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週記】系列文顧名思義,主要是會紀錄筆者在當週所觀影並有感而發的電影,並以簡短文字的形式書寫心得,其中新舊片都會有。而本週電影重點,包括有:聚集台港馬演員陣容的台灣賀歲竊盜喜劇片《還錢》、由編導金泰勇與女星湯唯夫妻檔聯手打造的韓國科幻電影《夢境》。
正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猶記《還錢》和《盜月者》於今年初分別各自在台港兩地的賀歲檔院線上映,因為題材同為主打團體盜竊類型的緣故,縱使兩部片其敘事風格及調性明顯地大不相同,但難免地還是會讓人拿來作比較,以至於出現兩部片都同時看過的部分觀眾表示「前者不及後者」的評論。
只不過,筆者則是認為之間仍然缺乏公平性。正如上述所言,畢竟這兩部片的取向定位本就相差甚遠,但直至實際觀畢《還錢》正片之後,我卻發覺此番言論並非毫無道理。譬如像是兩部片的反派角色皆被設定成不爭氣的富二代青年;在敘事技巧上,亦不外乎是利用典型的拼湊式還原的表現手法、上演「隊員背叛」戲碼的戲劇翻轉;就連最後的結局走向也極其雷同,都是跟名貴手錶有關。坦言綜合以上種種的重疊之處,確實很難不會讓人將兩者互相比較起來。當然,這也許是注定無可避免之事,畢竟盜竊類型片一般離不開該有的元素、套路及公式。所以如何在固有的框架中反轉傳統、玩出新花樣,終究成了在眾多同類型作品中突出最直接奏效的辦法。
正如同《盜月者》以「東京天賞堂爆竊案」、「阿波羅計畫」真人真事為基底,甚至是近年來少有跨洋到日本取景拍攝的港產片,為此增添該作的其獨特與可觀性;另一《還錢》則顧名思義,它的重點從來非典型的盜竊情節,而是反其道行將搶來的錢還回去。只不過,《還錢》看似有趣新穎的概念,但在我看來卻未能將其發揮到極致而稍嫌有點可惜的,其中有很大原因是它礙於喜劇片的類型風格,結果透過大量傾向胡鬧搞笑的戲碼來推進劇情,從而無法令人感受到由本該縝密周全的計畫編排,致使削弱了主角群一行人任務完成的信服力。於是乎對比之下,《盜月者》儘管稱不上是什麼特別傑出之作,而當中亦不乏有劇情太過理所當然的問題,可是從敘事節奏、動作場面、演員火花、情誼刻畫等各方面的整體表現看來都相對可觀成熟,更成功做到恰如其分的程度,以及最後餘韻十足的結局(其中選曲〈心裡有個謎〉絕對是功不可沒,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而美學質感都相對粗糙又小品向的《還錢》則是顯得略遜一籌。
至於《還錢》作為一部喜劇片到底好笑與否?我想倒是真的見仁見智,但不否認本片的笑料姑且還算設計得挺多和密集的,也因此觀眾能不能對上戲裡台式幽默的頻率就變得相當之重要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還錢》應是在台灣影史上首個出現有關 Metoo 事件的諷刺梗,更是近期難得有搞笑但又不會感到冒犯的同志梗,可說是願意與時並進的喜劇之作。
觀看管道:Netflix
簡單來說,《夢境》就好似文戲版的《啟動原始碼》。故事則是設置於韓國不久的將來,講述了人類隨著科技發達能夠透過一連串的資料搜集再進行數據演算,從而在離世後打造出數位版本的自己或親友,以繼續活在一個真實感十足的虛擬世界,而這個的地方(或背後的人工智慧系統)便名為「夢境」。
縱使本片的科幻設定及世界觀稱不上特別嚴謹或迷人,但劇情中對人性與科技之間的探究、思辨和掙扎,以及所道出面對情感與生死的哲理和寓意,卻確實仍舊是頗有意思的。只不過,至少對我個人而言,總覺得這份有趣又兼具潛力的科幻題材文本更適合拍成一個職人劇的影集,而並非為篇幅有限、發揮空間不到兩小時的長片。譬如,像是片中便由於一眾角色群戲的緣故所衍生出的支線太多,非章節式的敘事手法顯得剪輯瑣碎,從而致使劇情、情緒割裂感很重,內容情節也不夠細膩又鬆散,最終就僅能靠著賀歲片式的明星陣容推砌烘托才得以撐起。
唯獨比較慶幸的是,《夢境》至少整體敘事是完整的,並且有把先前所埋下的全部伏筆給一一收回,再加上多虧演員們的稱職表現,而不至於讓這正向動人的結局淪為爛尾收場。
觀看管道:Netflix
若是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大家來追蹤「蘇東電影觀後感」其他社群平台:
FB:https://www.facebook.com/sotongafterwatchfeel/
IG:https://www.instagram.com/sotongafterwatchfeel/
Letterboxd:https://letterboxd.com/So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