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ian Eno / 《 Discreet Music 》
而日本作曲家吉村弘,對這一概念如數家珍。

吉村弘
日本以神道和佛教為主要宗教,是一個深具靈性的國家,遠離東京等人口稠密城市的喧囂,白雪皚皚的山頂和染井吉野櫻的靜謐畫面為超凡脫俗的冥想提供了田園詩般的場景,在此人們聽到了鳥鳴、涓涓溪流和綿綿細雨,而吉村便將這些特徵都融入了他的環境音樂作品中。
1940 年,吉村出生於日本第二大城市橫濱,從五歲起就對鋼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的音樂生涯中,文學和激浪派運動同樣給予他靈感。早年,他受到哈利·帕特奇(Harry Partch)和艾莉克·薩蒂(Erik Satie)的啓迪,並像諸多德國搖滾樂先驅一樣,在他早期參與的樂團 Anonyme 中擁抱現代技術。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吉村對伊諾在合成環境音樂方面的開創性工作十分著迷,繼《 Discreet Music 》之後,《 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 》和《 Ambient 2: The Plateaux of Mirror 》等里程碑作品激發了吉村從地理角度探索音景的靈感。他力求創作出與聽眾周圍環境完美融合的音樂,增強而不是主宰聽覺,這一理念便是他 1982 年首張專輯《 Music For Nine Post Cards 》的核心。
吉村的專輯通常帶有概念性,曲目中會出現類似的意象,就像 《 Music For Nine Post Cards 》的曲目名稱直譯為:〈 城市的雪 〉、〈 我窗外的風景 〉、〈 雲 〉和〈 窗外的雨 〉,這些歌名暗示了吉村在創作每首曲子時的心理狀態,柔和的旋律與節奏的使用都與當下的情緒和場景相關。
在整個 80 年代,吉村藉由一系列廣受好評的專輯定義了日本環境音樂,他的每張專輯都帶來了新元素 ,最終開創了以柔和的電子旋律和自然之聲為特徵的日本 「環境音樂= kankyō ongaku 」流派;1986 年,隨著第五張錄音室專輯《 Green 》的發行,吉村在評論界和商業界都達到了頂峰。
到了90 年代,吉村持續展現他的全方位實力,包括環境作曲家、現場演奏家、平面設計師,以及千葉大學工學部工業設計系和國立音樂學院音樂設計系的兼職講師。他還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經常舉辦博物館研討會。
2003 年,年僅 63 歲的吉村在與皮膚癌的抗爭中離世,但樂迷們永遠不會忘記他所帶來的音樂創新,將合成音與自然音和諧地融為一體,並將和平與進步寓於日本各地的學院之中。如今,他的影響遍及全球,在 Green-House 和 Meitei 等當代藝術家的音樂中都能瞥見他的身影。
