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你想要什麼樣子 『或許,我就這樣一個人走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逐漸步入老年化社會,現在的日本,就是未來的台灣…

「突然失去主人的屋子,宛如時間靜止般,過去以來的生活、人生,完全被停止在那裡…..」。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刊登,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作者透過製作模型屋及書寫的方式記錄著ㄧ個又一個孤獨死的實際現場,這些現場,不只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所謂孤獨死,係指死亡時是身旁沒其他人在現場。 在日本,因家庭核心化或老年人怕造成孩子負擔的關係,每年有高達3萬人孤獨死去,這個數字可能持續增加中。)

作者為了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希望能透過製作並展示孤獨死現場的模型屋,提醒且讓更多人了解,隨著高齡社會、人際的疏離增加,孤獨死不是在別人身上才會發生,而是每個獨居者,甚或與家人同住的人都有可能發生,且不論年齡大小…

這一篇文章完全引起我的共鳴,所以立馬下單買了這本書《或許,我就這樣一個人走了:在時光靜止的孤獨死模型屋裡,一位遺物整理師重現「死亡終將造訪」的生命場景》(麥田出版),書中孤獨死的模型屋照片,完完全全震驚了我的視覺,因為大部分孤獨死的現場,呈現的是佈滿垃圾及蕭寂氛圍的空間,好似這個當事人早已被世人拋棄及遺忘。雖然之前就有讀過有關「下流老人」的相關文章,惟再比對書中的案件場景(模型屋)又再度驗證了這個令人感到沈重的社會現象⭢「貧窮X年老X孤獨」持續在進行交互作用...

作者希望,如果在閱讀的時候,心頭浮現出某個人------「獨居的父母親、變得疏遠的親戚朋友、鄰居的老人家們,請務必向他們打聲招呼或是找機會拜訪他們,若是等到他們走了,一切就太遲了。」

所以,每個人除了應該要好好想想,人生最後一哩路要怎麼走並做好安排外,

在此之前,更應該要事先進行相關規劃(財務、健康、興趣),以避免落入高齡貧窮危機《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希望你跟我一起,進行自我探索及提前做好準備,我也會把我在探索過程中所得到的心得,透過這個小天地記錄下來,並分享給大家~

ps:網飛(Netflix)的韓劇《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從接受委託的遺物整理案件中談論韓國當代社會的殘酷現實。大綱介紹: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4807

可以找個天氣晴朗的日子來看ㄧ下。


若你也喜歡這篇文章的內容,歡迎分享給你身邊對這個議題也有興趣的朋友,對什麼主題有想再多了解的,也歡迎你留言給我,你的支持鼓勵是晚美小姐創作的最大動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晚美生活先修班-舒心好生活的沙龍
5會員
24內容數
分享透過自我探索的過程,為未來退休生活預做準備的想法,給一同走在這個生命旅程中的每一個階段的你 透過相互交流&成長&陪伴 逐步打造*晚美*舒心*好生活 # 毛小孩日常 # 財務規劃/資產配置 # 生活觀察 # 身心靈成長
2025/02/22
每次跟好友相聚,在抱怨老公的同時,最後往往都會聊到想等老了之後,小孩長大了,或另一半不在時,要跟幾個好友、姊妹淘一起買地買房一起居住,彼此可以相互陪伴及有所照應。由此看來,應該有不少人對於老後與好友共居的想法,都有著期待及嚮往,然而,當夢想很豐滿,對應到現實生活中又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有次
Thumbnail
2025/02/22
每次跟好友相聚,在抱怨老公的同時,最後往往都會聊到想等老了之後,小孩長大了,或另一半不在時,要跟幾個好友、姊妹淘一起買地買房一起居住,彼此可以相互陪伴及有所照應。由此看來,應該有不少人對於老後與好友共居的想法,都有著期待及嚮往,然而,當夢想很豐滿,對應到現實生活中又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有次
Thumbnail
2025/02/15
之前閱讀「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時,晚美小姐照著書中步驟寫下”喜歡的事”與”擅長的事”清單。 與房子設計裝潢相關的事情也列在晚美小姐的”喜歡(有熱情)的事”清單上,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晚美小姐協助家人「完成第二間小宅裝修」,而本篇則是回顧當初的第一間小宅裝修記事。
Thumbnail
2025/02/15
之前閱讀「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時,晚美小姐照著書中步驟寫下”喜歡的事”與”擅長的事”清單。 與房子設計裝潢相關的事情也列在晚美小姐的”喜歡(有熱情)的事”清單上,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晚美小姐協助家人「完成第二間小宅裝修」,而本篇則是回顧當初的第一間小宅裝修記事。
Thumbnail
2025/02/08
打造晚美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建構能支應退休生活所需的財務安全網 有在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美股的朋友,可能會跟晚美小姐一樣,遇到投資標的股價太高時,可能連1股都買不起的情況😆,比如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美國S&P500指數ETF 「VOO」及「SPY」近期股價已來到553.33美元及601.82美元(截至
Thumbnail
2025/02/08
打造晚美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建構能支應退休生活所需的財務安全網 有在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美股的朋友,可能會跟晚美小姐一樣,遇到投資標的股價太高時,可能連1股都買不起的情況😆,比如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美國S&P500指數ETF 「VOO」及「SPY」近期股價已來到553.33美元及601.82美元(截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這本書的作者小島美羽,是一位遺物整理師。主要的工作內容除了整理遺物之外,也包括清理房間。清潔那些沾染體液的床墊、榻榻米,甚至是底下的木頭地板。有時甚至連馬桶都要完全換新的。   2016 年,作者深感日本一個人死去──即孤獨死──的案例越來越多,她決定製作模型屋,讓世人更能切身體會「一個人死,
Thumbnail
  這本書的作者小島美羽,是一位遺物整理師。主要的工作內容除了整理遺物之外,也包括清理房間。清潔那些沾染體液的床墊、榻榻米,甚至是底下的木頭地板。有時甚至連馬桶都要完全換新的。   2016 年,作者深感日本一個人死去──即孤獨死──的案例越來越多,她決定製作模型屋,讓世人更能切身體會「一個人死,
Thumbnail
「我是人生整理師」書名讓我懷有美麗的誤會是「整理」「人生」的書籍 再看看副標題:死亡清掃、遺物整理、囤積歸納 才讓我恍然大悟內容的走向 而實際閱讀才發現 內容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刺激」數倍 多數為台灣角落一隅的真實故事 括號內是我自己閱讀的想法 貧窮邊緣的孤獨死 (不分世
Thumbnail
「我是人生整理師」書名讓我懷有美麗的誤會是「整理」「人生」的書籍 再看看副標題:死亡清掃、遺物整理、囤積歸納 才讓我恍然大悟內容的走向 而實際閱讀才發現 內容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刺激」數倍 多數為台灣角落一隅的真實故事 括號內是我自己閱讀的想法 貧窮邊緣的孤獨死 (不分世
Thumbnail
 前一陣子衛生福利部邀請我去演講,原先承辦官員指定的題目是希望我講「練習一個人的生活」,大概他們觀察到社會趨勢已逐漸朝向終身單身,往一人一戶的方向前進,所以一個人生活的練習也是新時代的課題。     不過在演講前幾天,承辦單位有點不好意思地跟我說,後來長官在核示時,認為這個題目若被外界知道了,恐怕
Thumbnail
 前一陣子衛生福利部邀請我去演講,原先承辦官員指定的題目是希望我講「練習一個人的生活」,大概他們觀察到社會趨勢已逐漸朝向終身單身,往一人一戶的方向前進,所以一個人生活的練習也是新時代的課題。     不過在演講前幾天,承辦單位有點不好意思地跟我說,後來長官在核示時,認為這個題目若被外界知道了,恐怕
Thumbnail
日本、韓國、台灣都有遺物整理師, 我月底會去上居家整聊室的初階課程。 說不定有天我會因接觸收納領域轉行遺物整理師? 作者負責做孤獨死、 遺物整理、 垃圾屋清掃等工作, 她還製作模型屋, 希望喚起大眾對孤獨死的關注。 書中也有她作品的照片, 真的是維妙維肖。 我覺得作者蠻有勇氣的, 孤獨死的人, 都是
Thumbnail
日本、韓國、台灣都有遺物整理師, 我月底會去上居家整聊室的初階課程。 說不定有天我會因接觸收納領域轉行遺物整理師? 作者負責做孤獨死、 遺物整理、 垃圾屋清掃等工作, 她還製作模型屋, 希望喚起大眾對孤獨死的關注。 書中也有她作品的照片, 真的是維妙維肖。 我覺得作者蠻有勇氣的, 孤獨死的人, 都是
Thumbnail
獨居者在自家過世後,由於鮮少與外界和家人互動,經過一段時間才被發現的事件。又稱作「獨居死」或稱為「孤獨死」,這不是單身的專屬很多是已婚者。 韓國「孤獨死」人數近五年飆升4成 「50至59歲」最嚴重 2022年12月14日 週三 下午5:53新聞-孤獨死亡飆升 最近孤獨的新聞很多,看多了覺得心裡很不
Thumbnail
獨居者在自家過世後,由於鮮少與外界和家人互動,經過一段時間才被發現的事件。又稱作「獨居死」或稱為「孤獨死」,這不是單身的專屬很多是已婚者。 韓國「孤獨死」人數近五年飆升4成 「50至59歲」最嚴重 2022年12月14日 週三 下午5:53新聞-孤獨死亡飆升 最近孤獨的新聞很多,看多了覺得心裡很不
Thumbnail
前幾天剛談過”獨老"問題,今天(民111-12-12)的聯合報/ 頭版就根據該報「2022退休力大調查」出現<「一個人海嘯來襲」>附標題是「獨居成常態,要及早準備」。內文的標題含「一人生活,疫情下提早預習。」因為疫情關係,所以全球興起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一個人居家上班,一個人吃飯睡覺,盡量避免與人接觸
Thumbnail
前幾天剛談過”獨老"問題,今天(民111-12-12)的聯合報/ 頭版就根據該報「2022退休力大調查」出現<「一個人海嘯來襲」>附標題是「獨居成常態,要及早準備」。內文的標題含「一人生活,疫情下提早預習。」因為疫情關係,所以全球興起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一個人居家上班,一個人吃飯睡覺,盡量避免與人接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