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單身時代來臨

2023/08/2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一陣子衛生福利部邀請我去演講,原先承辦官員指定的題目是希望我講「練習一個人的生活」,大概他們觀察到社會趨勢已逐漸朝向終身單身,往一人一戶的方向前進,所以一個人生活的練習也是新時代的課題。

    不過在演講前幾天,承辦單位有點不好意思地跟我說,後來長官在核示時,認為這個題目若被外界知道了,恐怕會誤以為衛福部在鼓勵單身,觀感不好,怕橫生枝節,所以建議改題目。

    其實還蠻可惜的,獨居是每個人都要關心的新議題,因為從家庭、職場到社會,食衣住行育樂各領域都不斷在加速個別化,甚至AI的技術,也推波助瀾,積極且有效率的對所有「個」別化進行優化,往往虛擬的程式比我們家人、伴侶,甚至我們自己還了解我們。一個人不只可以活得下去,甚至還比跟別人一起住過得更好更有品質。

    一個人過生活不是我們印象中可憐被孤立遺棄的人,相反的,一個人住也許代表的是自由獨立的自主生活。

    從數字來看,內政部的住宅統計,一人一戶的數目已近全住宅戶的一半,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中、而且國發會也預估到了2030年,全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會有八成是獨居老人,但是獨居生活是要事先練習的,不然很容易陷入健康風險,如國民健康局的調查,近七成65歲以上的長者幾乎足不出戶。

    便利的數位消費時代,正是一個人居住最大的陷阱,因為太方便,我們不必出門就可以完成一切生活所需的採購,包括休閒娛樂也百分之百可以從網路的影音視頻得到滿足,所以沒有預做準備的話,很可能一獨居不小心就會成為宅男廢女。

    日本每年都有四萬多人是死亡四天以上才被人發現,他們給了一個名詞,叫做孤獨死。雖然近年孤獨死也逐漸從負面形容變成正面的「好死善終」的期待,一個人默默死掉,至少可以免除被人急救而必須在醫院插管,折磨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延長死亡時間的痛苦。

    如何能夠活出一個人生活的好處,而不是陷入到孤獨寂寞的痛苦中,的確是必須練習的。

    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說:「結婚也好,不結婚也好,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的確,即使結婚,只要活得比伴侶久,最後就會是一個人。

    所以在還沒有一個人住的時候,就要開始練習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上餐廳、練習一個人獨處時自我取悅的能力,練習不受別人眼光的干擾……

raw-image

 練習一個人的生活

    最近隨手翻閱一本過期的雜誌,赫然發現有位著名的社會評論家在文章中說:「台灣的離婚率是世界第二高。」嚇了一跳的原因是感覺上周遭已離婚的朋友雖然有,但是好像也沒有太多,也不知道那個統計是哪一年或以哪個年齡層為對象。

    不過不管是離婚還是還沒結婚,正如同日本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在「一個人的老後」書中寫的:「結婚也好,不結婚也好,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本書在2007年出版,暢銷破百萬冊,也揭開一個嶄新的社會現象,日本在這二年已邁入全人口中有半數處於沒有婚姻狀態的社會,因此有所謂「全員單身時代來臨」。

    單身也意味著獨自一人居住的可能性,在台灣這個數字也年年攀升,依財政部的納稅資料顯示,單身報稅人口早已過半數,而依內政部住宅的統計,今年一人一戶的數目也接近全住宅戶數的一半。其實全世界各大城市在多年前單身獨居戶早已高達六成以上,而依行政院國發會預估十年後(2030年)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有八成是獨居老人。

    當然,獨居不是老人的專利,各個年齡層一個人住的比例全世界都在迅速增加中,正如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所觀察到的:「年輕人想要一個人生活,中年人愛上一個人生活,老年人無奈必須一個人生活。」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依國民健康局最近的調查,台灣有六成的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幾乎足不出戶,當少了運動也欠缺人際互動之後,失智失能的比例會大幅增加,也可能形成日本人所說的一個人住的無緣社會,甚至日本每年有高達四萬多人是孤獨死,也就是死後四天以上才被人發現。

    對於上班族或身強力壯的中壯年來說,獨居是很快樂的,因為一個人住很舒服,家裡怎麼布置擺設都可以,東西用完收不收也無所謂,生活起居作息也隨自己高興,不用遷就別人,不必聽人在旁邊嘮嘮叨叨,而且現代的都會生活很適合獨居,想買什麼上網就行,食衣住行日常所需在家就可以完全搞定,而且有無數的影音串流平台,付少少的訂閱費,精彩的高品質娛樂無限供應,包括現在有無數的怎麼追都追不完的各國影片與連續劇,只恨時間不夠自己一個人窩在家中享受。

    但是這麼便利的數位消費時代,正是一個人居住最大的陷阱,因為當你有工作,所以勢必要出門去面對許多人際關係時,還不會有什麼後遺症,反而一個人住是珍貴的獨處時間;然後退休初期,身強力壯行動自如時,還會出門旅行見見老朋友,但是當行動不便或身體衰弱時,網路的方便與線上的影片,不知不覺就會把我們變成國民健康局統計中足不出路的族群了。

    因此除了透過網路與遠地的老同學、家人或老朋友隨時保持聯絡之外,還要練習參加街坊鄰居及社區所舉辦的活動,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當生活中有些緊急事情時,熟識的街坊可以提供莫大的幫助,而且人的幸福感與生命意義,往往也來自人與人實際的互動。如果體力還行,最好也能參加一些社團,不管是興趣才藝方面的,還是社會公益性的,或是宗教信仰的都好,要提醒自己必須從年齡或體力還行時,就維持與不同的團體互動。

    一個人居住的練習,還可以從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上餐廳吃飯來試試是不是能夠很自在與自己獨處,練習不受別人眼光來干擾,不要讓「為什麼找不到人願意陪我」「為什麼沒人在乎我」「為什麼沒人愛我」這些負面情緒侵蝕了我們的精神活力,為了以後勢必來到的一個人生活,一定要先練習一個人獨處時自我取悅的能力。

    我自己都是透過閱讀書本來享受獨處的時間,覺得閱讀跟看影片追劇很不一樣,因為影片先天設計就是吸引我們一直看下去,所謂「沉迷」,意思就是自我的喪失,而閱讀書本是主動的,是能從書中觀照到自己的內在心靈,並且在停頓與思索中可以讓我們發現之前所未見的自己。

    而且一個人居住的練習,最重要的是無論如何,一定要維持正常的作息,這是身心靈健康非常重要的基礎,而且要維持居住空間的清爽,除了基本的清潔衛生之外,物品也要定期斷捨離,透過整理不斷地檢視自己過去與現在的生活及人際關係,而且舒服的居家空間會讓我們精神振奮起來,有動力回應內心的渴望及參與社會,而且,整潔的居家也讓我們敢邀請朋友到家裡,這種親密感是人的幸福來源,不是再多的金錢能達到的。相反的,紊亂的生活空間只會讓我們逃避到銀幕裡的虛擬世界,沉迷後懶得做其他任何事情。

    除了自己要事先練習一個人的生活外,我們也要主動觀察是否自己的親戚或朋友已經在獨居中,適時提供些建議和協助。比如說,各縣市社會局都已開辦緊急救援服務,免費為獨居老人的家中安裝通報的機器與可隨身攜帶的按鈕,可以24小時跟服務中心聯絡,當有意外發生時可以提供緊急支援或救護車,並且通知緊急聯絡人。

    總之,一個人生活絕對不等於寂寞與孤獨,但是我們一定要主動練習,為自己安排生活節奏,一方面保持社會連結,另一方面又不會失去獨處的好處,那麼一個人生活就將是生命最棒的一段時光了。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