界上如果有兩個太陽,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三、說說世界上如果沒有太陽,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四、能量溯源 五、4F思考 1.     Fact 我看到:讓世界動起來的
Thumbnail
昨天看了「三體」,這才發現「三體」指的是「三個太陽」,在這種生存條件下所發展出來的文明當然是常常經歷到由毀壞到重生的過程,後來他們聽到了地球人的邀請訊息,接著就起程往地球了。 這個地球人也很好笑,他是個中國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經歷父親被打死在批鬥台上,而母親當眾撇清關係的人倫悲劇,在那樣一個時代氛圍
Thumbnail
  上週(6/21~26)佛心的綠光劇團在YT上以1天1集的方式,開放免費收看舞台劇《人間條件》1~6。於今距離《人間條件》6首演(2014)已時隔7年,這幾天人們一邊在家防疫、一邊把舞台劇當連續劇追的生活,無疑呈現的就是最新的《人間條件7─同島一劇》。   吳念真導演說:「看戲有時是
Thumbnail
2024 NHK大河劇《致光之君》,生動刻劃了傳奇作家-紫式部的一生,以及親子情感、貴族與庶民的階級對立和宮廷中的政治角力,特別推薦寫作者觀賞,同時還能增加日本歷史及文化知識。
Thumbnail
本片基調讓人想起去年Disney+上架的《沒有季節的城市》,同樣以311災情為引子,然而實際上核心是描寫一群人因各種原因而群居在一起,互相扶持,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只不過一個是活人的聚落,一個是死人的聚落。本片的主角群大多是死人,所以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柴米油鹽等生存問題而困居於災民安置地,而是死有餘憾
20年前盛行的諾斯特達拉姆司預言在2024年又回來了,一群神經兮兮的人預言地球即將毀滅。在胡蘿蔔日報提供的百貨公司電子看板上,轉播著他們豁出老命般的諄諄教誨。 這群激動的學者口沫橫飛、激情熱烈地討論著地球存亡問題,表情誇張、肢體豐富,把西洋情人節的空氣渲染的恐慌與不安。 不過這一切與我無關。自從
Thumbnail
新海誠系列還在人生的完備清單裡,既然疫情期間多出一些時間可以好好來看,那接下來就插旗天氣之子吧!
數日前,比較文藝感的朋友紛紛傳來舞台劇【人間條件】的錄影播放的消息,一向只聞其聲名、未曾親見親聞的自己,異常期待夜晚時刻來臨。三級警戒以來,疫情框限了視野,每日張羅柴米油鹽侷限了想像,綠光劇團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播放舞台劇的錄影,恰好稍減這單調卻驚恐的社會氛圍。 人間條件一說的是人生難免的缺憾與彌補。
Thumbnail
常野物語系列:光之國度 恩田陸  2007 奇幻基地出版事業部 分類:小說 ★★★★☆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2YxlJjV32U一、說說射日傳說的故事 二、說說世界上如果有兩個太陽,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三、說說世界上如果沒有太陽,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四、能量溯源 五、4F思考 1.     Fact 我看到:讓世界動起來的
Thumbnail
昨天看了「三體」,這才發現「三體」指的是「三個太陽」,在這種生存條件下所發展出來的文明當然是常常經歷到由毀壞到重生的過程,後來他們聽到了地球人的邀請訊息,接著就起程往地球了。 這個地球人也很好笑,他是個中國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經歷父親被打死在批鬥台上,而母親當眾撇清關係的人倫悲劇,在那樣一個時代氛圍
Thumbnail
  上週(6/21~26)佛心的綠光劇團在YT上以1天1集的方式,開放免費收看舞台劇《人間條件》1~6。於今距離《人間條件》6首演(2014)已時隔7年,這幾天人們一邊在家防疫、一邊把舞台劇當連續劇追的生活,無疑呈現的就是最新的《人間條件7─同島一劇》。   吳念真導演說:「看戲有時是
Thumbnail
2024 NHK大河劇《致光之君》,生動刻劃了傳奇作家-紫式部的一生,以及親子情感、貴族與庶民的階級對立和宮廷中的政治角力,特別推薦寫作者觀賞,同時還能增加日本歷史及文化知識。
Thumbnail
本片基調讓人想起去年Disney+上架的《沒有季節的城市》,同樣以311災情為引子,然而實際上核心是描寫一群人因各種原因而群居在一起,互相扶持,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只不過一個是活人的聚落,一個是死人的聚落。本片的主角群大多是死人,所以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柴米油鹽等生存問題而困居於災民安置地,而是死有餘憾
20年前盛行的諾斯特達拉姆司預言在2024年又回來了,一群神經兮兮的人預言地球即將毀滅。在胡蘿蔔日報提供的百貨公司電子看板上,轉播著他們豁出老命般的諄諄教誨。 這群激動的學者口沫橫飛、激情熱烈地討論著地球存亡問題,表情誇張、肢體豐富,把西洋情人節的空氣渲染的恐慌與不安。 不過這一切與我無關。自從
Thumbnail
新海誠系列還在人生的完備清單裡,既然疫情期間多出一些時間可以好好來看,那接下來就插旗天氣之子吧!
數日前,比較文藝感的朋友紛紛傳來舞台劇【人間條件】的錄影播放的消息,一向只聞其聲名、未曾親見親聞的自己,異常期待夜晚時刻來臨。三級警戒以來,疫情框限了視野,每日張羅柴米油鹽侷限了想像,綠光劇團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播放舞台劇的錄影,恰好稍減這單調卻驚恐的社會氛圍。 人間條件一說的是人生難免的缺憾與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